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司法不公不义时代包公也被维稳

2024年03月22日 20:59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来源:民生观察

3月10日,河南开封祠景区内,一名疑遭遇的女子跪地痛哭被一旁游客拍下,影片随即在微博、抖音、bilibili、小红书等中国社交媒体疯传,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相关视频冲上了微博热搜。

 

视频显示,女子跪在大堂前,双手抓扶着护栏,嚎啕大哭,引得不少网民心酸:“这得有多少冤屈啊!”据媒体引述景区工作人员说,该女子不是演员,而是一名烧香拜佛的香客。她之所以哭泣不止,只是因为在看到包公大殿时感动至深,触景生情。网民随即反问“在包公面前能触什么景,生什么情?”还有网民直言:“她若没有窦娥冤,怎会扶栏哭青天。世上若有,万口铡刀忙不闲。”

 

随着影片广传,不少人涌到开封包公像前集体“申冤”。他们有的跪在包公像前磕头,有的泣不成声。其中有女子举着写有河南省洛阳市一涉黑案嫌疑人同名的“李伟平冤”的牌子,格外显眼。不少网民留言感叹这现象突显中国司法不公不义,受苦老百姓难以生存,“人间若有公理在,何须跪地哭青天”、“在上访和上诉之间,为何选择了上香?”由于俨如中国哭墙,3月14日,很多网友预测,包公祠可能会被关闭。第二天,就有网友发帖说,越来越多的人仿效到包公祠喊冤,包公像已经被连夜搬走了。

 

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哭庙”。果不然,当局下令关闭,入口大门不仅被上锁,现场甚至有武警监控。据网民拍摄的照片显示,包公祠放置在门口的告示牌写着:“景区内部因施工维修,暂停开放”,同时附注公告日期为3月16日。网民纷留言嘲讽“包公祠也被了”、“估计全国的包公庙都要拆”、“完了,包公成境外势力了”。

 

网友纷纷讽刺中共当局,“做贼心虚。”“天大的笑话。”“这是打了谁的脸?”“含冤莫白,投告无门。”“到包公祠喊冤是何等的绝望!”“解决不了你的问题,但能解决包公祠这个问题。”

 

还有人调侃:“下发通知,各地紧急摸排具有申冤功能的神仙名人,建立台账,专人盯防。”“直接改成信访办。”“狄公墓,海公墓,于少保墓瑟瑟发抖中。”“东岳庙的速报司,杭州汤阴的岳王庙,这都悬了。”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有网友留言:“可悲可叹,民苦、民冤只能跪哭前朝包青天。”“百姓找不到申冤的大门,只好去向千年以前的清官去哭诉。”“司法悲哀啊!冤民遍地都是。”“冤案多的没处申诉了。”

 

还有网友对此作诗:

 

双膝跪地手扶栏,嚎啕大哭为哪般。

倘若没遇不平事,谁会长啼在庙间。

 

身在堂前心有冤,魑魅魍魉藏人间。

三口铡刀今犹在,不见当年包青天。

 

又有诗云:

 

包公辞世已千年,女子跪哭祠堂前。

不是人间少冤屈,可悲后世无青天!

 

中国知名学者在微博上对此回应说,跪包公,那是相信公正的在天之灵尚存;跪贪官,那是对公平不再存在的无奈;呼吁什么都不跪的朋友,那是对走投无路的处境没有感同身受。

在 “包公”成了敏感词后,于建嵘说,自古至今,包公都是敏感的。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冤假错案,包公也就不会得到民众香火。而在官场中,有一个包公,其它人如何过?所以,必须敏感。

 

作者刘叁刀在其微信“刘叁刀发表文章《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他们连夜搬走了包公像》,文章说,哈尔滨费了天大的劲才把文旅事业带火,没想到开封独辟蹊径,让喊冤叫屈的人们带火了。这么多人跑到包公祠喊冤就很魔幻,现在包公祠封了就更魔幻了。

 

刘叁刀的文章说,包公祠成了老百姓冤屈诉苦的打卡地,老百姓为什么要去包公祠去哭诉?跪哭包公祠的人当然知道,包公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不同的是,包公那里允许她们大哭一场,哭尽心中伤心事,说尽心中万般冤。这不仅是一个个体事件,更是社会情绪的集中反映,折射出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迫切呼唤。就像这两天,河北三个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因为是未成年人,有很大概率不会被追求刑事责任,这引起了无数网友的痛斥。唯有不断地推进司法公开、公正,才能消解掉这些跪地痛哭的声音。否则的话,现代人跑到千年前的包公祠去哭诉,打了谁的脸?

