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北大副书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不宜否定

2018年07月05日 20:11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转自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中国自50年代到70年代发起多批次””运动,组织城市到农村工作定居。运动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高潮,累计约1600万城市”知青””下乡”。一般认为,这场运动对无数青年个人命运,乃至中国城市发展、科研教育都带来了恶劣影响。

近日,教授就业问题撰文建议启动”新时期上山下乡工程”,他提出要选招200万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公共服务人员和”村官”,并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给予特殊补贴每人每月40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总计支出为2年2000亿元左右。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北大副书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不宜否定
北大常务副书记于鸿君。(网络图片)

于鸿君1963年10月生于内蒙古,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于鸿君在文章中指出,目前全国共有86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同时,2000多万失业农民工同样需要就业,但是今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只有900万。他说,如果大学生得不到充分就业,不仅是家庭的重大损失,也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做好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

他在文章中建议,选招200万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公共服务人员和”村官”,也可以安排大学生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工作。每人同时联系一户村民,帮助其脱贫致富。他称,每批大学生下乡期限可安排2年,期满可以返回重新参加毕业分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给予特殊补贴每人每月4000元,总计支出为2年2000亿元左右。

他声称,启动”新时期上山下乡工程”,可以一举多得,体现突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和文化效益。可以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有效锻炼人才队伍,也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人才缺乏等问题。

于鸿君:”上山下乡”利大于弊

对于毛时代的”知识青年”,于鸿君表示不宜全部否定。他称,这个运动”客观上形成双向互动式教育,他们(知识青年)也改变了农民,如生育观念、卫生习惯等,甚至能够改变农民子弟的命运。”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虽然当年很多知识青年付出了青春,”把一代人毁掉了”,但如果把运动”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看,放在国家、民族发展的大格局中来看,则是十分有益的,至少可以说利大于弊。”他声称,”上山下乡”让青年”了解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后来回城有所作为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微信公众号”双一流高校”)

网友评论
“那就让官僚和央企领导带头喽!”

“你咋不建议启动新时代文化大革命运动,先从批斗北大教授开始。”

“请以身作则,你和你全家先去待2年,不得有任何行政职务。”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