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日本人为何如此忌讳"落井下石"?

2019年02月20日 11:32 PDF版 分享转发

唐代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云:“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为成语“落井下石”的来源。不知其他的人是否注意到,似乎也非常忌讳“落井下石”的。

图为《晚笑堂竹庄画传》韩愈像。

《日经中文网》发表一位特约撰稿人的文章,他提及在发生刑事事件时,媒体都要去嫌犯工作的地方、生活的地方等去采访,并询问嫌犯的人格、性格等。但被问及的人很少说嫌犯本来就是坏人,一般都是说:“很老实呀!”、“很有礼貌呀!”、“发生这种事情,真是想不到”。

日本人可能认为无论人们陷入不幸也好,或因涉嫌犯罪被抓也好,都是一种“落井”的状态。虽然他们也很同情犯罪受害者,但似乎也忌讳说嫌犯的坏话,是不是他们认为:在这时说人家的坏话可能会反衬出自己的品质不佳,有“落井下石”之嫌呢?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给敌人送盐”

日本还流传着这件脍炙人口的“落井不下石”之历史故事。讲的是日本战国时代越后国(今新潟县一带)的大名上衫谦信,为了统一内乱而频繁在越后国等反复与各地大名、武将等鏖战,并且5次和甲斐国(今山梨县一带)的守护大武田信玄在川中岛(今长野县长野市南郊)进行激烈征战。

当时信玄的领地位四边无海,要仰赖当时跟他结盟的相模(今静冈县一带)的北条氏、骏河(今神奈川县一带)的今川氏供给食盐。不过到了永禄十年(1567)年,信玄跟北条氏及今川氏关系恶化,所以北条氏联合今川氏停止向其供盐。

谦信虽然正在和信玄交战,但听到信玄的领地无盐,认为今川氏等这种做法卑劣,有悖道义,他说:“我与信玄之争,是以弓箭相争”。就是说武士见胜负以战为荣,而不是趁着敌人陷入其它的困境落井下石。因此谦信决定给信玄的领地送盐。

这以后就成为了日本“给敌人送盐”的典故,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是在古书中有言及。

日本人的“无常”观点

虽然中国和日本都是受佛教影响很深的国家,可日本人非常信仰佛教中“无常”的观点。这在日本人的意识中渗透很深,日本人认为说:人为敌我,也有“无常”这个道理蕴含其中。

日本江户末期与明治时代的武士、榎本武扬在戊辰战争时曾率领幕府军占领虾夷地,并成立“虾夷共和国”,与明治对垒。直到1869年在箱馆五棱郭被明治政府军所击溃。

榎本武扬

榎本武扬投降以后,在监狱中被关押半年以后,明治政府欣赏其才能,让他当官,历任递信大臣、文部大臣跟农商务大臣。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现在的JR函馆(原来的箱馆)JR车站内,有著名流政之担纲设计的有田烧历史陶壁(岩尾瓷器制作),其上刻着的“昨日的敌人明天的朋友箱馆解放1868”的字样。

在日本人看来,敌我是可以在无常的摄理中不断的变化。像榎本武扬那样,曾是明治新政府的敌人跟囚徒,但是转眼之间却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高官。

而犯罪中也是如此。犯罪也许是可憎的,但也可以说是可悲的。日本人可能更觉得这是人世间的无常使然。为什么犯罪?与其从个人的性格中找原因,不如把人看做一种无常的载体。

犯罪的人不一定是彻头彻尾的“恶人”,他们的犯罪可能处于一时冲动,也可能和各种环境变化有关。世事无常,人的变化也无常,而处在涉嫌阶段更是真假难辨。就是真的犯罪的人,出狱后也可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不乏其例。

在传统的宗教上有些日本宗派也是很宽容的,认为无论善人恶人都能成佛。也许就是来自这些潜移默化的宗教观点,日本人认为犯罪者不等于不可救药的坏人,是应该被拯救的,这些因素使他们比较忌讳说坏话,对陷入不幸的人更不能落井下石。毕竟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他们会怎么样。

来源:网络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