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美国跨党派政要谴责港警开枪 镇压香港抗争者

2019年10月03日 2:54 PDF版 分享转发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在十一国庆当日发声明,对追求民主的示威者遭到暴力对待表示谴责。美国政坛近20位跨党派政要先后发声,谴责港政府及警察选择以暴力镇压。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指,镇压是北京有组织破坏香港自治的行动,港人正为香港的未来进行一场「存亡之战」,美国与他们站在一起。(霍亮乔 报道)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在10月1日发表新闻稿,声明说「的手法是十多亿中国人的悲剧,中国人理应得到在北京的统治者更多的尊重与自由。」中共若是连自己的国民都被如此对待,其他受制于中国经济与军事扩张的邻国,就更不堪设想。

这份声明发表前几个小时,香港发生防暴警发射实弹枪伤抗争中学生事件。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麦康奈尔在声明中说,「我特别要谴责香港(政府)继续使用暴力对付民主活动人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国庆之际,这黑暗地影衬著他的代理人,本应降低使用的武力,对待争取保留个人基本权利的香港抗议者。」

美国国防部印太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同日(1日)华盛顿出席智库座谈会时宣布,下周到访中国并预计会谈及香港、台湾议题,他会重申美方立场。综合报道,薛瑞福指美国希望香港情况得到解决,但解决方式必须维护港人的权利、自由及尊严,又说美方关注及担心的不是示威抗议程度,而是香港当局的回应,及似乎是越来越强硬的手段。

美国政坛目前至少18位跨党派政要先后发声,当中有多位首次发声支持者。身兼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的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于周二(1日)的声明中指,枪击标志著中共对那些和平的香港示威者的袭击有著不可接受的升级。这种暴力背后是中国发动有组织的运动,意图破坏香港自由和自治。他说,美国已开始就此进行反击。

上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一致通过克鲁兹推出的《香港政策重估法》(Hong Kong Policy Reevaluation Act)的相应立法程序。该法加强对中国就引渡、制裁执行、出口管制、及香港自治的侵害行为进行监督。

克鲁兹呼吁参议院迅速审议,并请国会将其发送总统特朗普签署,因为港人正为香港的未来进行一场「存亡之战」(existential battle),港人要知道美国与他们站在一起。

此外,上任美国副总统、2020年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拜登(Joe Biden)周二(1日)Twitter上亦表示,英勇的港人在争取允诺的公民自由与自治权的路上,理应获得美国全力支援。暴力镇压绝不能接受,世界都在看。

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共同主席、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指,香察对示威者使用过度武力导致51人送院及2人危殆,警方实弹射击一名少年。美国及世界都在看著香港持续侵犯其人民的基本权利。

众议院亚太小组委员会资深议员约霍(Ted Yoho)就形容现在这个动荡时刻,大家目睹香港的民主开始被侵蚀、台湾作为自治国家正受的威胁、及中国对其维吾尔族人口的监禁。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菲 (Kevin McCarthy)亦指,香港人在街头和平抗争,警察就向一名18岁的年青人胸口开枪。中国70年来的共产党统治就是如此︰自由被践踏,异议遭灭声。香港的呼声,依然响彻美国云霄。

此外,向香港示威者表示支持还包括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恩格尔(Eliot Engel)、众议员斯蒂尔(Bryan Steil)、诺曼(Ralph Norman)、迪亚兹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哈德森(Richard Hudson)、赖特(Ron Wrigh)、雷申塔勒(Guy Reschenthaler)等。

参议院少数党党鞭德宾(Dick Durbin)、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资深议员曼南德兹(Bob Menendez)、参议员图米(Pat Toomey)、及早前到访香港抗争现场视察的参议员斯科特 (Rick Scott)等亦有发声支持港人。

同时,「929 全球反极权大游行」期间,印尼籍女记者Veby Mega Indah在湾仔采访时,疑遭警方射中右眼受伤。其代表律师韦智达周三(2日)证实,医生经诊断后告知Indah右眼将会永久失明。他又称获第三方提供证据,显示Indah是被橡胶子弹击中,而不是最初以为的布袋弹击伤。代表律师早前发新闻稿,指Indah将会向警务处处长卢伟聪及开枪警员提出刑事投诉及民事诉讼。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