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梵语是月氏人、古代羌人的语言

2020年07月14日 21:58 PDF版 分享转发

数百年间,国内无数人学习梵语,之后赴西天取经。到天竺之后,他们发现:在天竺的上流社会,梵语是通用语言。唐认为,中人所讲的梵语,才是最正宗的,属于普通话。

数百年间,无数的梵文佛经,进入中国,被翻译成中文。到了唐朝,由于朝廷出面组织翻译梵文佛经,因此,唐代的翻译的佛经最多,质量最高。

那么,梵语梵文,到底是一种什么语言文字?

有专家说,梵语,是属于“印欧语系”中的一种语言。果真如此吗?

我列举几个现象,供大家参考。

1、梵语与的关系问题。

按照当今横行的“语言学”,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请注意,包括西方专家在内,均承认:汉语、藏语、缅语、傣语等,均为一母所生的语言。后面不再赘述。),梵语则属于“印欧语系”。

按理说,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二者之间必然存在“鸡同鸭讲”的差别。

然而,事实未必如此。

首先,学界公认,唯一可以准确还原梵文佛经原始面目的,就是佛经的藏文译本。因为藏文可以准确地转换为梵文。共确降措《论藏文》(《西藏研究》1 9 9 7 第三期):

“藏文有一套转写并标注梵文的字母,藏文称‘昂依’。它肩负著双重职能, 即不仅用作转写他族的语言, 而且还标注他族的文字。在古代, 用它转写了大量的梵文古典文献, 同时也用它来标写外来语。用‘昂依’转写的古梵文经典著作, 有的在印度早已失散,但却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当今藏区寺院经堂里, 还可恢复古梵文的原著面貌。‘昂依’ 原则上尽量采用一个藏文字母表示一个梵文字母的方法,有些特殊字则用双字母上下重叠的形式。为了明确音节界限也使用附加符号。”

既如此,藏语和梵语怎么可能是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

其次,佛教界的看法,与“语言学”绝然不同。这个世界上,最熟悉、最了解梵语的,莫过于佛教界。佛教界,尤其是说西藏地区的佛教界人士,他们认为,梵语、藏语,是亲兄弟。据说,派人赴天竺留学,他们返藏后仿梵文创制了藏文。

第三,苯教人士认为,西藏在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文字。很可能是恰恰相反,梵文是源于古藏文。钵露罗国(勃律)属于西藏古像雄文明区的一部分。事实上,据《》卷三,唐玄奘发现:

“钵露罗国……文字大同印度,言语异于诸国。”

唐玄奘发现,钵露罗国的语言与其周边国家不同,而他们使用的藏文,与印度文字(梵文)“大同”。

从时间上看,唐玄奘路过这里的时候,松赞干布主持创造的新藏文还没有诞生。

2、梵语与傣语的关系问题。

在天竺,唐玄奘仅与佛门、王公贵族有交往。在与他们交流时,使用的是梵语。

令人吃惊的是,他讲的梵语,盘越国的人,即后来的大秦婆罗门国的人,也听得懂。

如前所述,第一,盘越国不属于天竺;第二,这是由傣族人创建的一个国家。可是,在《大唐西域记》卷十,唐玄奘说:

“迦摩缕波国……语言少异中印度”。

 大秦婆罗门国的语言,与中印度的标准“梵音”很接近,但稍有不同。

唐玄奘不仅用梵语与大秦婆罗门国君臣顺利交流,而且,还应他们的要求,将《道德经》翻译成梵文。(详情点击《古代印度的“大秦国”:中国移民创建的国家》)

3、月氏人与梵语的关系问题。

最晚从西汉晚期开始(不晚于公元元年),月氏人全面统治印度。月氏人的统治模式是封建制,也就是说,五天竺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天竺的上流社会的人物,基本是月氏人。

梵语,是五天竺的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而且,始终只是在上层社会,即主要婆罗门、刹帝利这两个阶层流行。梵文的使用,与当地土著百姓的语言没有关系。这一点得到人们的公认。

唐玄奘也记录了这一现象,《大唐西域记》卷十:

“(南印度)恭御陁国……至于文字,同中印度,语言风调,颇有异焉。”

南印度百姓的语言,与中印度的大不相同;但是,南印度多数地方的文字,却依然是与中印度一样的梵文。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包括佛经在内的诸多文献,在古印度地区,曾经有过其他多种文字。《大唐西域记》卷二也有这样的记载:

“遂古之初,文字繁广……梵王、天帝作则随时,异道诸仙各制文字。”

 “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由此推测,梵文是以梵天的名义,强力取代了其它多种文字的地位,成为印度地区的官方文字的。

这似乎进一步证明了:梵文是月氏统治者强制推行的官方语言文字。

事实正是如此。

自后汉到唐朝的几百年间,进入中国的西域僧人,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 是,他们都以梵语为母语,传播以梵文书写的佛经。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再来分析,梵语到底是一种什么语言。

我们知道,在今天,梵语在印度,是一种很小众的语言。

我们还知道,在古代印度,梵语仅是上流社会的语言,即统治阶层的语言。

我们前面说过,月氏人在对印度实施全面统治之前,他们从肉体上消灭这里原有的贵族。

那么,月氏人征服印度后,谁是统治阶级?

答案是唯一的:月氏人。

月氏人征服印度后,“婆罗门”、“刹帝利”这两个特权阶层的人,是谁?

答案也是唯一的:月氏人。

梵语梵文,只能而且必然是月氏人的语言文字。

正因为梵语是月氏人的语言,所以,使用梵语,能够不太费劲地与藏人、傣人交流。

其实,梵语,就是中国古代羌人的语言,因为月氏人本是三苗后裔。

稍加了解中国史籍,我们就知道,藏、苗、羌、傣等等所谓的“少数民族”,都是炎帝神农氏后裔。他们和汉人一样,都是正宗的炎黄子孙。(我不知道,是根据什么,划分出藏、苗、羌、傣等等“少数民族”的!)

 事实上,汉语、藏语、苗语、羌语、傣语等等,源于同一种语言,如今,都不过是一种方言罢了。这些语言,越是在古代,越是接近,差异越小;越是晚近,差异越大。

《梵语千字文》一书,据说是唐代佛教界所编撰。我据此,梳理出以下不同类型、相对简单的四组的文字,供大家参考。

梵文是拼音文字。

几种本来差别不大的方言,如果各自分别使用拼音文字来表达,往往是,几十年上百年后,几种方言之间的差异会很大,会令人觉得这是两种毫不相干的语言。

“同音字词”,在汉语中,是一种普遍存在,汉字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拼音文字来说,则是无法解决巨大难题。

比如,在上表中,“母”、“莫”、“墨”、“馍”,要想用拼音文字表达出来,唯有分别给它们添加前缀或者后缀,以示区别。于是,单音节变成了多音节。

不过,只要舍去其前缀、后缀,便可大致还原该语言文字的本来面目。

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组:纸、墨,当是唐代时从中国传过去的。直接借用汉音,但添加了尾音。

第二组:两个纯粹的古音古意的单音节文字。

第三组:这两个称呼父母的后缀音,则可能来自天然的发音。

第四组:是五个以“拿”作为后缀音的词。省去“拿”,与汉字的音、义基本一致。

不难看出,梵语与古汉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至于藏语与汉语的关系,相关文章多多,这里不再赘述。

来源:生民无疆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乔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