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武汉医生崩溃哭嚎:疫情严重 比想象的还要累

2020年01月25日 6:53 PDF版 分享转发

者除夕夜连线浙一支援确实严重,医护人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苦还要累)

“目前疫情紧急,需要您马上到武汉去支援,务必今晚到达!”昨天中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综合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郑霞接到国家卫健委的电话后,即刻出发,16:16从杭州东站出发到临近武汉的某城市,晚上八点多到达后,直接被送到武汉疫情最核心的病房,开始武汉抗疫之战。

从医15年的郑霞,中共党员,2005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浙大一院综合监护室工作。郑霞一直是科室里的模范骨干,不仅医疗技术精湛,对待患者耐心细致,是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好医生,还是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22日晚间,她主动跟综合监护室主任蔡洪流提出想要去支援武汉。

虽然匆忙成行,她做好了长期在武汉“战斗”的心理准备,收拾了换洗衣物,并带上电脑,以便查询、整理资料。

她的出行消息在钱江晚报各端口被报道后,感动数十万读者,后台留言无数—— “看得泪流满面!”“向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向你们学习!此刻我已泪奔”“为浙一英雄点赞”“致敬新时代的英雄”“医护人员关键时刻英雄本色” “英雄们,对你们的敬佩之情不能言表,但求你们保护好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还有英雄的家属们,也要谢谢你们的支持跟理解,向你们致敬!““白衣天使不愧其名,等您平安凯旋归来!”“你是人民的救星,我们的好榜样!”“平安归来!勇士们,你们是祖国最坚实的力量!”


综合监护室同事拍下郑霞出发武汉时的背影

郑霞作为国家卫建委专家组成员,直接进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给最危重的病人查房,制定诊疗方案。今天下午六时许,远在武汉的郑霞,接受了钱江晚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问您到达武汉后,主要是参与哪些工作,具体怎么开展?

郑霞:我们到达武汉以后,今天先是由邱海波教授带领我们进驻金银潭医院,因为金银潭医院是定点医院,有很多危重症病人。我们进行了分区管理。我和广东一位医生一起来负责ICU的重病人管理。

早晨去了医院之后,我先简单梳理了一下病人的名单和基本病情。然后进入病房进行查房,大概到将近12点左右才查房结束,进行了医嘱的一些整理和调整,还进行病人的信息评估一些数据的整理,动态实时监测病人一些生命体征的一些变化,然后和当地的医生一起来讨论治疗方案。

记者:目前您看到的患者情况总体如何?

郑霞:疫情确实比较严重。一线的医护人员都已经于疲劳工作,非常的辛苦,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苦,还要累。已经有一些医护人员生病,累倒。所以这里特别缺乏医生,需要大量的一线医务人员来进行工作和救治的。所以我们的来到,是身为医生应该做的事情。

这里的病人的病情还是非常复杂的,属于严重的肺部疾病。所以整个这里的护士,要背负着那种就是比较复杂严密的防护服,非常非常沉重而且很闷,他们要连续工作四个小时以上。四个小时一轮,那就是一天要换六班。他们在这样密闭的,而且是很危险的环境下需要待的时间很长,连水也不能喝,工作量确实是非常大,非常累。而且病人都很重,有上CRT的,有上ECMO的,呼吸机的参数都非常高。所以治疗的难度确实还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因为抽调了一部分人员来救援帮助,所以能够将排班改成六个小时一次。这样可能对于护士的压力才变小一点。

我们今天进去查房,邱教授带我们十个病人看下来就大概花了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长,所以病情还是很复杂,整个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

中央台春晚上播放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郑霞就在里面工作

记者:这次你为什么义无反顾地冲在前线,家里人包括医院给予了怎样的支持?

郑霞:说不担心,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每个家里人都很担心。我父母嘱咐我要多注意防护,包括领导也是嘱咐我,一定要保重自己。

浙大一院从梁廷波书记到各位院长,还有我们科室的蔡主任,和其他科室主任,还有很多很多的同事,都给了我极大的支持,让我虽然身处武汉,依然能感受到大家的温暖。同时,我也要感谢我家里人,我父母。因为在春节合家团圆的日子里头。我不得不离开她们,远赴武汉,但是他们都能理解,因为我毕竟是做了15年的ICU医生。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谢所有理解支持我的人。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郑霞医生(右)工作现场

记者:请问您在金银潭看到的状况,参照当年非典,是怎样的感觉?

