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他在美国坐拥百万美元年薪还曾替总统开过刀 但因为这“一句话”...回到台湾偏乡…

2017年01月23日 6:28 PDF版 分享转发

俗话说“医者仁心”,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也牵涉到了别人的性命。在行医的过程中,要如何保持自心坚定的信念,不随波逐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拥有“史怀哲”之称的雄医师正是这样的代表,他的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崇敬。

黄胜雄医师是享誉的脑神经外科权威,曾入选美国总统的医疗小组,更被医界尊称为“医生的医生”(Doctor’s doctor)。在美国拥有年薪百万的他,却在壮年时期选择回归台湾,契机竟然只是一句话…

1938年,黄胜雄医师出生于南投县的草屯镇,他本来是师大物理系的学生,当年有不少学生想跟随诺贝尔得主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脚步,成为杰出的物理学家。但黄胜雄仔细考虑后,认为如果继续钻研物理学,未来可能就得待在研究室,与人互动不高。大三那年他因病住院,碰巧读了《史怀哲自传》,深受感动,果断决定重考,转念医科,以行医为终生志业。

黄胜雄当年考进了北医,尽管北医创校不久,设备简陋,仍然没有减损黄胜雄的学习动机。他毕业前到了台北马偕当实习医师,当时为了学习更多知识,黄胜雄便已经决定未来要到国外继续专科训练。但父母坚持要他先结婚再出国,他顺从父母的意愿,先当了住院医师,完成终身大事,才申请奖学金赴美深造。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黄胜雄在美国一待就是25年,他曾以30多岁的年轻医师身分进入美国外科学会担任,原因是他某次偶然帮助了一位美国外科学会院士医师进行紧急的外科手术,后来这位院士医师非常感激他,也认同他的好医术,便提名黄胜雄当院士。

在美国发展的期间,黄胜雄医师都十分恰巧有“贵人”的帮助,但这一切都跟他广结善缘,并把每件事都尽心尽力做好有关。他因为帮一位报社的女主编治好颜面神经麻痹的问题,因此被写了报导,盛明远扬;他值得信任的精神与医术也让医师、护士纷纷找他开刀,才因此有了“医生的医生”的封号。

黄胜雄医师入选雷根总统的医疗团队也是因为类似的契机,当时某位顾问团的团员母亲正好是黄胜雄的病人,对他的医术赞叹有加,因此举荐黄胜雄入选。当时雷根上任仅69天即遭遇枪击受伤,幸好在黄胜雄的治疗下并无大碍。

在美国医界,黄胜雄享有盛名跟高薪,但他坦承“史怀哲的精神始终没有离开过我的心”。他每年都会到不同的国家担任医疗志工,也曾拜访过德蕾莎修女,“这一面之缘让我非常感动,我告诉自己,事业成功并不够,还要有人性的付出与关怀,否则就是没有‘灵魂’的人。

在前往花莲门诺医院当一个月志工时,门诺医院前院长薄柔缆(Dr. Brown)的一句感叹改变了黄胜雄的下半生,这位在台湾奉献40年之久的美籍医师说∶“台湾医师到美国很近,到花莲却很远。”这句话让黄胜雄深感惭愧,因此决定放弃美国高薪,回到台湾服务。

黄胜雄回来担任了门诺医院的新院长,他说:“我是回来台湾买灵魂的人,我不愿意只在美国享受肉体的满足,我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台湾人!”太太刘寿贺也紧跟随他的步伐,担任不支薪的门诺医院志工会会长,夫妻两人同为门诺贡献心力。

当时正面临门诺医院的发展、转型之际,许多外科医生纷纷告老还乡。黄胜雄虽为身为院长,却不只要忙于医院的行政管理事务,也要开刀、看急诊,还要值班,55岁的他很多次半夜为头部外伤或中风病患手术到天亮,立刻又忙碌处理公务。

尽管公务繁忙,黄胜雄看病人时可一点也不马乎,平均每个病人要花上三十分钟,总是仔细瞧了又瞧,就怕遗漏什么。他担心病人不清楚病情会焦虑,宁可多做一点、累一点、多解释一点,也要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在舍弃了美国的高薪后,黄胜雄回台湾不但没有嫌弃减薪,还特地捐出半薪给医院及基金会,到各地上课、演讲的钟点费也全都回馈给学校,因为他认为“要培养医学生不容易”,希望自己能尽棉薄之力,鼓励更多学子,让他们未来能够帮助社会。

在门诺医院服务22年后,黄胜雄的看诊人次超过4万,执行的脑部手术更超过1500例。高龄77岁的他感性退休,坦言行医生涯医治过数十万病人,最开心的就是与许多病人成为终身朋友。回台湾奉献这么多年后,他已了无遗憾。余下的人生要奉献给家庭,享受天伦之乐。

在许多人的一生中,往往花费了大半的时间在进行物质追求,然而回首自己的人生,却会发现除了物质享受外,什么也没留下。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像黄胜雄医师一样少一点自私,多一点服务精神,世界肯定会更美好吧!

来源:bomb01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