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狠心抛下出生不久的女儿 却又希望日后能相认 22年后如愿

2017年12月12日 4:56 PDF版 分享转发

最近,BBC播出了一部纪录短片。

这一切,有关于美国的一个领养家庭,而这家人女儿的故事,还要从22年前说起…

1995年,8月19日,上午,钱粉香躺在京杭运河的一条小破船里,她快要生了。

旁边是她三岁的大女儿,和她婆婆,她丈夫徐礼达在船外烧开水,水煮沸后,他将一把剪刀放进去消毒。

两人原本没想到第二次生孩子会是这种境地。

徐礼达24岁,是人,他在16岁时离开家乡的小村庄,独自一人到打工干活。

他唯一能找到的工作是捡垃圾,在起早贪黑干了几年后,他凑够一笔钱回乡,然后和同村的钱粉香结婚。

为了更好的生活,两人继续在杭州工作,住在城边缘一个农民工聚集区里。

在这里,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了,几年后,因为有了余钱,他们打算给女儿再生一个弟弟妹妹。

外媒报导,虽然有一胎政策,但这对夫妻当时还敢生第二个,是因为他们觉得“离村里的计生办干部很远”,而且“杭州很大”,感觉找不到自己头上。

结果在钱粉香怀孕6、7个月的时候,还是被找到了。

由于他俩交不起罚款,两人想来想去,觉得不能让别人知道他们生二胎,也不敢去医院,于是跑到妹妹家的船上,住了6个星期,准备自己接生。

妻子生产时,徐礼达用剪刀剪断脐带,手术中出了点问题,胎盘掉不下来,幸好附近有一个小诊所的医生过来帮忙。

孩子很健康,是个,他们给她取名叫“静芝”。

生下来怎么办呢?

徐礼达思来想去,觉得二女儿被找到只是迟早的事,他们只能送养。

于是,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凌晨,徐礼达抱着熟睡的静芝,来到苏州的三元二村菜市场。

他走到一个修自行车的店铺的门前,把孩子放下来,然后留了张字条,走到100公尺外的银行拐角处等着。

等啊等啊,他听到女儿突然开始哭,他明白女儿被人抱走了。

这就是静芝,她现在还有个英文名叫Kati Pohler,她也是这次故事的开始…

住在美国哈得孙维尔的Pohler是一对虔诚的福音派基督教徒。

Ken Pohler和妻子Ruth有两个儿子,想生第三个,但努力了好久没生出来,于是他们决定领养。

他们对领养国家没什么特别的需求,不过最后还是选择了中国,因为他们有个亲戚的老公是华人,人很亲切友善。

Ruth的姐妹也是一个被领养的孤儿,这两层关系让他们对中国有更多的亲近感。

于是,在1996年的夏天,Pohler夫妇在一家美国大型的国际领养机构的带领下,和另外9对美国夫妇来到苏州福利院。

在这里,他们遇见了可爱的静芝…

很快,领养手续完成。

Pohler夫妇给静芝取名叫Catherine Su Pohler,小名就叫Kati。

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发现福利院的阿姨给的一堆文件中,有一张古怪的字条。

福利院的阿姨说这是孩子的亲生给的。

里面的内容,由翻译念给他们听…

(以下为中文原文)

小女静芝于公元一九九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时出生于苏州,因家境贫寒和世事所迫,万般无奈弃小女于街头。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胜感谢小女再生父母救命之恩,天若有情,人若有缘,于十年、二十年后七月初七上午相逢于杭州断桥之上

狠心父母跪拜,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晨

Pohler夫妇听着很感动,他们记下了这个约定,但并没有告诉Kati。

就这样,Kati在密西根非常普通、快乐、健康地长大。

她住的地方是7000人的小城,绝大多数都是白人,因为外貌原因,自然而然的,她知道自己不是亲生,而是被领养的。

虽然如此,小时候的Kati并没有对自己的过去有太多好奇,她喜欢密西根,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唱歌,运动神经也超好,还会拉小提琴,骄傲地把Kati每次得奖的照片都挂出来。

在这里,一家人的关系都非常紧密。

然而,Kati有想知道自己的身世吗?