郑霞:我没有参加过非典的救治,那时候我还没有工作。但是这次在金银潭医院,看到这么多的危重病人集体救治,还是比较震撼的。觉得这里的医护人员真是非常之辛苦非常之不容易。

记者:今天是除夕,您的除夕是怎么过的,可以分享下吗?

郑霞:本来是说平时中饭就在医院食堂吃,然后晚上回到住处吃。因为今天是除夕,杜斌教授特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大家一块儿简单地吃一下。

这是一个繁忙的除夕,我相信在浙江的我的同事们也是一样的,他们也都在很辛苦的一线工作,取消了春节休假。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很好,尤其是注意防护好,不光是我这里,在哪里大家都应该保护好自己,然后平平安安的过一个年。我最希望的是,这个病毒早点结束。

网传视频一线医生崩溃哭嚎?当事人道出实情!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小视频,一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在电话中朝着电话哭泣悲嚎:”我们不想过(年)?你自己看?你们到底想干什么?……”该短视频迅速引发关注,目前在抖音上的观看量已突破1060万。

健康时报记者了解到,视频中的这位医生为武汉市第五医院急诊科主任郑先念,当日因大批病人的妥善救治问题,在与医院进行沟通时而情绪激动。

1月21日,武汉市第五医院与其他定点医院接到通知,要求把病房改造成隔离病房,清退原有的住院病人,自1月23日下午6点起,对口接收来自其他三甲医院的已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住院,并收治体温在37.3度以上的新的发热病人。据知情人告知,视频所发生的时间正是清退住院病人、收治确诊患者住院的交接时刻。发热患者都集中在急诊科,急诊科的接诊压力可想而知。

“我当时叫他,只见他眼睛里都是红血丝,都肿了。”据知情人介绍,郑医生当时已连续4天无眠无休,饭也没能好好吃。1月23日下午,短短一个小时内,心急如焚的病人们为了能够住院,就和医护人员起了两次冲突。还有一位正在输液的发热病人,忽然情绪激动,还将一把百元大钞洒向空中……急诊科里站着、坐着、躺着,放眼望去都是患者。一个小姑娘眼睁睁看着其余患者办理住院,强忍着哭腔,小心翼翼地询问郑先念能不能也帮她办住院……

除了这些连续多日的疲倦、现场的混乱、内心的无助,更令郑先念医生情绪崩溃的是该院治疗物资的短缺:消毒物品、N95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等物资只能支撑不到24小时,不知明日发热门诊医生如何上岗。当地医护人员反馈,该院这些物资急缺,需要多方支援。

健康时报记者联系上郑先念医生,电话中,他的声音透着无限疲惫。急诊科的忙碌,让他无暇去顾及网上流传的短视频。对于视频带来的关注,只有无奈。

据健康时报记者了解,43岁的郑先念来自湖北省仙桃市,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来武汉市第五医院工作至今。作为急诊科主任,近三年来,郑先念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社区、学校和工地开展公益讲座,向大众传授急救知识,目前已开展了百余场,数千人从中受益。

让我们一起为奋斗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医生加油!

武汉医院感染科每班超12小时,护士一人操作1.65米高氧气坛,有情绪就鼓励哭一哭

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后,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感染病区的医护人员已连轴转多天,医院成了他们和患者共同的“家”。对于疑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来说,保持供氧就是维持生命;而对于医生来说,做好生理隔离的同时,心理和情绪上的建设也同样重要。

持续满员状态的44张床位、8台呼吸机、每个班12个小时以上的工作负荷,随时随地突发的各种危险状况,都让医护人员倍感压力,几乎忘了24日是除夕。

“今天病房里有个护士在防护服背面写上了‘今天大年三十,别吼我!’几个字,我才意识到今天已经除夕了。”感染科二病区护士长邵丽24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她们科室的护士都是二十出头,已经非常勇敢。偶尔“有情绪”,邵丽就鼓励她们一起哭一哭,甚至找她吵一架。

