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山海经里的这些神奇生物,居然在非洲! 《山海经》的世界如果被证实,将彻底改变人类历史

2020年06月10日 22:18 PDF版 分享转发

》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 山经”五卷,“ 海经”八卷,“ 大荒经”四卷,“ 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在很多人的印像中,《山海经》是一部关于神话传说的奇书、怪书

然而,关于《山海经》的研究和争论却始终存在:它到底是不是虚构的?

山海经有据可寻?

《山海经》描述了五百多座山脉,三百多条河流,一百多个部族,四百多种神兽,这究竟是作者一时兴起,凭借自己的想像随意拼凑而出的,还是对于真实现象的记载呢?

为何《海外经》中的《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和《海外东经》,它们的条目数是21、21、21、14,竟然都是“ 7”的倍数?

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让这本书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也让不少人质疑这是一本完全虚构的书。

但经过多年的学者研究,很多《山海经》中的内容,也找到了其“ 出处”。

以一些神兽为例:

鹿蜀

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山海经·南山经》

这里说杻阳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白头,通身是老虎的斑纹,尾巴是红色的,鸣叫起来像是有人在唱歌。它名字叫做鹿蜀。而且据说将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可以使子孙昌盛。

在这样的文字描写下,依旧在现实中找到接近的生物:马形白头、虎纹赤尾

这个生物就是霍加狓(pī),一种分布在刚果东部的热带雨林和高山森林中的生物。看这样的生活习性,也许上古时候它们也曾经在气候较好的古南部生活过,所以古人才能将其记录下来。

猛豹

南山,兽多猛豹。

——《山海经·南山经》

古人所绘制的形象直接就是根据名字所臆想出来的

但在其后的历代注释中有对于其形象更加具体的描述:

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出蜀中。豹或作虎。

—— 郭璞《山海经传》

猛豹即貘豹也。

——赫懿行《山海经笺疏》

看见“ 似熊而小”、“ 食铜铁,出蜀中”这两句,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某一个极为出名的生物,这个生物又被称为花熊貘、食铁兽。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具体的物种分类,没有一张清晰的实物图片,古人的命名方式给我们带来的误差的是很大的。

谿边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

——《山海经·西山经》

对于谿边的描述是样子像狗,会爬树。用它的皮毛做成褥子睡觉,人就可以不被蛊毒邪气所侵。

这是古人依据这个所绘制的图像,直接就是用的狗的原型,看起来就有些怪异。

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

川西有元豹,大如狗,黑色,尾亦如狗,其皮作裘褥甚暖,疑即谿边类也。

但这种生物在现实中很可能就是巨松鼠,巨松鼠也称树狗,是体型最大的一种松鼠。

文鳐鱼

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

——《山海经·西山经》

对于文鳐鱼的描述是形状像鲤鱼,长着鱼的身体鸟的翅膀,浑身布满苍色的花纹,头是白色的,嘴是红色的,长在西海行走,在东海游动,夜晚飞行。

这和飞鱼的形像是相似的,飞鱼具有发达的胸鳍,就好似鸟类的翅膀,能够跃出海面十几米,在空中目前记录的最长停留时间是四十五秒,在海面上能的最远飞行距离有四百多米。

獓骃

三危之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骃,是食人。

——《山海经·西山经》

獓骃是一种形状像牛,有四只角的野兽。并且有一身很厚很长的白色皮毛,就像蓑衣一样。

而这个生物的现实原型更像是西藏的白犛牛。

何罗鱼

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山海经·北山经》

对何罗鱼的描述很简单,就是一个脑袋十个身子,然后古人的划作完全是以普通的鱼类和其身体来进行想像,也就是下面这样的古怪形象。

在现在我们就会很轻易的想像到这样的生物

軨軨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軨,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山海经·东山经》

说一种叫軨軨的山兽,它的大小形状像牛却有老虎一样的花纹,它会发像人呻吟般的叫声。见到它天下就会发洪水。

其实他们的真实划风,肯尼亚林羚。

腓腓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腓腓,养之可以已忧。
——《山海经·卷五·中山经》

据《山海经》描述,腓腓形状像狸,长着白尾巴,脖子上有鬃毛,饲养牠就可以消除忧愁。

在这样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生物和白鼬是很像的。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白鼬有着身体细长,体型比猫还要小。毛色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冬天的时候大部分的毛色都会变成雪白色。

