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最好的阅读 是把每一本书都变成一面镜子

2019年02月12日 4:31 PDF版 分享转发

01.

前段时间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中谈到了各自曾读过的一些书,最后他无奈的耸耸肩说:我对读书开始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了,在其中我找不到必须要坚持下去的意义。

关于意义,我一直认为追寻意义是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因为一件事真正的意义便是这件事的本身。当然,我没有故作高深的把这些话和朋友说,而是换了一个角度谈起了各自最初读书的原因。至于后来的结果如何,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关于为何而读书的原因,我想大抵便是那么几种罢了。其一是迫于父母与老师的压力,为了完成他们所期望的结果而读。其二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目标的为了以后所从事的行业而读。其三便是完全出自于本身的兴趣,感觉到读书能够使自己安静坦然,并乐在其中。

从以上三种读书的源头来看,相信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最好的阅读无疑是第三种原因了。与许多的书友们一样,我也曾在某一段时间里苦苦寻觅着,渴望能够找到使自己爱上阅读的方法,后来我终于找到了,是的,它叫作“兴趣”。

“万事开头难”,而兴趣是一切美好与热爱的开始,所以最理想的读书方法,便是最懂得读书之乐者了罢。

02.

“开卷有益”,想必这是每一个喜爱读书之人都曾提及过的。每当翻阅书的新一页,随着指尖的触动,我们的眼睛、心神以及大脑便会如同磁铁般将纸张上的字句信息吸收,从而进行摄取、分类、整理,最终通过思考与解读从而成为自己经验中的一部分。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而这一部分,或许便会成为你将来遇见的某个难题中关键的良方,如此想来,“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确是先见之明。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无疑就是送予读者的一记警钟了。我们读书并非是为了成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读者,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带上自身的思考去衡量内容的正确与否,这也是理应掌握的。

大出版家“王云五”曾说过,好奇、怀疑,是读书时的好方法。当然,这里所说的怀疑并非是怀疑一切,而是说要先在脑中多想一想。如此,无论是读书或是做事,想必这都是大有裨益的。

03.

“开卷有益”与“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不矛盾,这世上几乎所有的事都拥有着正反两面,读书自然也不例外,有好的读书方式,也会有不恰当的读书方式。

当你发觉自己渴望于从每一本书中都有所感悟,那么你便为读书找了一个目的,如此循环往复,书籍便会自然而然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毫无目的读书,是在散步,而非学习。

海明威说:写得越多便越懂得写作。这句话对于读书也有效,读得越多便也就越懂得如何去读书了。

当我们对于读书已经跨过了最初的兴趣阶段,成功培养了阅读的习惯并拥有了自己的读书方式后,许多书友们渐渐的便要开始纠结于一些我们都会产生的疑惑了。

我们究竟是应该给予自己更大的空间,让思想去尽情的碰撞各式各样的书籍,还是应该沉淀下来,对于一些经典名著精读细读?是应该让时光慢下来,逐字逐句,融会贯通,还是尽可能的多读,快速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点?

这无疑是一道众说纷纭的选择题,就像是有人问写作者对于文字是应该遵从自我的内心、自娱自乐的写,还是顺从潮流,麻木的去写一些能够吸引流量的文章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我们或许应该知道每个答案背后的所代表的一些东西。

04.

一八年已悄然而去,于是我在这几天里陆陆续续看到了好些朋友们所写的年终阅读总结。有写感想的、有推荐书籍的……当然,还有字里行间炫耀自己读书之多的。其中,我对一位书友的总结文章记忆颇深。

他的文章标题是《喜欢,仅此而已》。当然,如果不是因为真的喜欢,我想他是不可能在229天里便看完了229本书的。说实话,我挺佩服他。

在此前所提到的选择题里,他无疑是选择了“博”。所谓“博”,便是什么书都去读,都能读,博览群书之意。王安石曾说:“致其知而后读,……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而胡适之先生在《怎样读书》中又说:”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一书”。

书籍的本质都是有所关联的,在某个层面上是有共通之处的,如读《诗经》,倘先去研究一点社会学、文字学、音韵学、等等以后,去看《诗经》,就比前更懂得多了。

05.

除“博”以外,与其相对应的便是“精”了。

我认识一位读书“奇慢”的书友,从初识至今已有一年有余了,他告诉我说:我这几年里就只读三本书——《三国》、《》和《平凡的世界》。书虽读得慢,但每一本都读过数遍,其中的人物、对话与描写手法都曾被其细细研究过。

他的选择是“精”读。正如范福潮在《书海泛舟记》中所言:生有涯,学无涯,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与其茫然四顾,不如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规划一个适当的阅读范围,选少量经典,由浅及深,循序渐进,一卷一册,读熟解透。

或许此方为更妥当的读书之法罢。

对于我们普通读者而言,不论是选择书海泛舟“博览群书”,亦或是独选一隅“精品细读”,无疑都已是读书的极限了,“精博兼顾”确并非易事。

倒不如给自己的读书规划划分一个年龄段,三十岁以前应尽可能的多读书,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开阔。当三十岁后拥有了足够的阅历与,则可以让躁动的时光停下来了,真正做到一册一卷,读析读透。

这些年来,恰逢其会的爱上了阅读与写字,越懂得一些道理便越能看清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写此篇非是所谓经验之谈,而是我个人的读书习惯与方式:“不动笔墨不读书”。

最后分享个人一直都很喜欢的一段话:作为一名优秀的作者,他的功能一直都不是说教,而是以他们敏锐的感知能力去提炼生活中被忽略的美,然后把它编成故事让读者感知,继而明白一种道理。

于是我便一直在想,如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读者又应当如何呢?后来便也释然了。或许,最好的读者,是能够把每一本书都变成一面镜子的罢。

来源:壹读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