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政治正确”到底错在哪里?

2020年05月24日 23:27 PDF版 分享转发

文:Edwardyk

2015年,教育联盟(AACE)代表64个亚裔组织向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提起对哈佛等藤校有关歧视亚裔学生的申诉;2018年,“学生公平入学”组织(SFFA, 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正式发起对哈佛歧视亚裔学生的司法诉讼,从有关媒体报道中我们了解到,哈佛等一批美国名校长期对亚裔学生执行的更高SAT录取分数线。

一个最近的消息是:2020年5月21日,加州大学理事会(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of Regents)投票决定,加州大学系统内的十所高校将停止以SAT和ACT作为大学入学考试标准,这意味着当今美国规模最大、最具声望的代表性大学体系,正式放弃了SAT和ACT。

哈佛等藤校针对申请学生的肤色执行不同的SAT分数线,加州大学这一次更是走向了不归路,干脆连标准化考试都不要了,其潜台词就是:以后招生入学全部暗箱操作,让外界根本无法知情,“想告我种族歧视,你连证据都找不到……”

由此事件可以看出,奥巴马主政时期左倾自由主义泛滥导致的诡异,在今天的美国社会是多么的严重,高校和媒体几乎全部沦陷。加州大学理事会此次投票竟然是23:0的投票结果,可见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知识分子的理性自负泛滥到何种程度。

今天在美国肆意横行的“政治正确”,到底错在哪里?

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舍。”这是《圣经-利未记》中,通过摩西颁布给犹太人的律例中的一条。

在一名强者和一名弱者之间,难道弱者就一定正义吗?不见得,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对弱者的无条件的偏爱,都是在彰显自己的正义优越感和道德优越感。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反之,一名强者和一名弱者之间,难道强者一定正义吗?也不见得,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对强者的无条件的偏爱,都是在向强者行贿,是趋炎附势。

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学生公平入学”组织(SFFA)为亚裔孩子争取平等教育权益、捍卫Equal for All 的权利,反对孩子们申请入学时因肤色被校方区别对待,这些主张正是前行在圣经中上帝话语的指引中。

哈佛大学在应诉辩解时高举的生源多样性旗帜,对受众很具有迷惑性。可问题的关键是多样性不能凌驾于“择优录取”的原则之上,校方偏袒照顾某一类肤色的人群,势必破坏公平正义的原则,造成对其他类肤色学生的不公。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换言之,校方管理层其实是试图在重新定义公平正义的原则,妄图以自己的原则来取代上帝的律例。可问题是:人真有能力和资格定义公平正义的内涵吗?人真有能力判断是非对错吗?

在今天的美国,如这一家名校之招生潜规则类似的“政治正确”无处不在,充斥在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在党主政期间愈演愈烈。所谓的政治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代表的是民情,即公民社会共识,而不是国家政治权力意志。政治正确是一种有关公共行为的道德习惯,同时具有“道德自律”和“害怕惩罚”这两种约束因素。这里的“惩罚”还包括不名誉。美国社会讲究宽容、正派和绅士作风,谩骂、诬蔑、仇视、毁损、伤害他人是被人们普遍看不起的行为。

“政治正确”的道义标准即是公开、明确地向弱势和易受伤害群体倾斜。因此,“政治正确”表面上的积极社会作用是重视保护弱者,但过去十多年来其蔓延发展让美国民众日渐担心:这种政治正确是否正在走向其初衷的反面?或者说,“向弱者倾斜”,是道义的最高标准吗?我们看到,美国——这个主张自由、人权,成为全世界表率的伟大国家,因政治正确导致的霸凌主义,令得公民竟然正在逐渐丧失正常而真实地表达个人意愿的自由权力!

事实上,今天原本在美国社会中的主流人群在就学、就业、舆论、执法等领域,受到愈来愈明显的歧视——因为反歧视而造成的新歧视。如果弱势群体被过度关照,一方面,暂时来讲,对其而言有许多短期的福祉利益;但另一方面,被过度照顾长远来看将不利于其自身发展,因为你会“恃宠而骄”“恃宠而惰”,自身能力持续发展不了,族群势必长期积弱。

所以,诡异的政治正确说到底错在哪里,错在“向弱者倾斜”——并非道义的最高准则。这类偏袒原则,僭越上帝的公义和爱,势必会远离初衷,丧失意义,造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圣经-出埃及记》中说:   “不可随众行恶,不可在争讼的事上随众偏行,作见证屈枉正直,也不可在争讼的事上偏护穷人。” 圣经中上帝的告诫是多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弱势不等于善,从制度上,要对人的向罪的本能进行制约。

基于基督信仰的保守主义思想者们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完全的,人其实没有能力判断是非与善恶。在是非善恶的判断命题上,人必须学会向上帝交讬。任何妄图超越上帝为人类设定的这一边界的主张,都是明确的理性自负,都必将给人类社会造成更大的灾难。

