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心理学家:为人处世越是中庸的人 命越好

2020年12月06日 17:50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 神奇小小

行走世间,做人做事其实都讲究方法,而则是方法论中的黄金法则,如果一个人能够参透这其中的奥秘,或早或晚必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中庸之道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甚至乎”,是指不偏不倚,凡事调和的处事态度。

人年轻的时候总喜欢去争个对错好坏,做什么事情都很刚不知变通,只有随着阅历增长经验沉淀,才能体会到中庸的智慧。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作中和上司起争执受委屈了,立马就要辞职走人,看起来立场非常明确“我不能受委屈”。

但实际上这根本就不是要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懂得中庸的人,则会思考我为什么和老板起争执,是情绪问题还是具体的事件问题,我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化解这个冲突。

有的人会觉得窝囊,他都骂我了我为什么还要给他干活。其实你换一个老板不会怎么样,他换一个员工也不会怎么样。除非你是袁隆平、这样的顶尖技术人才,否则真的没有到不可替代的地步。

但是于个人而言就会失去真正成长的机会,一件事不坚持到最后很难看清楚其中的奥妙,这就是为什么你是员工,他是老板的原因,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现代人一提起中庸之道,大都觉得迂腐不值一提,但你仔细想想为什么很多人在中年以后突然读懂了扔掉了的国学,把它们又捡起来了?因为在他们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前人所说的那些是对的。

实际上中庸不是教人妥协退让,也不是让你无欲无求,而是一种稳中求胜,是尽己力、听天命。

现代人普遍焦虑,为什么呢?

因为内心的欲望很多,但常常能力又支撑不起欲望,导致内心长期积累很多不满,这种不满则让人时常处于紧张戒备的状态,人若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不但于身心健康不易,而且还很容易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

而持中庸之道者,则倾向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全部的力气去实现自己的野心,但又不对此在内心给予过高的期望。这样既能保证自己所想之事成功的概率,也不会因为内心的欲念过重导致自己心态失衡。

他们始终将自己置于平衡之中,这份中庸带来的平和宁静,让他们能从中汲取到无数的养分。

古人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意思是说“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我们每个人对本源的认知不一样,但无论什么样的源,都有可能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那么这时就需要“和”来促进事物的前进。

盲目较劲最为无用,人的很多痛苦往往源于不懂“和”的智慧,人只有悟得“和”,把力气和时间节省下来,放在正确的事情上,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才会更多,所以说越是中庸的人,生活得越好。

人间是一个艰难的地方,太过刚烈不行,太过懦弱也不行,要学会在这中间取一个合适的度。天在上,人在下,人居中,行中庸也就是行人道,也唯有人道能够让一个人在这泥淖之中行进得更远。

曾有过一项创业调查,96%的学生有创业的冲动,却有近50%的人对创业没有明确预期,50%的人根本不懂公司的运作。

这其实挺荒诞的一件事,很多人有野心,却没有实现野心的能力,面对这种境况有的人抱怨,有的横冲直撞,而有的人则选择退而结网。

有时候“退”就是“进”,而掌握这种中和之道的人往往就是人群里的黑马。

人活着无可避免的要经历一些挫折、失败、灾难,拥有中庸智慧的人也会抱怨但不会抱怨,他们会将自己所能改变的遭遇。

无论多么让人痛苦都会先接受下来,然后分析利弊选择一条最有利最积极的路。他们清楚地知道要什么,以及自己适合走什么样的路。

这样的心态使得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内心宁静,行动反而从容得多。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焦躁不安,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争,那他的生命质量会非常低。

人活一生归根到底追寻的不过是内心的宁静,而中庸之道便是将内心宁静与谋事有机结合的一种超高质量的生命之途。

来源:腾讯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