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用这5个技巧代替惩罚孩子!无需打骂孩子

2017年12月30日 22:02 PDF版 分享转发

惩罚,是每个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误,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可能使宝宝的行为逆向发展。

一直对家长们说,不能责罚孩子,相信很多家长都犯了难:孩子犯了错,难道就不管了吗?

孩子有错不但要指出来,惩罚也不可少,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只不过,不过惩罚不等于打骂,万一没注意,打伤了孩子,自己可能会后悔一辈子,而且还可能给孩子留下阴影。

今天就教你,孩子犯错家长应该怎么做!这些惩罚方式,各个很科学

惩罚孩子

惩罚有多种方式,而我们要说的当然是科学的惩罚,下次孩子做错事,妈妈们可以根据不同情景选择运用,可千万别只会大吼大叫哦!

第一种技巧——肢体语言的暗示

带小橙子出门吃饭,不知道哪学的毛病,菜没上时用筷子勺子敲打餐具,声音有些刺耳,这时候我叫了声他的名字,认真的盯着他并摇了摇头头,这样的暗示让孩子明白:我不可以这样做。

第二种技巧——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点上床睡觉?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可以剥夺他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如果第二天表现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点奖励特权,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如果父母使他有一种不能得到奖励的压力,他就能够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了。

第三种技巧——口头警告或批评,提醒“事不过三”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比如,孩子在游乐园,和别的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打了起来,妈妈就要口头批评:“出手打人是不对的,这是第一次,妈妈原谅你,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三次,之后你就不能来玩了!”。

当孩子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直到出现第三次的话,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方法

第四种技巧——缓和矛盾、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孩子犯错,有些父母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孩子很容易越听越烦,引起心理抵触情绪。

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这样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父母用各种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终目的是给孩子的过激行为降降温,使他不要再有这些不好的行为了,所以,一些低调的缓和方式有时也可以试用,也许就足以达到你们期望的效果呢。

第五种技巧——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因为和孩子自身“利益”有关,所以我觉得实施起来其实也是最有效的。讲一个我家的例子:

大宝在客厅看电视,可能有些馋了,偷偷拿冰激凌吃,结果一不小心,“哐”的一声,把一大桶打翻了,整个厨房的地上都流淌着乳白色的牛奶。

我听见声音就过来,确认孩子没事后,就想着必须给孩子一点惩罚,“大宝,家里的牛奶都被你弄洒了,爸爸妈妈和奶奶都没有牛奶喝了,你要怎么补偿我们呢?用你的冰淇淋补偿好不好?”

他想了想,答应了。

我又说:“儿子来把厨房地板用拖把洗一洗吧。”

“啊?”大宝瞪大眼睛。

“你把地板弄脏了,就要负责弄干净。”我笑着说,妈妈教你。”

我拿来拖把,开始教他怎么拖地。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对别人造成损失要补偿,做错了事情是要负责任的,让他知道做了某一件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当他发现这样的后果是他不愿意承担的,他自然就不会这样做了。

教育孩子

教育

除了方法,原则也很重要,教育孩子的三大原则

老师觉得方法是一方面,想要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原则不可少:

原则一——意见统一

最忌讳的就是今天一个标准,明天又一个标准,这样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最常见的是,爸爸跟妈妈意见不一致。

对孩子的要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致,不然很容易让孩子钻空子,耍小聪明来逃避惩罚。

原则二——不重复数落孩子

不要因为孩子这次的错误就把过去的所有错事重新数落一遍,这不仅会让孩子反感,还会觉得自己只要犯了错误,就永远无法摆脱,既然摆不脱,改又有何用。

而且反复说教不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使孩子养成“心理惰性”,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最终当再次出现相同刺激时,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甚至消失。

原则三——不贴标签

孩子犯了错误,可以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千万不要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自暴自弃,产生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怎么都做不好的想法。

比如说你对孩子说:

“你个爱哭鬼,动不动就哭!”孩子是不是哭的更厉害了?

“你就是太懒了,每次都收拾不好”孩子就心安理得的懒下去。

因为你随口一说的话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可能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自身的不足,破罐子破摔。

惩罚不是目的,无论什么原因,在惩罚孩子前,都该先自己学会冷静,处理好心情。

归根到底,惩罚并不是打和骂,有效的惩罚既是温柔的教育,也是最深入心底的教训。

来源:今日头条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