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夏日食物保存5原则——避开食物中毒

2020年07月14日 13:18 PDF版 分享转发
食材(Pixabay)
食物保存5原则——避开(图片:Pixabay)

希望之声2020年7月13日】(编辑:郭强)夏天是食物中毒的好发季节,细菌很容易在5°~ 60°C的区间大量繁殖,若产生杆菌或有内孢子等高温的毒素,就算之后再次烹煮,也无法消除毒素,就容易变成「食物中毒」。

保健食品(图片:pixabay)
夏天食品如保存不当,则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图片:pixabay)

近日来的温度也屡屡破新高,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每年的5至10月为食品中毒发生之高峰期,高温且潮湿的环境最适合各种之生长,若食品烹调及保存不当,则容易发生食品中毒事件,《新头壳》发布食药署分享预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则,提醒民众要特别注意!

为防范食品中毒的发生,食药署建议,食材购买后应尽速放入冰箱中冷冻或冷藏,且食材购买不过量,避免过多的食材储存于冰箱,导致冰箱冷却效果下降,造成微生物孳生。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冰箱(图片:pixabay)
食材购买后应速放冰箱中冷冻或冷藏(图片:pixabay)

食药署提醒,在处理食材、食用前,要确保与食物接触的人或物都是清洁乾净的,食用前要将食品充分加热并在2小时内吃完,食物应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饮水则要煮沸,不喝生水。

食药署表示,调理食品前后应澈底洗净双手,生熟食刀具、砧板应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另外,餐点烹煮不过量,若未食用完毕,也应避免在室温下贮存过久,应尽速放入冰箱,并尽早食用完毕。

食药署表示,生蚵、生蚝等贝类水产品易受生长环境中的诺罗病毒或肠炎弧菌污染。诺罗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肠胃炎的病毒之一,主要透过粪口途径传染,只需1至10个病毒颗粒即可致病,常造成患者呕吐、腹痛、水漾腹泻、部分患者更可能有发烧等症状。

加热(Pixabay)
食用食品应彻底加热(图片:Pixabay)

食药署表示,适当的加热过程可以杀死活的细菌,也可以除去某些细菌产生的毒素,食品中心温度超过70℃ 细菌才容易被消灭,例如肉毒杆菌的毒素即可在100℃加热10分钟后失去活性,提醒民众不要为了追求口感赔上健康。

食药署表示,温度介于7至60℃之间称为危险温度带,许多细菌在此段温度间都能快速生长繁殖。

保存温度方面,食药署表示,热存温度需高于60℃,冷藏温度需低于7℃才能抑制细菌生长,为了避免细菌在食品中繁殖而产生毒素,建议食品调制后勿于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夏天时(室温超过32℃)勿放置超过1小时。

疑似食品中毒应迅速就医!保留剩余食品、排泄物以利追查

食药署提醒,若遇到疑似食品中毒症状时应迅速就医,并保留剩余食品及患者之呕吐或排泄物(密封并留存于低温冷藏,不可冷冻),采集检体后,立即送卫生单位检验,有助于查明食入的食品种类、食物中毒原因、食物中毒类别等,以深入了解实情。

本文章或节目经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原文链接:夏日食物保存5原则——避开食物中毒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