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会养生的人已经开始“秋冻”了 这5类人就不要尝试了…

2017年09月14日 22:19 PDF版 分享转发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很多人已经开始“秋冻”了。

可有些人即使在早晚气温较低时,也穿得非常单薄,甚至在冷空气来临之际,仍恪守秋冻的原则,结果却被冻出了一身病。

什么时候秋冻最健康?秋冻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告诉你科学秋冻的4个原则。

什么时候秋冻好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气候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

晚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寒露之后(2017年寒露时间:10月8日—10月23日)不宜再“秋冻”,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保暖。

南北秋冻有区别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

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4个部位不要冻

1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2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3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4

双脚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

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5类人千万别冻

心脑血管疾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会比较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等疾病。

慢性胃病患者

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秋天是胃病的多发季节,且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呼吸道疾病患者

有支气管炎、、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

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患者

患有风湿、类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

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患者

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

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此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也不宜进行“秋冻”。

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

就耐寒锻炼而言,在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

此外,还可经常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

来源:生命时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