保守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之一,英国阿克顿勳爵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情和爱会使人忽略公正,偏袒罪恶。这是最不易察觉的危险,大多数人道灾难都源于此。”

知名学者苏小和说:“偏袒罪恶,这才是当今这个时代最不易察觉的愚蠢。要知道,对于人类的判断力而言,无论在什么给定的传统语境和制度语境之下,同情和爱都似乎具有理所当然的正义性。阿克顿勳爵的意思很清晰,即使面对人性深处的‘同情和爱’的精神与行为,他同样报以绝对的怀疑。”

《圣经-罗马书》中说:“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对人性,包括自己的人性、别人的人性,单个个体的人性,以及集合的人性,都要保持绝对怀疑。所有由人类的理性所作出的对正义的界定,都不过是人类关于正义与邪恶、对与错、善与恶的没完没了的纷争。

阿克顿的表述,隐含着一种事关人类社会正义的均衡秩序原则,即人类无法完全把握正义,但正义的精神却又隐祕地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人性的陷阱是,当我们试图用爱去解决所有的事务,我们一方面忽略了人性的绝对幽暗性,一方面可能拉高了我们自身对于正义的认知能力。

马克斯•韦伯说:“我们并不排除所谓“正义感”这样的纯粹情感因素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但是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客观或主观利益等实用主义因素的强有力引导,‘正义感’就总是极不稳定的,我们至今还很容易看到,它在突然之间就会出现波动,而且,除了若干非常一般的和纯粹形式的准则以外,它还没有其他共识性的表达方式。正因为主要是一种情感作用,‘正义感’几乎不足以保持一个稳定的规范体系,毋宁说,它更多的是构成了非理性裁判的原因之一。”

苏小和说:“为什么韦伯言‘正义感总是极不稳定的’。韦伯的意义可能是在提醒人们,一个追求正义的人,他的最大的工作,并不是努力践行正义,而是始终怀疑自己的“正义感”是否足够稳定。

为什么韦伯言正义感需要‘客观或主观利益等实用主义因素的强有力引导’。因为每个人都活在这个看得见的悲惨世界之上,这里不是天堂,这里不是理想国。如果一个人不会考察自己的客观的或者是主观的利益等实用主义的要素,其实是在把自己拔高到天使的地位。”

托克维尔在其《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美国之能维护民主制度,应归功于地理环境、和民情。 其中,自然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命运所起的作用,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巨大。 英裔美国人的法制和民情是使他们强大起来的特殊原因和决定性因素。美国的法制是良好的,而美国民主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也有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法制,但我不认为美国的法制是美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虽然我认为美国的法制对美国人的社会幸福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但另一方面,我又有理由确信,美国法制的这种影响小于民情。 

因此,只有美国人特有的民情,才是使全体美国人能够维护民主制度的独特因素。英裔美国人在各州建立的民主制度之所以在细节和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也正是这个因素所使然。 因此,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对民主制度的寿命的影响,在欧洲被人夸大了。另外,他们对法制的重要性也评价得过高,而对民情的重要性又评价得过低。毫无疑问,这三大原因都对调整和指导美国的民主制度有所贡献。但是,应当按贡献对它们分级。依我看,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在进一步论述民情对于美国社会的关键驱动意义之时,托克维尔继续指出:“当我走进美国的教堂,听到那闪耀着公义之火的布道时,我才真正明白了美国何以如此伟大和天赋非凡。美国人是虔信上帝的。而一旦美国不再虔诚了,它也将不再伟大。”

如果任由诡异的政治正确主导美国民情,美国的未来将不再伟大。从这个角度而言,川普总统的当选对于今天的美国社会而言是多么的意义重大!

民主党主政期间泛滥的政治正确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以罗尔斯<正义论>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理性自负左倾思潮推动愈来愈多的美国民众远离基督信仰,远离《圣经》指引。

欧美左倾自由主义者高举罗尔斯正义论思想旗帜,妄图摆脱上帝的绝对命令,宣称:“人的权利高于终极的善”。这个宣称破坏了人类社会关于人性论的基本原则,走向了“敌基督”的角色。人类历史上所有灾难性的错误,几乎都是基础的常识性错误。罗尔斯的正义论正是一个常识错误的范例。

试图自己来定义公平正义,一直是左倾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努力的方向。然而具有保守主义思想观念的人很清楚,这是明确的理性自负。现代自由主义看上去高举了人类理性的价值,其实是高估了人类理性,使得人类理性不再是一个有限秩序,变成了对真理的僭越。

上帝兴起川普、Mike Pence、Mike Pompeo,其实是在兴起他们带领美国民众向上帝认罪悔改,重归美国传统价值观,重新成为上帝的子民!

感谢赞美上帝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