这样软萌的生物,即便是古人也认为养之可以解忧,可见古今之人对于可爱的见解都是一样的。

在招摇山的狌狌,“ 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意思是形状像猿猴却有白色的耳朵,既能匍匐又能如人一般直立行走,说的其实就是今天的猩猩

在基山的鵸鵌,“ 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无卧”,说它像一只鸡,但是有三个头六只眼睛六只脚和三只翅膀,是三胎连体的形态。

后来发现这就是国宝——“ 笑翠鸟”

因为它的羽毛颜色层次多样,所以看上去它有“ 三尾”“ 三翅”和“ 三头”而已。

再者,比如《大荒东经》中有七座日出之山,《大荒西经》中有七座日落之山。

太阳东升西落,随着季节的变化,出入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

而通过太阳升落的位置,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这种定位的坐标方式,与我们现在知道的“ 二十八星宿分四方,每方各七个”有着极为明显的相似性。

更为有意思的是在书中句式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xx”的句子正好是28句,而这二十八句对应的山,正好是东南西北各七座,很难想像这与我们的二十八星宿毫无关联……

史书记载过这么一件事,西汉孝武帝时期有一个奇人向孝武帝进贡了一只鸟,大家都没见过这种鸟,不知其名,亦不晓得如何饲养,久而久之,这只奇鸟就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大文豪东方朔得知此事,便向孝武帝说明了此鸟的来历和名字,并进献一个饲养秘方,大家照此喂养,没过几天病怏怏的鸟儿竟然奇蹟般地活蹦乱跳起来,这可把孝武帝高兴坏了,便问东方朔如何得知饲养方法。东方朔直言,说他所知道的都是从《山海经》里得来的,由此可见,《山海经》并非常人认为的都是虚无缥缈的神话。

《大荒东经》记载:“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大荒北经》同样记载:“ 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厘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 ”这两段都是描述上古时期巨人的,大家听到这里可能一脸蒙圈,真的有巨人存在吗?

根据世界各地古籍记载,地球上极有可能存在过巨人,公元前四百多年希罗多德就在《波斯战史》记载过,欧洲出土过巨人的遗骸。 《国语·鲁语》里也记载,春秋时期吴国攻打越国,在地下挖出一副巨人骨架,吴国人为此还用牛车拉着骨架去问孔子,孔子说那是大禹治水时一个叫防风氏巨人部落首领的遗骸,因为态度傲慢,被大禹给斩了。

《山海经》的确有很多故事荒诞离奇,但不能全盘否定,有些动植物早已经灭绝,年代久远也无从考证。至于大人国、贯胸国、一目国等超出我们认知范畴的神奇记载,我们理性看待就好,有人猜测这些怪异生物很可能是上古时期真实存在的,那时候的氧气等环境与今天不同,造就了生物的差异,也有人脑洞大开,认为可能是平行空间或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试验品,你觉得《山海经》是纯粹的神话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呢?

中国人可能早就到过其他大洲?

如果说,对于寻找那些故事和奇珍异兽的来源只是一种好奇心使然的话,那么在《山海经》中提到的各种山河地貌,却不得不让人们变得认真起来。

在海外学者对《山海经》多年的研究来看,《山海经》描述的似乎不仅限于上古的中国,甚至还有其他的大洲。

卫聚贤先生很早就认为中国人在数千年前已经发现美洲;他认为,殷朝被灭后,有一部分人逃到北美洲,我们称呼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以此来推测,商朝在被灭后,这群老殷人可能回到过故乡探视。

《山海经》等先秦文献因而记载了美洲的一些特有的动植物和矿物。

比如,一种名为“ 犰狳”的动物,书中记载 “ 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

也就是说,这种动物体型像兔子,像鸟一样的长喙,圆眼睛细长的尾巴,看见人就一动不动。

如果你看到过美洲犰狳的话,你就能知道,这里说的就是这种动物。

此外,苏雪林先生则“ 断定此书为阿刺伯半岛之地理书,古巴比伦人所作,而由战国时波斯学者,携来中国者”。

她在《屈原与九歌·屈原评传》里也说《山海经》的地理并非中华地理,而是两河流域地理书。

凌纯声先生在《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昆仑丘与西王母》中认为:“ 《山海经》乃是以中国为中心,东及西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西抵西南亚洲,北到西伯利亚的一本《古亚洲志》。记述古亚洲的地理、博物、民族、宗教许多丰富宝贵的资料。”

