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从来如此,便对么?

2024年02月23日 7:16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后代聊斋 作者: 余少镭

又得从一个老故事讲起。

故事发生在江西,桃江边有一,单人独舟,打鱼换酒,自得其乐。

某夜,潮平月满,渔夫停舟靠岸,忽来一客上船,说讨杯酒喝。渔夫即邀其共饮,席间问其姓名,客人随便报了一个,不知真假。渔夫也不介意,两人把酒言欢,谈风说雨,聊的颇投机。直到天将亮,杯盘皆净,客人才告辞而去。

那一天,鱼获数量竟是平日两倍,鱼钱换酒,也多沽了两斤。到了夜里,那位客人再次现身,渔夫也不吝啬,把酒全都满上。客人很满意,笑着说,渔兄还真是仗义。不过,你请我喝酒,不用花你什么钱;我帮你打鱼,也只是举手之劳,咱可谓双赢了哈哈。

渔夫愣住,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客人又说,渔兄不用怕,我不是人,而是一个溺死鬼。今天多打的鱼,是我在水底助你之力,回报昨晚你请我喝酒。渔兄如果不介意,以后每天都可以这样,咱也多点酒菜钱。

渔夫生性豪爽,听到有这好事,也很高兴。从此,每次捕鱼,都是网满罟满,白天将鱼钱买了酒肉,夜里就跟那水鬼豪饮,至鸡鸣方歇,其乐无穷

不觉半年匆匆而过,某夜,人鬼喝得正嗨,鬼忽现愁容,渔夫问你愁啥,鬼说,明日有人来替我,我得投胎去了,今晚是来跟渔兄喝最后一顿的。神情颇为不舍,渔夫也郁闷不已。

翌日,渔夫也不打鱼,就在江边候着,果见一妇女牵着一幼童走到江边,边走边哭,甩开幼童的手就跳下江去。那孩子舍不得母亲,也跟着跳下。

渔夫知道,这就是那个水鬼的替身了,母子双双跳江,也真惨,想救吧,又会害得水鬼没能投胎……正想着,忽见江上波浪翻滚,那妇女竟然又牵着小孩的手,踏浪上岸,就像水下有人在托着他们母子一样。

显然,这是水鬼起了恻隐之心,放弃投胎机会。

夜里,水鬼果然又来了,对渔夫说,今天本该投胎去的,但要那母子替我而死,实在不忍。还是继续当水鬼吧,毕竟还能跟渔兄痛饮,也是鬼生一大快事。

渔夫更敬重他了,没想到一个鬼,比人更是人。于是再次痛饮,欢歌达旦,订为莫逆之交。

就这样过了几年,水鬼又来告别:“渔兄,阎王嘉奖我一念之仁,将此事上奏天帝,天帝特封我为南野县(今江西南康县西南)某村,明日走马上任,这次真的来告辞了。渔兄若念故人,可来寻我,虽然不能像现在这样相见,但我会有办法好好招待你。”

渔夫问为什么不能再相见,水鬼说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说完洒泪而别。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几日后,渔夫沿江划船到了龙南,上了岸,走到水鬼所说之村庄,问土地祠所在,没想到,该村村民早已在路边恭候,看到渔夫来了,既惊且喜。渔夫问,这是什么情况。村民说,昨夜土地爷给全村人托梦,说明日有故人来访,请村民出村相迎,替他做东待客。说完,村民又问,您怎么会跟我们的土地爷成为故人的?渔夫便将他跟水鬼交往之事告知,村民听了都觉得,这事太神奇了。

村民们将渔夫带到了土地祠,摆上香烛酒肉等祭品。渔夫点香、洒酒,对着神像祷祝:“故人别来无恙。您现在这儿享受香火,不用再担忧酒食;您之仁爱,也能造福村民。只是,此后桃江秋夜,一叶孤舟,再无老兄来对酌矣!”言毕,不觉泪下。

忽有一阵香风,从神座吹起,只见渔夫的衣袖被吹拂起来,其他人的衣衫则一动不动。

看到这一幕,村民又大叹神奇,竞相邀请渔夫到他们家中,好酒好菜款待,一户接一户,好几天都轮不满。渔夫要离开时,村民又都凑钱相赠。渔夫到土地祠跟故人拜别,又一阵香风吹起,送他上了船,那阵风才消逝。

