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学会阅读 孩子不寂寞~培养阅读习惯 让孩子拥有一辈子可用的好工具

2017年10月05日 11:41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洪兰

●说话是本能,阅读靠习惯

对人类来说,人从两脚直立行走,站起来的力量将喉头拉下来一些,增加了共鸣箱的长度后,人就开始说话了;但是文字的发明才五千年,历史太短,短到来不及登录到我们的基因上,因此说话是本能,阅读是习惯,既然是习惯,当然就要从小培养。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我们知道把一个孩子放在正常的环境里,没有人教他说话,他会说话;把一个孩子放在正常的环境里,没有人教他阅读,他是文盲,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是演化来阅读的,但是在资讯爆炸的时代,阅读是个快速吸取资讯的方式,实验上已知看是听的三倍速度,所以我们要及早让他的大脑习惯处理文字讯息。不过新加坡的亲子共读是念故事给孩子听,不是教他认字,更不是要他写字,只是培养孩子专心,训练他的注意力广度,寓教于乐而已。

●阅读让孩子懂得生动比喻

美国的研究者从同一社区中,找到两组5岁的孩子,他们的教育程度都相似,社经地位相同,一组是父母在过去的两年中有念书给孩子听,而且一周至少5次,另一组是没有。实验的作法是请孩子说一个有关他自己生活的故事,如他的生日派对,去动物园玩的经验等等,然后请他假装念一本故事书给洋娃娃听。结果发现两组有显著的差异:父母有念书给孩子听的那一组,不但文法程度比较深,用的句子比较长,还会用相关子句,而且他们用的“书面语”(literary language)比较多。

故事书,不论多浅,用的语气还是跟口语不同,比如说,故事书开头会用“很久很久以前”,而一般说话不会如此。孩子听多了书面语,不但增加他们的辞汇,语法的应用,也使他们比较容易了解大人所说的话。故事书中常会用到很多的比喻,如“像玫瑰般的脸颊”、“像瀑布般的长发”,这种口语中很少见,但是却可以透过故事内容让孩子了解比喻的用法,增加他对比喻生动性、活泼性的了解,同时他也学会可以这样用,这对他的作文很有帮助。

●孩子阅读流利,大脑更活化

实验也发现大脑会因阅读而发展不同。华盛顿大学的神经学家发现:孩子阅读时,所活化的大脑区域跟成人不一样,当孩子逐渐变成流利的阅读者时,大脑血流量的图就越来越趋近成人的图。初学者在阅读时枕叶(视觉皮质)大量活化,在枕叶与颞叶交会的梭状回血流量也增加,而且是两边脑都如此,他们还动用到额叶和运动皮质区,他们用的最多的是角回及顶叶、颞叶、枕叶交会处的supramarginal gyrus,因为这是声音、视觉讯息、字形、字义各种讯息交会的地方。当然布罗卡区、维尼基区这种语言处理的地方早就活化起来。

神经学家认为大脑并不是演化来阅读的,文字发明后,大脑被赋予处理人为讯息的任务,它就召集原本处理脸型、外界物体形象的部位,勉为其难的达成任务。因此大脑中并没有阅读中心,它是很多区域在有任务时,抽离原来工作,合力来完成新任务,所以要练习久了才会熟练,才能一声令下,各个单位都来各就各位帮忙。

Tufts大学的吴尔芙(M. Wolf)教授认为人会阅读是个奇迹,因为大脑不是演化来阅读的,她说:“阅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阅读。”现在有很多的证据显示,大脑会因外界需求改变内在神经的连接,父母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帮助孩子大脑发展的机会。

●念书给孩子听,创造快乐时光

孩子纵然还小,不是听得很懂,但是他会知道阅读是一个快乐的时间,父母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父母念书的抑扬顿挫对他来说像个音乐,他会努力想知道父母在说什么,努力代表主动,主动会增加他神经回路的连接,会快速的增加他的辞汇,方便早日跟人以语言沟通。孩子若能正确的表达出他的意思,就可以减少被人误解,所问非所答的挫折感(这是No Chinese全美语幼稚园孩子情绪挫折最大的原因)。

中国人一向功利,好像作一件事一定要看到成效,其实很多好的事情不是马上看得见成果的,就像人生重要的事,不是考试考得出来的一样。英国作家高登(Rumer Godden)说:“当你学会阅读时,你等于重生一次,你再也不会感到寂寞了。”这句话真是非常的对,给你孩子这个永远不寂寞的工具吧!

来源:学前教育杂志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