主任医师程德忠告诉澎湃新闻,春节他也将在医院度过。从17日晚转岗到二病区(也是危重病人最多的病区),他再也没回家,根本不敢睡觉。“这边只有我一个呼吸科医生,有什么情况肯定要在线,我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准备着。”他说,“昨晚我总算睡了下,现在我感觉睡觉就是最大的免疫力。”


感染科二病区交接后在桌上趴着睡着的医护人员。

1.65米高的氧气坛,从两个人一起换到一个人操作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说,持续供氧的呼吸机就是是生命之源,也是医护人员必须把关好的救命工具。

17号下午3点,武汉普仁医院把二楼病区腾空,接应完楼下三个重症患者后,节奏更快的防控流程便在临时搭建的“二病区”中开启了。

医务部部长殷磊介绍,“以前我们只有一个感染科病区,医护共计约20人,现在扩增到三个病区。其他病区临时改造,人员就地转岗,接受相关诊疗标准和院感防护培训后投入工作。”截至22日17点30分,该院共收治发热患者86人,其中1/3属于危重患者。

程德忠是该临时病区中唯一的呼吸科医生。由于转岗时间紧,医护人员对于患者供氧方面的操作还不熟悉。于是,从业28年、“见过各种呼吸疾病患者”的程德忠就成了他们的“定心丸”。

早上8点,程德忠开始交班,换上防护装备后,挨个查房。

首先查的是重症病房。根据情况,他会和主管医生调整患者呼吸参数、布置下一步治疗方案,再去其他病房,查看是否有患者需要调整处理。一个早上的时间,要尽量看完几十个患者。

其中,最危险的便是已戴上呼吸机的患者。

“有些肺炎患者初期病症不明显,但后来逐渐加重,出现了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程德忠说,一旦出现ARDS,患者就需要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脱机便可能死亡。此外,如果呼吸机出现氧气压力不够等故障,患者都会命悬一线。为应对这些突发情况,程德忠需要保持24小时在线的状态,随叫随到。

“刚搬病区时,呼吸机只有三、四台,根本不够用,有些患者没能用上呼吸机可能就死亡了。”程德忠说,“现在呼吸机增加到八台,一般用上的话就能维持生命。”

突发情况也不少见。19日下午,医院救护车在运送确诊患者去金银潭医院途中,因患者供氧不足折返。折返后,程德忠全程陪同,再次上路,并在路上给患者换氧。

程德忠说,他们到达金银潭医院后,却发现床位紧张、暂无人接应。他们走了三层楼,花了将近十分钟,终于找了一个空床位把患者安置了。“当时没有氧气了,我们就靠皮球捏(注:手捏球囊简易呼吸机),来给患者维持呼吸。”

日常换氧方面,则是护士们需要承担的重任。护士长邵丽介绍,二病区原属于普通病房,中心静脉供氧的氧压不够,所以临时启用了氧气坛(瓶装氧气)供应呼吸机使用。而有些重症患者每个小时都要换氧,不仅仅费时间,更费体力。

“换氧交接时会有一段停顿,患者监测仪上的氧浓度就直线往下掉,一下子从百分之九十几落到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动作必须快。”邵丽说,“但氧气坛有1.65米,比很多护士还高,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操作。”

“我们的护士都只是20出头的小丫头,一开始只能在地上挪,扶都扶不住。后来慢慢熟练了就好了,从两个人一起换氧气坛到一个人操作,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邵丽说。

“今天是过年,不准吼我”

在护士长邵丽眼中,二病区的护士们“活力是有的,情绪也是有的”。她们既是“20出头,会在防护服上写字,会因为委屈掉泪的小丫头”,也是“家里有事情也毅然决然留下,抹完眼泪继续坚守岗位的医护工作者。”

邵丽说,在二病区,日常工作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便是隔离措施。

穿上防护服后“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有护士在背上写打气的话语。 受访者供图

在进病房前,她需要进行消毒措施,再穿上“三层衣”:先是工作服,再是隔离服,最后是防护服。之后再带上N95口罩、帽子和护目镜。“全部穿戴完之后会很闷,呼吸不太畅快,走路也慢一些了。”她说。

