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共学党史却遗忘文革六四 海外亲中媒体不认同 - 要闻分析

2021年05月03日 5:24 PDF版 分享转发
关于中国人口报道图片
关于中国人口报道图片 © 网络照片

(来源:法广RFI 作者: 肖曼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为迎接2021年建党100周年,中共中央掀起一个学习“新四史”的政治运动。“新四史”是提出的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但六四却被“遗忘”。被认为亲北京的海外中文媒体多维新闻网刊登署名评论文章表达不同意见,题为:“中共党史运动热潮背后,不应被选择性遗忘的文革和”,值得一读。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多维文章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令人不解的是,“四史”涵盖的历史阶段发生的两大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事件——“文革”和“六四”,似乎被选择性遗忘,并未被正视。今年1月19日开始,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曾推出回顾中共百年党史的专栏,以时间先后为序,从中共一大开始,报道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等,包括中美建交、恢复高考等历史事件,但没有对之前发生的十年“文革”,以及“六四事件”着墨。

多维文章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不仅提供经验,还提供教训,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吃一堑长一智,使我们不再重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同类错误。” 文章还引用中共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话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 因此即便站在中共的立场,无疑也应该汲取“文革”和“六四”的经验教训。

就文革本身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多维文章回顾历史指出:从1966年到1976年,“文革”持续十年之久,使中国遭到中共建政以来最严重的损失,被后世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1981年6月,中共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文革”。历史决议称“文革”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并指出毛泽东对文革“负有主要责任”,在“文革”中“犯了严重错误”。然而,《人民日报》最近推出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专栏中,对持续十年、已经有了定性的“文革”,却选择了避而不谈。

多维文章继续谈论对六四事件的看法说:与“文革”相类似历史事件的还有“六四事件”。熟悉中共历史都知晓,自1982年9月开始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一直致力于平反冤假错案,是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具体执行者,并积极推动经济改革和着手“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但在1987年,胡耀邦被中共内部认定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辞职。中共高层内部高层认为胡耀邦纵容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指胡耀邦应该对1986年学生运动的失控负责。1989年4月8日,胡耀邦心脏病突发去世,民众对他的追到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性学潮,并最终演变成为“六四事件”。“六四”之后,由于涉及敏感,胡耀邦、赵紫阳一度成为中国官方报道中的“禁词”,大陆报刊媒体对其鲜有提及。“六四事件”,也导致温和派的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被免去所有职务。

相较于“文革”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还有被提及,对1989年前后发生的学潮运动以及“六四事件”是只字不谈的,甚至连中共前领导人胡耀邦和赵紫阳的存在,也避而不谈。历史教科书的空白,导致当今的中国80后、90后,以及更年轻的一代,很多人对80年代末这段历史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连中国国家领导人曾出现过胡耀邦、赵紫阳也有很多人并不知道。

30多年来,人们对六四运动的定性和反思基本上在沿着两个维度进行。中共定性的是反革命暴乱、动乱、政治风波,而港台与西方则认为它是一场旨在推行西方自由民主的、否定中共政制的民主运动。多维新闻则认为:毋庸置疑,那场运动中当然有这种“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成分,有两种价值观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价值观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冲突绝非这场抗议的全部,更不是它的主轴。

多维新闻对六四运动的看法是:这首先是以反贪污、反官倒为主要诉求的旨在实现社会公平的学生运动,这是这场运动的起点和主流,因为没有有效管理这个运动的发酵过程,它将已经在中共党内一直争论的路线议题放大,逐步变成自由主义甚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路线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路线之间的政治冲突;最后是由于缺乏社会治理手段和认识,一些打砸抢事件发生了,让和平的学生运动添加了一种“动乱”色彩,继而被一部分当权的保守派利用,继续激化和平的社会运动将其演变为激烈的政治运动。

多维新闻文章最后强调:对于“文革”,习近平曾以“前后30年不能相互否定”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对于“六四”的态度,目前未有相关公开报道。但无论如何,“文革”和“六四”是中共“四史”中不应该被回避的历史事件。观察人士指出,即便作为“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抑或作为“反面教材”,也不应该被选择性遗忘和避而不谈。这不是正确的历史观。因为,如果连历史都要讳言、不能正视,又何谈“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何谈“更好前进”。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