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动物“装死”到底有多好用?它们分分钟死给你看

2020年01月18日 5:45 PDF版 分享转发

少年,渴望力量吗?想变成大师吗?现在你只需要一只鸡,催眠大法就能速成。

首先紧握鸡身,使其鸡头朝下,鸡喙点地,然后再用粉笔或手指在地面上拉出一条痕迹。待鸡安静下来再把手松开,你将会获得一只的“呆若木鸡”。

被“催眠”的鸡

当然,这并非真正的催眠,它利用的是动物面对威胁时的恐惧本能。你一顿猛如虎的操作,让它误以为是掠食者近在眼前,于是便陷入了假死状态(Thanatosis)。

英国心理学家吉布森(Hamiton Bertie Gibson)在其著作中就提到,鸡被催眠最长时间的终极纪录为3小时47分。

1646年,德国学者Athanasius Kircher就观察到了一只因恐惧进入假死状态的鸡

会装死的动物有很多,它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强直静止”(tonic immobility)。

而这是种防御策略,广泛地存在哺乳类、鸟类、爬行动物、鱼类和昆虫身上,“死法”更是千姿百态。

央视节目《挑战不可能》中的5岁小女孩先后“催眠”(吓懵)了狗、蜥蜴、鸡、青蛙、蜘蛛,被疯狂吐槽

正因为假死太常见了,反而成就了一批所谓的动物“催眠大师”。他们将一个原本简单的动物本能,弄得神乎其技,充满了神秘色彩。

有一位创业开养鸡场的大哥,甚至靠“催眠鸡”的营销手段将土鸡卖出比当地市场高出一倍的价。而那些买鸡的,也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遇到潜在威胁时,动物脑海里会立马出现两个信号——“战”或“逃”,也叫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这就像是大脑已经写好的程度,你会二者择其一,让身体会迅速做出反应,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但事实上,在“战”不过,也“逃”不了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还可以能会陷入第三种状态——僵直不动(freeze)。

乐高小人展示的Fight、flight、freeze

当被近距离的接触或感受到即便被攻击时,被捕食者的强直静止就可能会被触发。但这种状态也并非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策,反而是种非自愿的防御机制。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它们是真的像被点了穴一样身体僵直,无法动弹。但其脑子仍在飞速转动,对周遭环境的变化也保持着警惕。

表面上看这只兔子很享受淋浴,但事实上它已经因为恐惧而进入假死状态,兔子很容易有应激反应不建议盲目洗澡

事实上,人类在巨大的压力和威胁面前,也会产生类似的强直静止反应。你有没有试过,因为太紧张,站在演讲台上脑袋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说不出?

另外,人类在受到侵害时,也经常发生暂时性的麻痹状态。有研究人员曾与300名受过性侵的妇女交谈发现,其中70%在遭到袭击时,经历了很明显的强直静止。她们会陷入麻痹状态,无法尖叫、无法反抗,身体完全不受控制。同样,上过战场的士兵也同样有过类似的经历。

只是关于动物假死还有很多谜团。因为动物装死这事儿,本身还挺诡异的,疑点重重。

假死的动物就像在拿自己的生命当赌注在进行一场豪赌。而这场豪赌的输赢,也完全取决于捕猎者的觅食模式。

假死青蛙

首先,装死个体本身很难把握捕猎者会不会对死掉的个体失去感兴趣。如果假死无法让捕猎者失去兴趣,那么想靠假死蒙混过关的小可怜将错过最佳的逃跑机会。这反而让捕猎者的狩猎工作来得更容易,一不小心自己就会从“假死”直接变成“真死”。

而且假死的状态,也并不能降低捕食者定位或识别猎物的感官能力,更无法增强猎物在遭受攻击时的抵御能力。很多时候,这种强直静止状态还会维持一段时间,被吃掉的风险仿佛还更大了。

假死小鸟

不过,从演化的结果来看,装死这一策略大概率还是有用的,总体利大于弊。如果一些捕食者有延迟进食、对死物不感兴趣,甚至难以分辨静止物的情况,那么被捕食者就有可能逃脱。

而事实上,服从也确实能让自己受更少的伤害。强直静止的状态能抑制捕食者的进一步攻击,让捕猎者制服猎物的动作减轻。

再如,不少顶级捕猎者会对四处逃窜的猎物更感兴趣,比如你家的猫,最爱的还是那支充满灵魂的逗猫棒。如果当猫追着一群老鼠过来,若其他老鼠同伴都在没命的逃跑,那么被吓到动弹不得的小老鼠反而更有可能活下来。

同样,装死发生的情况也大多属于“最后的极限一搏”,待捕猎者放松警惕,再找机会逃命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而假死。或许真能让一些动物苟到最后。