此后,渔夫几年便往到龙南一次,每次都这么神奇。

故事见于《》,原名《南野社令》,应该就是流传于闽粤一带、被改编成多个剧种的《水鬼升城隍》原版故事。估计改编者觉得社令——即土地神级别太低,所以将渔夫升级为土地神的顶头上司,城隍。

耳食录·卷六·南野社令

桃江之滨有渔者,一人一舟,往来烟水,卖鱼得钱,沽酒独酌。

一夕,明月满江,欤乃既息,有客造舟求饮,渔即引与共酌。问其姓名,客诡以对。于是谈风说雨,相得甚欢。天将曙,客始辞去。至夜复来。渔是日得鱼,倍于往日,沽酒亦倍之。复与客畅饮,无少吝色。客笑曰:“君可谓得鱼而不忘筌矣。虽然,君贶吾酒而不费,我贡君鱼而不劳,可谓相须亦复相济。”渔愕然不解所谓,客从容曰:“君勿怖,吾溺鬼也。今日之鱼我所致,所以报昨夕之惠也。此后当日日为之,少佐壶觞耳。”渔素豪旷,闻而乐之。自是捕鱼辄盈网罟,皆鬼力也。昼则捕鱼买酒,夜则与鬼豪饮,鸡鸣而罢。近半载矣。

一夕,饮半酣,鬼色不豫。诘之,乃曰:“明日受代,行与君别矣。”词甚凄恻,渔亦惘然。

明日伺之,有一妇人携幼子而来,既及河干,自投于水。子恋母,亦从之。渔心知鬼之所为,殊为之悲恻,欲救之而无从也。少顷,妇人复携子冲波而出,迤逦上岸去,若有自下捧之者。心转讶之,谓鬼之不能祸也。

比夜,鬼复来,曰:“吾今日本当得代,然毙一妇人,并戕其子,吾不忍为,宁终处水国,隶于波臣之籍耳。故复得盘桓于君前。”渔益敬之,谓其已死而仁心特厚也。因纵酒欢呼,订交莫逆。

又数年,鬼复辞去,曰:“吾前者一念之善,冥王嘉之,已为转奏上帝。得授南野某村社令,明日走马赴任矣。君倘念故人,宜来相访。虽不能复见,然必有以待君也。”渔许之,且问不复见之故。鬼曰:“此非吾所能主也。”遂殷勤晒泪而别。

越数日,渔棹舟龙南。至某村,求社令之祠而造焉,则村民相待于路,闻渔至,则皆讶且喜。渔问故,村民皆曰:“昨梦社公言:‘明日吾故人来访,尔当迎于郊,为我作东道主人,慎毋慢客也。’故先俟于此。”亦叩渔所以访社令之故。渔具告之,莫不嗟异。既引渔至祠,设香楮蜡炬茶酒鸡鱼之供。渔捧香醁酒,拜祝曰:“故人别来无恙。今受祀兹乡,不忧馁而,故人仁厚爱物,亦宜有大造于兹乡也。惟是澄江静夜,孤岸扁舟,无复素心人来共杯杓矣!”言讫,不觉泣下。忽有香风起于神座,拂渔衣袂,飘飘举动,他人则否。于是观者咸异之,竞邀至家,劳以酒食,数日不能周,且各有钱帛之赠,皆体神意也。渔将归,辞于神。复有香风送之,至舟而后散。

渔每数年一往,神异如初。

初看,这故事很简单,不外是善有善报的主题。但是,有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水鬼投胎,必须有人成为他的替身才行?如果这是阴间转世法的规定,为什么水鬼违反了这个规定,反而会得到天帝嘉奖?

别说这是抬杠,在袁枚的《续子不语》中,就有一个故事,有人,而且是一个凡人,就这个问题提出质疑,挑战阴司权威。

说有一姓李的书生,书房在河边,某夜正苦读,忽听得外面有鬼在自言自语:“明日,某人会来过河,他就是我的替身。”第二天,果然有人准备过河,李生拼命劝阻,说今天过河很危险,那人被劝住,回去了。

当天晚上,那个鬼就来责问李生,这事跟你有毛关系,为什么要破坏我找替。李生问,你们轮回转世,为什么一定得找替身?鬼说我哪儿知道,阴司惯例向来如此,就像人间,秀才升级为廪生(领朝廷公粮的生员),或者进士补授官职,不都是有名额限制,得有空缺才能补吗?这道理应该都是一样的吧。

