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天津疫情持续扩大,冬奥会与春运让北京倍感压力

2022年01月13日 22:53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美国之音,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 松仁
天津医护人员给市民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022年1月12日)
医护人员给市民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022年1月12日)

华盛顿 — 

变异毒株攻陷的华北重镇天津市仍在扩大中,虽然当局已经启动两轮全市规模的全员普筛,但确诊病例仍在增加。而且源自天津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经由一位大学生传播到河南省安阳市之后,辽宁省大连市也发现两例与天津和安阳同源的奥密克戎感染者。

传染性和隐匿性超强的奥密克戎毒株在天津的泛滥给即将在3个星期后举办会的带来沉重的压力,也给将于下周一开始的全国性增添了变数。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天津距离北京大约100公里,搭乘高铁,只需30分钟就可抵达。天津虽然尚未全面实施封城措施,但是市内多个出现疫情的社区或小区已经遭到全面封控。天津通往北京的公路和铁路也受到极其严格的管控。

来自中国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星期三(1月12日)零时至24时,大陆全境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6例,本土病例124例。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中,河南省占76例,其中已发现奥密克戎感染的安阳市新增43例,许昌市28例,郑州市3例,信阳市1例,滑县1例;天津市占41例,比前一天新增的33例又多出8例。其中津南区40例,河西区1例;陕西省占6例,均在仍处于封城中的西安市;广东省占1例,在深圳市。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与中国一汽集团合资经营的一家天津车厂以及另一家零配件工厂从本周一起,就因为疫情而停产。

天津并不是中国最早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地方。中国南方一些城市此前曾在国际旅行者以及他们的密接者中查验出奥密克戎感染者。但是天津却是中国第一个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聚集性传播和社区传播的城市,疫情被发现时,病毒至少已经传播了3代。

尽管天津的疫情和确诊病例与欧美许多国家相比可以说微不足道,但由于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对疫情和病毒采取零容忍的政策,一有风吹草动便不计代价地重拳出击,将疫情扑灭清零,并且在控制疫情和反制疫情反弹方面有一定成效,因此如今面对传播速度快,隐蔽性高,穿透力强的奥密克戎毒株时零容忍的政策能否奏效、是否会有变化就格外引人注目。

天津目前已经实施除全面封城措施外的所有管控措施,限制居民在市内外行动,而且全市1400万人口已经进行了两轮全员普筛,但是疫情仍未见缓解。而且天津的奥密克戎毒株已经确定至少传播到其他两个省份。

河南省安阳市因为发现一位来自天津津南区的大学生核酸检测呈阳性,而且感染的是与天津同源的奥密克戎毒株,全市自本周一起实施封城。550万居民被要求居家避疫,足不出户。

星期三,辽宁省大连市政府确认,两位由天津返回大连的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而且感染的也是奥密克戎毒株。大连市政府随即启动应急响应,将28个密接者全部集中隔离,目前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中国目前共有三座城市处于封城管控之中。它们是陕西省西安市,以及河南省的禹州市和安阳市。被严令“足不出户”的民众至少有2000万人。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星期四发文指出,国际上处于新冠肆虐的极高风险期,中国输入性疫情的压力巨大。根据路透社的统计,今年1月头10天,上海境外输入的确诊病例已经超过去年12月全月的境外输入总数。但是其中有多少是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并不清楚。

由于美中航行的旅客中出现大批阳性或确诊病例,中国宣布进一步压缩美中之间的航班。

抗疫目前已成中国各级官员的首要任务。任何官员在疫情面前如果没有做到闻风而动、全力以赴,就有可能立即遭到撤职或其他处分。有人戏称,疫情已经让中国官场成为高危职业。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有近百位中国各级官员因为“防疫不力”而受到惩处。

星期三,河南省安阳市有11位官员因为防疫措施不力而受到处罚。

星期四,西安市卫健委发布通告,对西安高新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疫情期间“未落实首诊负责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导致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作出处罚决定。两家医院除了停业整顿3个月外,多位负责人受到停职和免职处分。

其中一家医院因为坚持防疫的繁文缛节而延误对一位心脏病患者的及时救治,导致该病患不幸死亡。而另一家医院也是因为强调防疫程序,而让一位急需诊治的孕妇硬在医院门口干等两个小时,导致胎儿流产。这两件事曾在中国社媒上引起公愤。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