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北游: 年轻人都是如何走向崩溃的?

2020年12月27日 10:17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 北游

01

作家余华曾经说过:“中国年轻一辈人里面,很多优秀者,但很少有能扛得了事儿的人!”

2017年12月,美国一位来自中国女留学生小田被发现在自己的公寓自杀身亡。

随后,康奈尔大学校方发布声明表示,Tian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并且在今年春天时候还主动联系过Huili Grace Xing教授,希望能够加入研究队伍,并且在科学和物理方面表现尤其优异。

小田高中毕业于成都七中,据七中同学回忆,即使在当地名校成都七中,小田依然是学霸级的人物,她在托福考试中获取了113分(满分120)分的佳绩,由此获得了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伸来的橄榄枝,得以前往美国留学。

而康莱尔大学也透露,小田正在申请研究生,在科学和物理方面尤其优异,“小田是个出色的学生,并且总是期待加入新的项目”。

一个如此优秀的学生,在外人看来也是开朗积极的一个姑娘,最后却走入了不归之路,这确实让人痛惜和诧异。

身边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你以为能扛事儿的人,什么事情也无所畏惧的人,却往往已在崩溃边缘。

02

《南风窗》杂志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个不完全的统计,平均每年中国有25万年轻人自杀。

自杀的原因也五花八门,有的人是因为失恋,有的人是因为被老师在同学面前打了一巴掌觉得伤了自尊,有的人是因为高考没考上心仪的学校……

是什么让中国的年轻人,这么容易崩溃呢?

2009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平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男主人公贾马尔从小经历炼狱般的遭遇,放到普通人身上,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让人崩溃。

然而,贾马尔似乎拥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最后总是能够逢凶化吉,并保持对世界的善意。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来说,贾巴尔这种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又叫复原力(Resiliency),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

戴安娜·库图(Diane L. Coutu)在其《面对困境:“复原力”的密码》一文中提到,复原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直面现实:冷静接受眼前的事实;

(2)寻找意义:价值观坚定,在艰难时期依然能找到生活意义;

(3)灵活变通:有惊人的临场应变能力,擅长利用手中一切资源。

库图认为,只要具备其中的一两项特征,就可以帮助人渡过难关。

而贾巴尔具备全部特征。

03

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博格(Sheryl Sandberg),被媒体称为“Facebook的第一夫人”,2013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就是这么一位全球知名的优秀女性,依然也曾经一度面对人生遭遇而束手无策。

2015年,谢丽尔的丈夫健身时意外去世,导致她陷入了情感的绝境。她记录当时的心境时说到,“我陷入了空虚。巨大的空虚占据了我的心脏、我的肺叶,限制了我思考的能力,甚至呼吸的能力”,她认为自己和孩子们再也不会有真正纯粹的快乐,也因此而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她的好朋友、沃顿商学院知名心亚当•格兰特知道情况后,对她进行了悉心的指导,用了整整两年,谢丽尔•桑德伯格才得以解脱,并将这段心路历程写在了她的著作《另一种选择》里。

亚当•格兰特告诉谢丽尔,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一步步从支离破碎的不幸与灾难中复原。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拥有复原力,复原力需要我们在后天培养和提升。

于是谢丽尔开始追寻“复原力”,试着走出人生的黑暗。

谢丽尔在书中指出,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画了数十年研究人们如何应对挫折,结果发现有三个认知因素会阻碍复原力:

(1)个人化: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普遍性:认为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持久性:认为时间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当一个人面对遭遇和逆境时,往往会产生我为什么这么倒楣的心理,从而将坏事的发生归咎于自身,而无法自拔。

谢丽尔告诉我们,人生无常,总会遇到我们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时,我们至少能够做到改变自己,既然完美的A选项不复存在,那么尝试接受并喜欢B选项,是我们走出困境的不二法门。

而实际上,我们对于坏事的无法承受,往往源于我们对于坏事的无穷想像,而这种想像,大部分都不可能出现。

04

斯托克代尔是美国的一个海军上将,在越南战争期间,他被越军俘虏,关押了8年之久,是被俘的美军里级别最高的将领。

在被问到自己为什么能熬过这艰难的8年,斯托克代尔说:“因为我有一个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出来,一定能够再见到我的妻子和孩子,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使我生存了下来。”但在回答,狱中你的哪些夥伴死的最快时,他又回答说:“是那些太乐观的人。”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斯托克代尔悖论”

为什么自己乐观就活下来了,那些太乐观的却又死的最快呢?这不是矛盾的吗?

对此吗,斯托克代尔解释说:“他们总想着可以被放出去了吧?圣诞节没被放出去;就想复活节可以被放出去,复活节没被放出去;就想着感恩节,而后又是圣诞节,结果一个失望接着一个失望,他们逐渐丧失了信心,再加上生存环境的恶劣,于是,他们郁郁而终。”

斯托克代尔说:“对长远我有一个很强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活着出去,一定能再见到我的妻子和小孩;但是我又正视现实的残酷。”

即对前景保持乐观和必胜的信念,同时又直面现实的残酷不回避,这就是斯托克代尔告诉我们的祕诀。

表面的乐观坚强并不稳固,如果没有强大的复原力和正确的认知,如同地基不稳,楼越高越容易崩塌。

05

梁东和吴伯凡曾经聊到过如何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的话题。他们都认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远不如想像中那么简单,其中的分寸和“度”很难把握。

一方面,父母应该让孩子经受挫折,如果小时候不去适应各种挫折和压力,那么以后要面对更加复杂和艰险的人生境遇,恐怕会承受不了;

另一方面,如果让孩子遭受到了过大的挫折,一旦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会导致孩子悲观自卑,面对挑战畏手畏脚。

梁东和吴伯凡结合著两方面总结说,对于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的让孩子经受一些小的挫折,循序渐进的让孩子逐步适应挫折和压力。只有在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不断循环中和体验中,良好的复原力才能建立。

孩子对于挫折能不能正确认识?能不能做到既不回避,也不夸大?这些成果,并非依靠父母讲讲道理就可以获得,这需要长期不懈的心理建设和训练。当一个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能够不断的取得成功,这种正向的反馈才能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和正确的认知,最终内化为一种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

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真正让你过好这一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是良好的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

关键时刻,这些习惯能够拯救你,并成就你。

06

我们很多人喜欢依靠直觉去判断问题,总是期望轻易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实际上,那不过是自我欺骗,循环论证而已。

我们当然希望,所有的都能够做到和颜悦色,没有恶毒的心灵,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

当一个悲剧事件发生后,我们如事后诸葛亮一般,痛骂成年人的恶毒,指责孩子的脆弱,都会让人直觉上产生快感。

因为看到一个问题,让它迅速解决,把问题简单化是人性中天然的倾向,看了某些个例,还会不自觉的加以自我印证。

但很可惜,这样产生的答案往往是错的。

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每天都会面对险恶的生存境遇和恶毒的负面评价。

对于父母来说,重要的不是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和无害的世界,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在狂野的世界里变得足够强大。

即使在成年人变成混蛋的一瞬间,孩子也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做伤害自己的蠢事。

同理,对于成年人来说,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要让自己变成孩子眼中的混蛋,请从今天开始。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应该训练自己,在面对不可控的未来和世界,把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内化为一种习惯,做傻事的可能性才会少一些。

因为有些傻事一旦做了,可能永远也无法挽回。

来源:北游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