国学者:“ 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大陆

关于人类文明起源​​的争议,一直存在了很久。

在世界历史的研究中,西方学者先后有“ 世界西欧中心”“ 中欧中心”说;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欧中心”说和“ 中欧中心”说已不攻自破;而后,英国又推出“ 两河流域中心”说。

说来说去,就是不愿承认世界最早的文明中心在中国。

然而事实是,现代的欧洲人出现在欧洲东部的时间,最早不会早于公元一世纪。俄罗斯、南斯拉夫等国的历史对于自己民族的迁移和繁衍似乎也没有捋得很清楚。

但在中国的史籍中,却明确记载着这些民族的祖先,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参与过中原逐鹿的历史片断。

现今西方学者所一致公认的人类最早文明中心之一的苏美尔文明,其实也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

苏美尔人行礼的方式是抱拳礼,短脸圆颅和毛发稀少的人种特征也证实上古中国南方人的特征。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过:“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造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这“ 东方​​某地”,就是中国的四川“ 蜀”地,而“ 苏美尔”人就是“ 蜀人”,这从《山海经》以及《旧约》中可以得到印证。

另外,美国学者墨兹博士专门研究《山海经》,她像中国古代的旅行者一样,背上行囊,用双脚去丈量勘测《山海经》中的那些山脉。

《山海经》说向东走,她就向东走,《山海经》说走三百里,她就走三百里,在经过多次考察之后,结果极为惊人!

最终她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与河流的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她因此结论而发表的“ 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大陆”著名论题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一直以来这也是个争论比较多的话题。

在山海经中有着“ 西南隅,有人如炭”这样的记录,放眼全球,以中原为坐标轴,西南方正是如今的非洲。

《山海经》中还有对小人国的记载:“ 有小人国曰僬侥之国,几姓,嘉谷是食”。这段描述以往总被当作是古人脑洞大开的奇妙想像,直到俾格米人(非洲中部矮人)被发现,原来小矮人真的存在。

非洲苏丹地区有种传说生物Blemmyes,它的眼睛长在肩膀上,嘴长在胸口,这与刑天的形象非常接近。

越来越多类似于这样的观点,近年来都被逐渐证实。

徐显之先生在其专著《山海经探原》中曾指出:“ 《山海经》时代的先民,对美洲、非洲、北冰洋,以及南极洲附近的情况,都有所了解。”

《海内北经》所说的冰夷,正是今日爱斯基摩人的形象,《大荒西经》所说的寿麻国,正是今非洲赤道沙漠人的形象……至于《大荒东经》所见日月所出之山六,恰是今南北美洲的地理情状。

这一论证,进一步证明了《山海经》的“ 世界圈”说的可信性。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最近半个世纪的《山海经》研究,早已不再是为了让人们大开眼界而存在,而是真正冲破了华夏的地域限制,延伸到了世界文明的高度。

对于《山海经》这样一本有着难以企及的高度的奇书,华夏历史上的诸多统治者对其倒也颇有敬畏。

清乾隆时,人尽皆知的纪晓岚就给《山海经》贴上了“ 禁书”的标签。

表面上是生怕书中什么巫蛊之术,但事实上在当时闭关锁国的国策之下,这样的书是绝对不被允许流传的,甚至下令将其烧毁,倒是有些“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的意味了。

但即便如此,所以基于人们对于这些鬼怪之说的兴趣,《山海经》在私下的黑市中依然流传著。

《山海经》确实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书,是先秦人对中华大地进行勘察后的纪实,因此书中主要记录的山川走向、物产分布、民族地域特征,还有相关的祭祀、神祇和神话传说​​,使之成为了上古的大百科全书。

况且那时的山水风土已与现在已有不同,《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的不可思议的奇幻生物,在古人的记述中它们都拥有着奇诡的外貌,神异的能力,对照这些文字以及后人所绘制的图画,大家都只会觉得这些完全是古人的臆想之作。

但就是这些荒诞不经的生物,排除掉文字中的神话色彩,有不少都依旧能在现在的世界里找到他们的原型。也许我们的祖先身边也就曾生活过一群这样的生物,只不过在漫长时间中逐渐消亡,不再为世人所知。

来源   光拾影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