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李勤余:7名中国人涉嫌“职业乞讨”境外被捕 不只是丢人

2019年07月10日 10:17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李勤余

这一回,当地慈善组织“救世军”(Salvation Army)201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一部分的日收入高达400澳元(约合人民币1924元)。在利益的诱惑之下,这些中国职业自然愿意铤而走险。那些流落在墨尔本街头的职业乞丐,究竟是自愿前往,还是在某些组织的胁迫之下?目前,我们还缺乏权威的调查结果。因此,不妨在谴责、批评之余,探究一下乞丐们背后的“故事”。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谋生手段,部分职业乞丐在脱离“组织”后将无法生存。于是,他们在遭受残害后,又心甘情愿地依附于。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对职业乞丐的打击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遑论根治。

这两天,7名年龄超过65岁的人,被控在澳大利亚当假乞丐被捕一事,引发热议“丢脸丢到了国外”,这是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网友们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把这些“出征”海外的乞讨者简单的归结为“不要脸”有些简单。那么,这些乞讨者到底能从中获得什么?他们的存在,对社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职业乞丐漂洋过海

据当地媒体报道,警方指控的7名涉嫌“职业乞讨”,这些职业乞丐还不是偷渡来的,而是拿着持旅游签证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这让市长萨莉·卡普“目瞪口呆”。

这些中国乞丐显然收获颇丰,一名警察表示,“我们缴获了相当数量的现金和外汇票据,这表明墨尔本善良市民捐出的很多钱基本都被换成了人民币”,这让人无法容忍。

媒体报道了“假乞丐”事件后,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表示,警方尚未向我馆正式确认被捕者中国公民身份,组织、操纵老年人进行乞讨的恶劣行径理应受到谴责,如所涉人员中确有中国公民,总领馆将要求警方依法公正处理。

此外,还有消息称,这几名来自中国的老年人被怀疑属于“职业乞讨者”,他们的行为“有组织”。

这已不是国内职业乞丐第一次远征海外,几年前马来西亚就曾出现中国的残疾乞丐。据马来西亚媒体报道,从2008年起,来自中国的职业行乞者便攻占了旅游景点和早夜市,让当地人感到苦不堪言。

为何他们愿意漂洋过海?选择马来西亚,是因为当地华人乐善好施,且生活成本较低。说白了,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澳大利亚经济发达,看到可怜的异国面孔,澳大利亚当地居民也容易动起恻隐之心。

以前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乞丐的月收入能够上万甚至更多,日子过得非常之滋润。在国内,我们很少看到准确的统计数字。

但这一回,澳大利亚当地慈善组织“救世军”(Salvation Army)201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一部分职业乞丐的日收入高达400澳元(约合人民币1924元)。在利益的诱惑之下,这些中国职业乞丐自然愿意铤而走险。

如果说,以往公众大多从道德层面上谴责职业乞丐的行径,那么一系列例子和数字已经在提醒我们,职业乞丐的存在应该受到重视。至少,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上来说,不应再对此听之任之了。

职业乞丐带来的恶果,远比想象中严重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当地人普遍担心,职业乞讨者会进一步破坏社区居民对无家可回者的印象。这种担心绝非杞人忧天。眼下,当在街道上偶遇乞讨者时,笔者都会下意识地产生疑惑——这是真乞丐,还是职业乞丐?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久而久之,职业乞丐将会损害的不仅是那些真正需要靠乞讨为生的底层群体,更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信任感。无论如何,拿他人的善心大做文章,都是一种挑战文明社会底线的行为。

但问题还不仅于此。由于有利可图,一些犯罪团伙将目光投向职业乞丐这一行当。据媒体报道,一些犯罪分子非常残暴,故意使老人和小孩致残,然后逼他们乞讨。

在街上行乞的残疾儿童

也就是说,在公众看不见的黑暗角落里,某些职业乞丐也可能只是求救无门的无辜受害者。而真正从中获利的,则是在幕后操控职业乞丐的犯罪分子。

令人担心的是,我们能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大城市中发现职业乞丐的踪迹,却很难追踪到背后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尤其是,这些犯罪分子往往会物色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难以发声自救的群体。这样一来,此类行径往往难以被察觉。

更糟糕的是,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谋生手段,部分职业乞丐在脱离“组织”后将无法生存。于是,他们在遭受残害后,又心甘情愿地依附于犯罪分子。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对职业乞丐的打击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遑论根治。

回过头来看,那些流落在墨尔本街头的职业乞丐,究竟是自愿前往,还是在某些组织的胁迫之下?目前,我们还缺乏权威的调查结果。因此,不妨在谴责、批评之余,探究一下乞丐们背后的“故事”。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

根据思想家罗尔斯的说法,使社会中“最不利者”的处境得到改善,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乞丐,无疑正是我们这个世界中的“最不利者”。如果还有乞丐因为各种原因遭受无端的苦难,损害的就是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无论如何,不能因为他们身处黑暗之中,就作视而不见状。

整治职业乞丐,在两难中寻求对策

行文至此,一定会有人问,我们该拿职业乞丐怎么办?其实,要整治职业乞丐,难就难在,如何在保障乞丐权益的同时,有力打击不法行为?

乞讨,是人类最后的生存底线。不管从法律层面还是从道德层面上来说,我们都很难找到完全禁止乞讨的理由。因此,无论我们会拿出怎样的治理办法,前提都是把乞丐当作“人”、当作与其他公民一样平等的公民。

所以,关键问题如果区分职业乞丐和一般乞丐?只要没有侵害到他人利益,没有使用欺骗性手段,乞丐应该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得到最起码的宽容。

但或许还应继续进行区分,因为职业乞丐也未必是犯罪分子。就算其用“演技”骗取同情,但毕竟和犯罪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残害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因此,要整治职业乞丐,就不得不面对一系列复杂和棘手的局面。仅靠城管或警方采取某种突击式运动,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而要进行上述区分,又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查证身份、调查背景、及时救助······想要逐一完成以上环节,缺少任何一个有关部门的配合,都是不可想象的。

进而言之,有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行乞现象的办法?很容易想到,没有了贫困,或许也就不会再有乞丐。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比如,我们无法预防和阻止天灾的产生。一旦有人成为灾民,无家可归,出去乞讨就将成为无奈的选择。

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人会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高当地居民的劳动所得,但有时收效甚微。公众有理由鄙视和批评“懒汉”,却不能剥夺他的生存权。打击职业乞讨中的犯罪行为的同时,也要容忍真乞丐,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局面。

这是一种两难,但也是当代社会治理者应该跨越的障碍。就拿滞留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乞讨者来说,如果是主动实施欺骗行为,就该依法处理;如果是遭受胁迫、无奈为之,则也应该得到积极救助。难归难,学会积极应对,也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向着文明又近了一步。

来源:自媒体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