有过,童年时Kati唯一一次问养父母,自己到底来自哪里,那年她只有5岁。

“那次在教堂,Kati突然问我:‘我出生在哪里?和妈妈你出生在同一个地方吗?’”

“然后我说,不,你和阿姨出生的地方是一样的,在中国。但是你来自我的心里,你出生在我的心里。”养母Ruth在BBC的纪录片中说,她哽咽着。

“听到后她就跑到别处玩去了,她觉得没什么,挺开心的。”

Kati记得,自己小时候喜欢到处乱爬,乱翻箱子、桌子,曾经几次把自己的领养证书翻出来。

她也看到了生父母留的字条,但因为完全看不懂中文,她就没关心。

时间一晃,2005年,是当初留下字条里约定的“10年后”。

徐礼达、钱粉香把这个约定看得很重,徐礼达觉得,自己当初写的话很真切,看到字条的人应该会所有触动,让女儿和自己见见,或至少,父母一方过来和自己见见。

于是,在2005年七夕节那天,他和妻子早上7点,坐在西湖断桥的桥头等候。

徐礼达做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静芝”两个大字。

他俩盯着每一个过路人,尤其是带着小孩的。

两口子等啊等啊,七夕那天走过断桥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人在自己面前停下脚步…

两人的心越来越沉,其实从理性上,他们知道在桥头等人成功的概率不大,邻居们都笑他们傻,说对方父母是绝对不可能过来的。

但他们就是想试试。

到3点半左右,两口子又热又饥又渴,还是没有人来。

他俩彻底失望了,在断桥等待10年未见的女儿,这本身听上去就像个奇谈。

两人一身疲惫的回家,晚上饭也没吃,心事重重地睡了。

可当时夫妻俩不知道的是…..

就在当时两人离开断桥的几分钟后,有一个名叫Annie Wu的女人急匆匆地走上断桥,她就是来找他们的。

Annie Wu是Pohler夫妇的朋友的朋友,是的,Pohler夫妇也没有忘记10年断桥之约。

他们和一个经常来中国做生意的朋友说了此事,对方说自己可以帮他们找人,他就找到了这位吴女士。

Pohler夫妇的打算是,让吴女士和Kati的见面转达一个口信,告诉他们Kati生活在一个幸福富裕的美国家庭,他们很爱Kati,这就足够了。

Pohler夫妇没有把事情告诉Kati,他们觉得孩子当时才10岁还太小,不应该把她牵扯进来。

然而时间的千差万错,在七夕的那天,当吴女士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她开车迅速赶到断桥,到那已经是下午3点40左右。

当时吴女士和哥哥举着一张印着徐礼达亲笔字条的复印纸,在断桥来回走。

两人寻找了将近2个小时,都没有找到徐礼达、钱粉香。

吴女士和哥哥也是又急又累,刚好,吴女士听说在当天,有浙江电视台的人在断桥做七夕专题报导,于是想去电视台寻人,碰碰运气。

在下午5点半,当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范大姐帮忙》的工作人员回来时,门卫大爷拦住他们,说有对姓吴的兄妹求助。

吴女士把事情原委告诉工作人员,所有人都很吃惊,一行人又重新回断桥寻人、采访。

但就算全工作组的人来帮忙,路人们都说“没看见”、“没印象”,到天黑都一无所获。

人们绝望了,吴女士也开始怀疑,Kati的中国父母到底有没有过来。

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当电视台的人在剪辑《范大姐帮忙》昨天刚拍的外景时,

在一段半秒不到的画面里,一对中年夫妇背靠背坐在西湖边,低着头,其中中年男子的胸前挂着块牌子,上面清楚地写着“静芝”两个大字!