 

作者如是之观在其“如是之观”发表文章《包公祠前的哭声,为何如此引发共鸣》,文章说,女子在包公像前痛哭的事情发酵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包公像前,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嚎啕痛哭,有的人还举着牌子上写着“冤”。大家为何来这里喊冤呢?无非是看到了一种新的途径和希望,希望通过这个热点的事件能够帮助到自己,希望自己的事情能够解决。大家可能觉着搞笑,但是这真的是无可厚非。现在如果有人在大街上举着“冤枉”,还有几人停下脚步,会有几家媒体前去采访,即便有良心的记者采访了,报道能够发表出来吗?

 

如是之观的文章说,社会有自己的救济体制,有公安、有法院、他们都挂着“人民”二字,他们是在为人民执法。老百姓,人民遇到问题了,找他们才是最佳的途径。这两条路走不通,不是还有信访部门吗?我国的救济体系其实很完备的。既然如此完备,为何老百姓去求“泥菩萨”呢?毕竟有“真神”呀?求“真神”多好?为何大家舍近而求远呢?如此荒诞的一幕,也在拷问着我们的依法治国的理念。我们需要清明有效的司法体系,需要守住社会的底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理念必须深深植根所有法治体系公务人员的心中。不期望你们都是包青天,但是希望你们有良知,因为你们办的不是案子,是每一个人的人生,拜托你们求你们为老百姓秉公执法,让老百姓少去庙里哭泣。

 

作者家传研究员在微信公众号“时代乡贤v”发表文章《本想哭庙求公正,岂料包公被强搬》,文章说,如今朗朗乾坤,怎么会有人去包公祠喊冤呢?很可能,人民是受了三十多年前台湾电视剧《包青天》的影响,以为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生活中遇到不公,便慕名而来。可怜的是,天下何处可避秦,这终究仅是个虚幻的想像。

 

家传研究员的文章说,但“哭庙”这个事情,领导加以高度重视是应该的。朱明朝代,江南苏州一带中产阶级的书生们,每遇官府行不法之举,便聚集文庙,作《卷堂文》,向至圣先师孔夫子哭诉,更有可能召集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告。因此,在官府眼里,这些读书人是一股不稳定力量。官府偶有不法不公之事,辄被书生们杯葛,可讨厌了。但毕竟朝廷要做出重视读书的样子,总不能把孔子像给搬走。到了满清,这事就简单了,哭庙涉嫌“张皇摭拾”,意即动不动找事破坏团结稳定,直接兴起大狱。现将包公这个不稳定因素控制起来,像不像?

 

作者项栋梁在其微信公众号“基本常识”发表文章《不存在的包青天,靠不住的大老爷》,文章说,在网络热传的痛哭伸冤视频里,包青天其实并不存在,而在现实中,官方也并不允许真的有一位聆听受理群众冤屈的青天大老爷存在。即便是在历史中,也并不存在一个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包青天。自始至终,包青天都是古代受皇权压迫的百姓想象编织出来的一个近乎于神的形象,寄托的是中国人对正义、平等的美好期待,可惜,这种愿望在包拯去世近一千年后仍然没有兑现成真。

 

项栋梁的文章说,有没有一尊塑像在这里并不重要。最初跪地痛哭的那位大姐是投告无门之后向她观念里的正义之神包青天寻求情绪释放和慰藉,而后续模仿痛哭的访民们则是希望借此引发关注,再由现实中的官员们来解决诉求。而这一点,正是现实的官僚体系所绝不能容的。

 

项栋梁的文章认为,包青天,只能活在戏曲里伸张正义,为秦香莲主持公道,但凡他想穿越到今天发光发热,分分钟就会沦为访民。事实上,包青天不仅只能活在戏曲里,他本身也是诞生在戏曲里的。宋朝历史上的确有包拯这位官员,也的确担任开封府尹,但他并不曾做过任何铁面无私斩驸马的事迹,更不是无敌神探包青天,甚至他在开封府尹任上很可能没有主审过任何案件。你能想象一位首都的市委书记亲自升堂断案?县令,以及县令之下的官吏,才是古代升堂断案的主力。一切都是人们的美好想象,从一千年前到现在,人们一直期盼着青天大老爷来主持公道,却从来只能在戏曲中得到满足。是时候放弃对青天大老爷的幻想了。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