二病区的很多危重患者有基础疾病,且年龄偏大,他们的日常护理、吃喝拉撒都需要护士来照料,一个护士要照料八九个患者。亲密且频繁的接触也可能带来一些感染风险。“大家心里肯定是害怕感染的,但谁都没说,都是在默默干活。”邵丽说,“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肯定要冲在前面。”

2003年非典时期,邵丽还是医院实习生,疫情发生后医院便让她回家休息了。“当时作为一个学生,我有想过冲到一线去,但没实现。没想到17年后,在我的护理生涯里面居然会重新遇上这种情形,实现当年的想法。我甚至有点小兴奋。”她说。

相对于经验丰富的邵丽,其他护士更年轻,情绪也更外露。邵丽说起一件趣事:“我们工作都穿隔离衣,谁也认不出谁,有个小护士就拿笔在身上写了‘今天是过年,不准吼我,说我动作慢了’这种话。之后不好意思又给擦掉了。”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很欢乐。

但她们也有低落的时刻。“几天前有个护士回家的票已经订了,但医院临时取消假期。她在和父亲通话时哭了。”邵丽说,她很心疼,接过电话安慰道,她们医护二十几个人,一起过年。

在感染科工作,除了做好生理防护措施,情绪保护也很重要。邵丽说,一方面医护人员长时间上班已经很累;另一方面不能回家,即使回家也要自我隔离,大家都很压抑。

“所以我也和大家提了,心理承受不了的话,我们可以在一起哭一哭,或者找我来吵架都没关系。不要憋着。”她说,“大家都有压力又不敢对家里人发泄,但情绪总归是要有出口的。”

程德忠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并不害怕病毒,但害怕家人担心。“我能扛得住,但我怕家人扛不住,我怕他们免疫力不够强。”程德忠说,他的孩子在家,他很注意不和他们接触。

感染科二病区医护人员的年三十合照。

连续几个昼夜工作,缺口罩缺防护服

对于疫情扩散,程德忠也是做了一定心理准备的,因为在转到感染科之前,他已经接诊过很多肺炎患者。但之后“情况逐渐恶化了,有的时候一看一个准,往年没有这么严重的”。

“包括武汉市感染后死亡的第一例,也是我们医院给转过去的。患者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他们一家三口还是四口都感染了。”程德忠说。

接触的病人太多,程德忠觉得他在情绪上也“免疫”了。“我现在没有太紧张或者害怕,只觉得休息好、睡眠足才是最重要的,比什么药物都强。医护人员也需要量力而为。”

23日晚,程德忠才算正经睡了会,此前他已经好几个昼夜连续工作。但刚好这天晚上,有个35岁的患者情况危急。

“这个患者此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但他比较年轻,他家属接受不了现实。”程德忠说,“当晚值班的胸外科的医生王杰和我们沟通后,使用了有创呼吸机(插管)为病人治疗。”

“医院是坚决反对的,因为插管以后肺部分泌物会增加,可能喷溅到医务人员,引起更多的扩散。”程德忠说,“但家属在求,大家没办法放弃这么年轻的生命,拒绝不了。”

邵丽说,刚转病区的时候他们要十一二点才下班,现在医院也增加了人手,毕竟身体是第一位的,院方希望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好好工作,休息时间也能够好好休息”。

说起新年愿望,邵丽和程德忠都期待这场疫情尽快结束,他们也能平安归家。另外,程德忠提起了医院物资的短缺,“希望院方能有保证,一开始我们饭都吃不上。现在医院也没有水,我们都是自己去买水。”

武汉普仁医院医务部部长殷磊24日告诉澎湃新闻,现在物资紧缺,医院现有的防护服只能保证密切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的防护。

医院发布的一份《接受社会爱心捐赠公告》显示,目前医院需要医用护目镜5000个,N95口罩20000个(型号9132和1860),稳健N95口罩20000个,免洗手消毒液50000个,过氧乙酸消毒溶液20000个,二级以上医用防护服10000套。


武汉市普仁医院接受社会爱心捐赠公告。 受访者供图

来源: 澎湃新闻/健康时报/北青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