这个无意中拍到的画面让工作人员都惊叫起来,简直太巧合了,他们又找警方求助,但因为夫妇俩坐的地方是监视器的死角,没有找到更多讯息。

电视台很激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寻亲新闻,2005年那会,媒体开始大量地报导,最后其他媒体跟进,一时间在网路上也是挺火爆的一个消息。

然而,徐礼达、钱粉香没看到这些新闻,但因为几乎所有亲友都知道两人在寻女,一个朋友看到后,马上打电话告诉他们。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得知新闻的他们,两口子没想到自己真的有这般运气。

很快,他们透过电视台和吴女士联系上,吴女士给他们转交了一封Pohler夫妇手打的信。

信里的内容写得比较模糊,说了女孩现在的名字叫什么,说她和全家人住在密西根,说她小小年纪有关节炎,还有全家人都很爱她。

Pohler夫妇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写出来,也没有给出联系方式,但他们给了一张Kati的照片,笑得甜美可爱。

徐礼达说,这就是静芝,就是自己女儿,和她妈妈长得真像。

夫妻俩把照片挂到自家墙上。

故事到这儿,似乎已经是一个圆满的故事,两口子被人们请上电视台,??述说自己的故事,也说了对女儿的思念。

但当新闻还在报导的时候,突然,徐礼达发现,吴女士联系不上了。

因为…当时Pohler夫妇觉得,两家还是断了联系比较好。

Ken Pohler在BBC纪录片中说:“当听说这件事成为了中国的新闻后,我惊呆了。”

旁边的Ruth Pohler说道:“对我来说,是害怕。”

Ken说:“她才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啊,我可不想一个她根本不认识的人,从中国跑过来和她说:‘我们是你的亲生父母。’我觉得她对这个消息没准备好。”

Ruth说:“我的恐惧是…我可能失去我的女儿。媒体报导得那么多,他们就可能把孩子要回去,因为他们现在都知道她父母是谁了。她是我的女儿啊,是我领养了她!所以我不希望有任何联系。”

Pohler夫妇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吴女士,吴女士尊重他们的选择,于是她把自己的电话号码换了,不管是徐礼达还是媒体,都再也找不到她。

找不到她,就找不到Pohler夫妇,也就找不到静芝。

一切的线索又全断了。

两口子不知道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依旧想见女儿一面的他们,选择一个笨办法:每年的七夕,仍然在西湖断桥等待。

徐礼达站在湖边,一等就是一天,他仍然怀有希望,就这样,每年七夕的等待,他们一等就等了下一个十年。

而这整件事情出现重大转折,是在几年前,一个叫Changfu Chang的美国华裔在做一个关于中国孤儿国际领养的电影。

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有对中国夫妇,年年七夕节在断桥等女儿,这个故事让Changfu Chang非常着迷。

他来到西湖找到了找到了徐礼达两口子,对方把身上仅有的线索,也就是Pohler夫妇那封手打的信给他,希望能帮忙找到。

制片人透过在网上搜寻,偶然发现一个在线留言板。

这个留言板的用户全是领养中国孤儿的美国人,其中有一人提到,自己女儿年纪很小就有关节炎,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还提到,自己的女儿领养自苏州的福利院。

不会这么巧吧…

没错,就是这么巧,这个人发帖的人,就是Ken Pohler。

制片人激动地和他联系,但对方很有些抗拒,一直过了好几年,制片人才说服Pohler夫妇,自己真的没有别有用心,只是想让Kati和她亲生父母见此面,然后自己拍个纪录片。

Pohler夫妇为什么渐渐被说服了呢?

