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博纳副总裁跳楼自杀,什么神祕力量在阻止电影院复工?

2020年06月12日 3:34 PDF版 分享转发

文:锋利的小刀

6月10日,可能是发生以来,电影行业最冷一天。

今天凌晨,有网友发微博称,北京的博纳悠唐国际影城有人跳楼。

而且是呐喊著跳下来,叫声绝望惨烈、歇斯底里。

这条微博在当时并没引起多少关注。

令人完全意料不到的是,到了下午,博纳影业官方公布了一则哀悼消息:集团副总裁黄巍于6月10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52岁。

虽然博纳官方未公布黄巍去世原因,但时间人物地点基本与那条凌晨发送的微博对得上,也就不免引起大家的猜测与遐想。

尤其是微博中提到的“绝望跳楼”、“呐喊得歇斯底里”等细节,与已确认的具体死讯相结合,令人心生寒意。

还有网友加以补充:黄巍是从18楼跳下的。

众所周知,博纳是中国影业巨头。黄巍担任博纳影业副总裁也有11年的经验了,成功建成近百家现代多厅影院,完全是影业从事人员的佼佼者。

假如网传为真,究竟什么事情能令这样一位影业大佬凌晨“歇斯底里地呐喊著”从18楼跳下轻生?

“这事没那么简单”——这几乎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

但具体能有多复杂,咱也不清楚,咱也不敢问。

许多行内人猜测,影院迟迟未能复工是压垮黄巍的稻草之一。

在黄巍死讯公布之后,著名导演贾樟柯对此的反应是:行业之悲

并且呼吁“应该考虑影院复工复产了”,因为有100万影院从业者需要生存。

不管死因几何,黄巍之死已成事实,这样一个灵魂人物的逝世,对正在经历前所未有寒冬的影视业无异于雪上加霜,打击可想而知。

数百万从业人员几个月来颗粒无收,嗷嗷待哺,在惨澹中苦撑许久,复工却又遥遥无期,希望渺茫。

再这么下去,黄巍的死恐怕只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悲剧也许还会发生。

1

论疫情对各行各业的打击,影业敢称个“头惨”。

自从疫情至今,关闭已将近半年

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最近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第二期,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总票房22.38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下降88%。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全部影院从今年2月开始就已经入不敷出。

在3月底,已经有20%的影院进行了裁员,12%的影院表示,目前正在进行薪酬调整,不排除后期裁员可能。

虽然表示坚决不裁员的影院占大多数,但以万达为例,整个万达影城系近15000名员工,平均每月的人员成本支出就高达1.3亿元,同时还要支付影院场地的租金物业费等,压力何其巨大?

以万达、华谊为首的电影公司普遍严重亏损,万达第一季度亏损规模预估在5.5亿元至6.5亿元之间,华谊兄弟第一季度预计亏损1.38亿元至1.4亿元。

行业龙头财大气粗尚且如此,其它小鱼小虾坚持谈何容易?

而且,“坚持不裁员”听起来很美,实际上没有收入,所谓的“幸存者”无非面临停薪留职,或者只拿最低生活保障。“不裁员”不过就是变相待业罢了。

截止到2020年3月,国内已经有2263家影院类企业注销。

目前将近半数的影院帐上资金不足,现金流告急,42%的影院觉得自己“快要完蛋”……

说句“电影院实惨”并不为过吧。

尤其是跟去年对比,今年的惨况就更加难捱了。

寻短见的黄巍所在的博纳影业,在去年的下半年,还是拯救中国电影票房的大功臣《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等去年票房大赢家都是博纳主控或参与出品的。

最终斩获16.9亿票房的《烈火英雄》

有人猜测,黄巍的死,可能跟博纳目前的困境有关。

博纳由于之前在美国市场上的估值被严重低估,作为行业里的真大佬,看着华谊兄弟估值猛涨,断然从美股退市,下重本回A,还把注册地迁到了新疆霍尔果斯,几乎离A股上市仅一步之遥。

