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报告:中国在非洲被妖魔化没有证据

2019年07月05日 5:53 PDF版 分享转发

中国在非洲开办企业中的当地工人(Public Domain)开办企业中的当地工人(Public Domain)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逐渐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对没有给当地工人提供平等待遇的指责。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近年来对在非洲投资的的一个常见的指责是,中业只雇佣中国人工作,没有给当地人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而雇佣当地人时,工资比中国人低,提供的培训也不足。很多欧美人士都持这种观点,非洲本地也有不少人同意这一看法。

但是,这种普遍印象缺少具体的证据。据《金融时报》报道,经过四年的广泛调查之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发布了一份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报告,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

        是中国企业在非洲直接投资最多的两个地方,研究者们比较了这两个地方的中国与非中国企业,行业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此外,还访问了上千名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工人。研究表明,大多数关于中国企业的传闻都是不真实的。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在当地雇佣的员工与非中国企业一样多,给出的工资也相差不多,提供的培训虽没那么正式,但标准并不低。

        在埃塞俄比亚,研究者发现中国公司里埃塞俄比亚员工的雇佣率超过了90%。中国员工大多从事管理、金融等技术工种,这些岗位通常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埃塞俄比亚人。而研究者发现,在低技术岗位上,中国企业雇佣的都是当地人。

        在安哥拉,由于长年的内战,技术工人的短缺比埃塞俄比亚更严重。不只是中国公司,所有公司雇佣本地人的比例都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雇佣本地员工的比例依然从十年前的50%上涨至现在的74%。

        在工资方面,研究者发现,决定薪水最重要的因素是技能和经验,而不是员工的国籍。简单地说,中国公司给每个人提供合理的薪水。比如在安哥拉,中国建筑公司提供的工资尽管比其它企业低20%,但中国企业包员工食宿,这减轻了工人们的开销。

        但是,虽然中国企业被证明基本做到了公平雇佣,在非洲的中国公司依然面临其他挑战。挪威智库CMI的报告表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增加了非洲当地陷入债务陷阱的风险。报告以赞比亚为例,提到赞比亚自2012年起大量从中国借贷,用于道路、能源、铁路及电信等产业的投资建设,这些工程带来了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增加了预算赤字,提高了债务风险。并且,中国提供的贷款透明度不高,贷款用途缺少详细资料,这为权力寻租和腐败制造了空间。

        自由亚洲电台实习记者曲亦歌华盛顿综合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