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国制造】港公立医院转用部分大陆制西药惹争议 衞生署网页未见有关药物注册资料

2022年07月07日 23:50 PDF版 分享转发

【中国制造】港公立医院转用部分大陆制西药惹争议 衞生署网页未见有关药物注册资料
港府的医疗「大陆化」似乎大势所趋,除了引入国产药,为解决香港医护人手短缺问题,有港媒报道指,伊利沙伯将会成为首个试点医院,今年内引入最多10名医生来港。

港府自第5波新冠疫情因应医药需求紧张,以「特事特办」采购国产货,最近医管局转用国产止痛药引来争议。本台获悉,近来向病人处方至少3款由内地药厂生产的扑热息痛,包装上印有中文简体「对乙酰氨基酚片」字样,包括知名品牌「必理痛」的国产版,但从衞生署网页未见有关药物注册资料。香港医学会会长蔡坚向本台称,认为公院使用中国制药物「问题不大」,亦相信当局有严格把关,不过他指出,理论上所有在香港销售的药物,均都应该先获当局注册登记,认为当局有需要多作解释,以释除社会疑虑。

据指港多间公立医院 已转用大陆制止痛药

本台最新接获1宗个案,日前从伊利沙伯医院获处方包装印有「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文简体字样的扑热息痛(Paracetamol),其写有药厂「中美史克」,以及「必理痛」标志。在医院药包说明上,注明「止痛/退烧用」,以及「此药换了新装,但有效成份一样」。

hk-medicine1.jpg
近日热议的个案,声称由玛丽医院处方。该印有「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药物,注明品牌标志为「同克」(TONGKE),属于大陆的「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网上图片)

翻查资料,「中美史克」为以英国为总部的全球知名药厂葛兰素史克集团(简称GSK)和中国天津中新药业集团(Tianjin Smith Kline &French Laboratorles Ltd,简称SK&F)的合资企业,全名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亦是国内非处方药(OTC)领域的龙头之一。旗下产品包括香港畅销的扑热息痛品牌「必理痛」,中国版包装会注明简体「对乙酰氨基酚片」。而港人在医院和坊间熟知的「必理痛」包装,大部分是中文繁体和英文,原产地来自爱尔兰。

至于近日热议的个案,声称由玛丽医院处方。该印有「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药物,注明品牌标志为「同克」(TONGKE),属于中国大陆的「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据悉,葛量洪医院、屯门医院、天水围医院等已转用同款止痛药。

另外,港媒《明报》日前报道指,接获个案分别从天水围医院和博爱医院获处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字样的药物,则由「成都通德药业有限公司」(Chengdu Tongde Pharmaceutical Co Ltd)出产。

衞生署药物办公室网页 未见有关药物注册资料

据中国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的网上名册,该3款「对乙酰氨基酚片」,包括来自「中美史克」、「地奥集团」、「成都通德」均列于「国产药品」名单上。不过,本台记者在衞生署药物办公室网页的「香港注册药剂制品」选项搜寻,则未能找到任何相关资料。

香港医学会:大陆制药物「问题不大」 但当局要多加解释

香港医学会会长蔡坚向本台称,使用中国大陆制药物「问题不大」,不排除当局因应最近疫情下对扑热息痛的需求紧张,而引入大陆货。不过市民或对处方简体字样的国产药名称不熟,又未能清楚在当局药物注册名单搜寻,认为当局有需要多加解释。

蔡坚说:如果评估过药物水平是合格,尤其是这些普通成药,即在坊间到处都可以买到的,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只不过可能是对药名不熟悉,就会惹来担心。所有在香港销售或使用的药物,都必须经衞生署批准、注册及监管,经评估合格才准登记和贸易。在衞生署的「药簿」上都应该找到相关药名、制造来源,若没有,应由衞生署药剂师部门向你们解释。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由大陆引入公院的药物数量 当局无公开详细数字

另公立医院由中国大陆引入的药物数量,包括港府在早前透过「内地援港计划」引入的物资,当局并无公开详细数字。本台只能从「地奥集团成都药业」官网,得悉其集团于今年3月中曾发布「坚决完成调运任务,保障香港疫情防控物资」公告,称接到由「援港抗疫工作专班」发来的「紧急任务调运单」,已于3月21日前向香港调运规定数量的「对乙醯氨基酚片」750万片、包装规格为12片/盒、500片/瓶,其中12片/盒的供应量不少于220万片。

hk-medicine2.jpg
「地奥集团成都药业」官网指,集团已于今年3月21日前向香港调运规定数量的「对乙醯氨基酚片」750万片。(「地奥集团成都药业」官网)

病人组织:非新鲜事 但若服后不适则值得关注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向本台称,早前香港第5波新冠疫情肆虐,止痛药一度「断市」,港府以「特事特办」方式加快引入国内药物应付需求亦无可厚非。他相信港府部门有严格的质量把关制度,又指香港公立医院引入中国大陆的药物非新鲜事,故不能过于武断指「国内药物等于有问题或无效」,但若有市民服用有关药物感到不适,则值得关注。

医管局:在获得政府有关部门许可后 方会引入有关药物

医院管理局回覆本台称,药物品质及安全是医管局采购药物的首要考虑,并称「在特殊情况或当药物出现未能预计的供应问题时,如因疫情严峻导致个别药物供应紧张,医管局或需要从不同地区进口采购合约以外的药物,以确保病人得到适切的药物治疗。医管局在获得政府有关部门许可后,方会引入有关药物」。又指药剂部职员会因应实际情况,提供所需讯息给前线员工及病人,确保用药正确。

衞生署:个别医疗机构选购药物事宜 不属于衞生署规管范畴

而衞生署发言人回覆本台称,根据《药剂业及毒药条例》(第138章),所有「药剂制品」必须符合安全、效能及素质标准,并获香港药剂业及毒药管理局批准注册,方可在本港销售及供应。而已注册的药剂制品会在包装上印有「HK-XXXXX」样式的香港注册号码。

不过,署方称有关条例「容许注册医生可以为治疗特定病人或进行临牀试验而进口未经注册的药剂制品供管有及使用」。至于「就个别医疗机构选购药物的事宜,并不属于衞生署的规管范畴」。

继引入大陆医生再引入国产药 港公院「大陆化」大势所趋

港府的医疗「大陆化」似乎大势所趋。早于去年10月底,时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陈肇始书面答覆立法会议员葛佩帆的提问,就「再次考虑在审批新药时接受内地药物规管当局发出的审查和注册证明文件」时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属于国际医药法规协调会议的成员并正执行相关的指引,据了解目前仍有待完全符合该会议所公布技术标准和要求」,不过,在确保药物符合安全、效能及素质有关标准的原则下,港府当局会不时检讨药物规管的相关注册要求,包括参考内地以及其他国家的药物规管当局所给予的注册审批。

除了引入国产药,为解决香港医护人手短缺问题,医管局早前推出「大湾区医生交流计划」,引入大湾区三甲医院有经验的医生来港服务,包括早前曾来港支援抗疫的医护人员。有港媒报道指,伊利沙伯医院将会成为首个试点医院,今年内引入最多10名医生来港。

记者:李若如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