李生明白告诉他,你错了,廪生有粮食配给,官员有俸禄领取,这些都是国家钱粮,不能浪费,所以必须有限额,国家非这么做不可。但是,人生在天地之间,阴阳自然轮替,自生自灭,自食其力,造物主哪有工夫管这种闲账。

鬼说,不对的,我听说阴间转轮王就管此闲账(转轮王即第十殿阎王,负责给的鬼魂判别善恶、评定等级,再分别发往四大部洲投胎)。

李生毫不示弱,那麻烦你将我刚才的话转告转轮王,他要是还认为必须有替身才能转世,你就拉我去当替身,我顺便亲自去见转轮王,当面骂他。

鬼很高兴,蹦蹦跳跳走了。

然后呢?

“从此竟不再来。”

故事标题就叫《打破鬼例》:

·打破鬼例

李生夜读,家临水次,闻鬼语:“明日某来渡水,此我替身也。”至次日,果有人来渡。李力阻之,其人不渡而去。夜,鬼来责之曰:“与汝何事,而使我不得替身?”李问:“汝等轮回,必须替身何也?”鬼曰:“阴司向例如此,我亦不知其所自始,犹之人间补廪补官必待缺出,想是一理。”李晓之曰:“汝误矣!廪有粮,官有俸,皆国家钱粮,不可虚靡,故有额限,不得不然。若人生天地间,阴阳鼓荡,自灭自生,自食其力,造化那有工夫管此闲账耶?”鬼曰:“闻转轮王实管此账。”李曰:“汝即以我此语去问转轮王,王以为必需替代,汝即来拉我作替身,以便我见转轮王,将面骂之。”鬼大喜,跳跃而去,从此竟不再来。

李生所问,正是上一个故事留下的问题:“轮回为什么一定得找替身?”

鬼的回答,则是“阴司向例如此”。

像不像现代社会常听到的:“我也不知道,这是上头规定,我们只是按规定执行。”

鬼都没想到,这种“阴司惯例”运行了几千年,却被一个人间书生,以无可辩驳的逻辑,揭示出它的荒唐,最后抬出领导,李生也不怕,甚至说你就去跟领导汇报,他要是能拿出相关条文,我就当你的替身,去跟他当面“算账”。

最后,鬼一去不再来,两种可能:第一,这只是小鬼的个鬼行为,它不可能见到转轮王,此事不了了之;第二,小鬼能见到转轮王,向他转述了李生的话,转轮王自知理亏,无言以对,此事不了了之。

实际上,从其他关于阴阳转世的记载可知,人死后多久才能投胎转世,阴间是有统一规定、统一安排的,找替,只发生在上吊、服毒、投水等个案中,只是适用于这些非正常死亡的,即转轮王、判官等默许小鬼去拉人顶替它。

因为寿终正寝、病亡等,都是被动式死亡,是生死簿上有计划的,而上吊、服毒、投水等主动式自杀,打乱了生死簿的计划,让阴阳失序,不能列入正常的生死轮回。否则,就会助长“活得不好,自杀就有机会转运”的歪风,让更多人生失意者选择自杀。而这样的死者,往往都会成为厉鬼,游荡于阴阳之间,成为两界的不稳定因素。

既不能让众多厉鬼积压在阴间,又不能让他们轻松投胎,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自灭自生,默许他们去找同样的自杀者来顶替,才能进入下一个轮回。

这就像某些地方的交通管理者,抓到违反的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也会把交通监督权临时下放给他们,命他们站在路口指挥交通,直到他们抓到下一个违规者才能离开。

于是,阴阳之间跨界的底层互害,就这样形成一个怪圈。

怪圈循环了几千年,从没有一个鬼或一个人质疑:你们完全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为什么放任不管?

直到,故事中那个较真的书生挺身而出。

而他的那一番话,换成鲁迅来说,就是《狂人日记》中的那句:

“从来如此,便对么?”

这事再次证明,当你不怕死的时候,别说鬼,阎王也拿你没辙。

话说回来,李生拼将一死见阎王,也只是“将面骂之”,换言之,只是个批评家而已,格局还是小了。

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还是有的。常识告诉我们,把人逼到活不下去,绝大部分都是上层管理者的问题。所以,只要十殿阎王立法规定:人间掌权者,凡导致辖区内每年有30人以上(含30人)自杀的,就得下地狱,而且必须自己找替。

看谁还敢不绞尽脑汁改善民生。

2024-02-09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