自然界中,演技最了得的还属(Didelphis virginiana),它们值得一个动物界的奥斯卡。

它真的没死

北美负鼠是栖息在北美洲唯一的有袋类动物。在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美洲大陆,还生存者负鼠的有袋类同伴。

只是后来因食肉动物崛起等原因,这些没什么抵抗力的有袋类纷纷灭绝,走向末路。唯独负鼠肩负起了整支有袋类的命运,在美洲大陆上顽强生存,与赤狐、狼、美洲豹、短尾猫等顶级捕猎者周旋。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北美负鼠的数量依然呈增长之势。这其中,懂得装死,就是他们生存的一大学问和优势。

《冰河世纪》中装死的负鼠

别看北美负鼠种群数量庞大,它们是妥妥的位于“食物链低端”,几乎任何体型比它大的动物都是天敌。所以负鼠只能昼伏夜出,靠捕食昆虫、蜗牛、鸟类等过活,偶尔还会吃一些植物。此外,离开树的庇护,在地面行动的北美负鼠也很笨拙,防御能力很差。

当被敌人追赶到穷途末路时,它们便会哐当一声倒地,进入假死状态——眼睛紧闭、嘴巴微张、小舌一吐、肚皮鼓胀、尾巴耷拉着绕成一个圈,纹丝不动。

狗来了,只能装死的负鼠

为了更逼真,北美负鼠在倒下时身体还会微微发颤,哆嗦着的同时呼吸和心率放缓、体温下降。此外,它们肛门附近的腺体还会分泌出一种恶臭的黄绿色黏液,味道像极了高度腐败的尸体。如果不知道,还真以为它已经死了三天三夜,尸体都发臭了。而这往往也能捕猎者望而却步,难以下咽。

正因为北美负鼠浮夸的演技,人们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装负鼠”(play possum),用来形容某些人装聋作哑、充耳不闻的行为。

装死的猪鼻蛇

与负鼠装死方式比较类似的还有猪鼻蛇。遇到捕猎者时,猪鼻蛇会先虚张声势,将颈部肋骨撑开发出恐怖的嘶嘶声,宛如被眼镜蛇附体。

但当虚张声势没用时,它们则会果断进入假死模式,腹部朝上翻出,嘴巴张开将信子吐出,甚至还会渗出血滴。而猪鼻蛇也像负鼠一样自带化学武器,会散发出一种令人极其不悦的气味,十分劝退。

所以说,动物假死并非纯粹的倒地不动,它们还会通过各种策略让自己变得更难以下咽。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自然界有的动物已经学会了利用其他动物的“强直静止”来捕猎了。

无论是在野外、人工饲养还是实验室中,人类很早就发现这种顶级捕猎者也会发生假死。

将鲨鱼翻转过来,并刺激它们鼻子周围的皮肤,就可能会触发鲨鱼长达15分钟的假死状态。而利用鲨鱼的假死,也能让研究人员在制服鲨鱼时也能减少鲨鱼的挣扎,降低双方受伤的概率。

不过也有人认为,鲨鱼的这种强直静止并不是因为恐惧,而是与繁殖相关。有研究显示,雄性在获得雌性的交配权后,也会翻转雌性的身体以引起强直静止,从而让整个交配过程变得更顺利、轻松。

但无论如何,智商爆表的虎鲸似乎早已看穿一切,并学会了利用鲨鱼的假死来猎杀它们了。

遇到鲨鱼,虎鲸并不会贸然厮打开战,而是冲过去将其撞翻,用嘴咬住鲨鱼好让它进入强直静止状态。

1997年,就有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拍摄到了这场虎鲸“智取”大白鲨的珍贵画面。在这种状态下的鲨鱼,轻松就成了虎鲸的盘中餐。而另外一个虎鲸“催眠”猎物的例子则发生在新西兰,受害者则是一条黄貂鱼。

97年搏斗现场

可见,装死还真不是万能的,“最终解释权”还是在捕猎者手上。最后顺便辟个陈年老谣,在野外与熊狭路相逢“装死”是真的不管用。如果遇到的是一直饥饿或是生病的熊,装死大概率等于直接送饭盒。

Apparent death.Wikipedia

Humphreys, R.K., Ruxton, G.D. A review of thanatosis(death feigning) as an anti-predator behaviour. Behav Ecol Sociobiol72,22(2018) doi:10.1007/s00265-017-2436-8

王放.除了肥胖,没有什么能打败一只北美负鼠.物种日历.2017.04.03

Cassandra Smolcic.Sexual Consent& Tonic Immobility: When‘No’ Is Not An Option.2013.11.10

M?ller, A, S?ndergaard, HP, Helstr?m, L. Tonic immobility during sexual assault– a common reaction predicting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severe depression.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7;96:932–938.

BEC CREW.WATCH: Diver Coaxes Shark Into a Tonic State, And It’s Beautiful.Science Alert.2015.2.11.

来源:SME科技故事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