无奈时机不对,接踵而来的阴阳合同事件、税务问题、商誉暴雷、行业泡沫破裂挡住了娱乐公司的A股上市路,而博纳还因为“瑞华审计丑闻”等事件两度被证监会中止审查IPO。

本来近在咫尺的上市之路一再受阻,博纳将近10年的资本运作显得颇为辛酸。

上市不通,不缺好电影的博纳就只能依靠产品获取资金支持。

从博纳打算出品的几部电影来看,不出意外的话,博纳今年也是中国电影票房的扛把子。

可惜偏偏撞上新冠疫情这样的黑天鹅。

但博纳的困境也未必就全是黑天鹅造成的,有关部门的不作为,迟迟不下达复工指令,使博纳现状雪上加霜。

其实人也好,企业也罢,惨澹经营并不可怕,怕的是一直看不到希望。

在根本望不到黑暗尽头、等不到黎明曙光的情况下,博纳折损了一员大将,而整个电影行业原本预计700亿的辉煌票房,则完全成了幻梦一场。

3

说实话,今年的影院遭遇,已经离奇到了大家不由得怀疑行业是被“借刀杀人”、“借机报复”的地步。

虽然这样的说法确实夸张,但是也足够反映出电影院目前处境的不合理。

现在的情况是,影院想开,电影想放,观众想看,酒吧、KTV等各种封闭娱乐场所也早已陆续开业运营,可偏偏就剩电影院被晾在一边,无望地等待。

其实是有过希望的,3月20日是全国电影院复工首日,当天全国有486家影院复工。

虽然复映的是《战狼2》、《流浪地球》等旧片,观众反映也不热烈,但好歹开门就总能等到客,再冷的场也能交给时间捂热。

但谁都没料到,影院复工才过一周,电影局竟然下了紧急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所有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

停业通知来势汹汹,没得商量。

当时行业一篇哀嚎,好不容易看到曙光的从业人员就在这样的不可抗力下,骂骂咧咧、不情不愿地关上了门。

没想到短暂的曙光过后,影业却迎来了更长久的黑暗。

眼看着其它封闭娱乐场所都开始营业了,电影局愣是一点消息也没放出来,复业通知遥遥无期,不知猴年马月。

其中的不合情理之处,就连普通观众都站出来指责:

——网吧餐厅健身房都开放了,酒吧KTV载歌载舞、地铁公交人挤人,为何就剩电影院大门紧闭?

——疫情发生后,电影局的表现是最差的,既没有步骤性的安排,也没有政策性的支持,更没有鼓励和扶持,甚至连对话机制都没有,没有人出来解释为什么,所有信息都靠猜,没人知道会不会开、什么时候开。

官网装傻式的信息更新也成了众人大为诟病的槽点。

电影院开不开门成了一门玄学,阻止影院复工的都是神祕力量。

知晓内情的行业人士透露,不开工有更深层的原因,但不能说。

我大概也猜得到是因为哪个人哪件事哪句话,但在这一样不方便说。

荒唐,但也无奈。

气愤,却又没辙。

无望的煎熬切割每个从业人员的神经。

各家影院都拼了,尊严面子都不顾,就为活下去。

成都电影院花式自救,改行开小卖部大甩卖。

华谊影院先人一步,支起地摊,同样售卖零食饮料布娃娃。

有些影院实在没辙,撑不下去,只能选择倒闭。

4月17日,橙天嘉禾银河影城天津万象城店最终选择了告别。

因为迟迟等不来复工,所以选择永久闭店。

“我们共计放映电影164847场电影,有4134602名观众来影城观影,营业天数2752天,2020年01月23日10:20,3号厅放映了最后一场电影《误杀》,在影城营运成本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压力之下,我们终究没能和大家坚持等到复工的那天。”

橙天嘉禾影院发的这条告别朋友圈,至今看来,仍然让人无比伤感。

讽刺的是,快两个月过去,现状证明,它们当初的选择是最正确的。

越撑只会越苦。

另一面,快被逼疯的影院工作者甚至豁了出去,就为讨个说法,博条活路。

他们不惜冒险投诉国家电影局,不顾民生、不响应国家复工复产的精神,迟迟未组织对影片定档等相关工作,违背两会6保精神。

被逼急的电影人

焦急、愤慨、失态、慌张等种种复杂情绪在这条投诉中显露无疑,这得是被逼到了一个什么地步,才想出这么一招的。

令人依旧绝望的是,这份受理申请的审查,至今仍无下文。

行业惨澹至此,只要复工一日不启动,可笑可悲可叹的事,就依然还会在相关人员身上发生。

于是今天,电影人又悲痛地得知了黄巍的死讯。

知乎对此有条评论

一个人的死亡没准是整个电影行业的转机。

或许热爱影业的黄巍,纵身一跃前确实也有如此想法。

希望这个悲剧不会白白发生,有关部门真能因此看到影业的绝境。

电影院真的该开放了,这样的惨剧,千万不要再有下一个!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