一方面,是Kati已经成年了;另一方面,是她在去年,开始问起自己的过去。

是的,在去年,Kati已经21岁时,她才知道这20年里发生的事。

那会,Kati准备去西班牙当交换生,她收拾行李的时候想,西班牙人肯定要问她,她这些年当美国华人的经历。

于是她随口问了养母一句,自己到底来自中国哪里,养母Ruth说:“Kati,有件事我得告诉你。其实…我们知道你的亲生父母是谁。”

Kati彻底震惊了。

知道亲生父母的名字后,她上网找到了关于他们的新闻,和一部讲述他们故事的纪录片,Long Wait For Home。

这部片子是Kati在大学里看的,她在图书馆里哭得一塌糊涂。

第一反应,是她对养父母的愤怒,她感到自己被蒙在鼓里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早一点告诉她?

养父Ken Pohler的解释是:“作为养父母,我们无法知道,孩子是想知道这些讯息,还是不想知道。”

Kati说:“我明白他们的逻辑,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坏逻辑。他们总是说,我们得等到你准备好的时候,blabla,但我觉得这事根本不存在一个准备好了。如果我问得早点,他们可能会早说,但在我们家里,我们根本不谈领养的事。”

无论如何,现在一切已经知晓,Kati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她决定自己来到中国,和亲生父母相见。

她联系上制片人,然后先搬到江苏,等待着2017年七夕节的到来。

对她来说,她还得缓一缓,内心还有很多情感没有消化。

而制片人觉得,七夕节给等待多年的徐礼达、钱粉香一个惊喜,是再好不过的。

两口子原本也是不知道这件事,但没想到失音多年的吴女士主动联系他们,告诉他们女儿已经回国了。

两人高兴地赶到苏州去见女儿,但因为纪录片制作组说,为了足够的戏剧性,第一次见面必须在七夕的断桥。

好吧,等就等吧,也不缺这么一下。

终于,在2017年的七夕节,两口子和他们的大女儿,和Kati相见了。

钱粉香扑到她身上哭:“我终于见到你了!妈妈对不起你啊,对不起…”

父亲要冷静很多,姐姐在一旁用手拍着,安慰母亲。

夫妻俩带着Kati买菜、放鞭炮,给她做好吃的。

她在家里住了两天,和姐姐住一屋:“没想到我还有个亲生姐姐,感觉太神奇了!”

Kati感觉又激动,又怪怪的。

因为她根本不会说中文,父母也不会英文,交流很困难,都靠翻译。

还有文化上的隔阂,比如父母总是拉着她的手说:“你太瘦了,得多吃点儿。”

然后给她夹菜,甚至喂她。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多年没照顾我,所以得补偿一下。”

第二天,中国父母带着Kati去看了当年丢她的地方,一路上说了很多对不起。

“他们真的只是想要得到我的原谅,我也完全可以理解他们这么想,但对我而言,我真的不觉得他们有对不起我的地方。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我可以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他们是真的没办法。”

在短短的时间里,Kati尽量制造和亲生父母的联系,她给亲生父母拉小提琴。

生父徐礼达还掏出一个红包,说这是20多年来给Kati存着的压岁钱,姐姐得到的多少,她就得到多少。

这些对她来说,都是很神奇的体验。

Kati还带着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视讯见面。

这次见面,也打消了养父母心底隐隐的焦虑。

养父Ben在纪录片中说:“我就是为她开心,我没有失去任何东西。”

养母说:“我很为她高兴,看到她走到这一步,终于达到内心的平静。”

Kati只待了两天,临走时,全家送行。

Kati拍着生母的背:“我可以看到,他们这些年受了很多苦,但这段经历对我而言,是内心圆满了。”

回到美国后,她和养父母、哥哥们也都来了一个深情拥抱,他们欢笑着。

爱是不会改变的。

Kati希望不只是和中国父母见一面,而是以后都可以长期有联系。

她开始在大学努力学中文,而生父徐礼达,开始每天按时给她发“早上好”和“晚安”的短信。

在未来,Kati希望两家能面对面,来一个大团圆。

在这段被抛弃、被领养、被隐瞒的经历中,很难细数谁犯错,但对Kati而言,现在的她能感到的是两边的爱,也许,这就够了…

来源:PTT01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