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北京新东方副校长谢强:为胡鞍钢提高英语提三建议

2018年08月05日 7:28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转自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自从清华胡老师的演讲视频在网上风靡之后,我们新东方较差的同学纷纷提升了信心。当然,这里面也混杂个别虚无主义的情绪,认为英语差一些,出国留学可能不行,但在清华当个老师也是可以的。

我认真听了胡老师的演讲片段,提仨想法啊。

一、语音不地道可以接受,但要确保读音和语法的正确性

以前也听过胡老师接受中文采访,中国话说得也很有自己的风格,听了英语两相对比,一个味儿。建议首先是把地方口音去除,先把普通话说好。我记得读大学时,我们的同学念英语都是儿话音,老师纠正我们,我们抗议说,我们发的是美音;江南来的一位眉清目秀的男同学,拒绝回答老师提问时,曾经把自己“失声”了说成“失身”了,结果另一个同学大声质问“谁干的?!”中文还没有说溜,英文是会受影响的;普通话说到位了,英语语音提升会更快些。

胡老师的问题还不是“腔调”,是发音不准确。比如,他在提到US()这个单词时,由于习惯性地拉长声(可能是当领导当得过于自信)加之把S这个字母发音从小开口的es发成大开口的ass,硬是把US说成了your ass(你的屁股)。胡老师长期在中美两国论坛交流,US这个词应该常说,这个毛病还是要改的。类似的问题还有。Before,第一个e要发小一的音,是“比”fore,不是“北”fore,否则外国朋友会在ba这个字母组合里搜索单词,一时间又找不到,于是胡老师的宏论就没能深刻理解。failure,失败这个词,重音在前,使劲读“非”,别使劲读“粒-儿”。有一次短期培训,我在沃顿商学院里听过几名印度教授讲课,他们的嘴被大胡子挡着,说话污涂,但不得不说,他们从不把单词读错,听两天也就适应了。但是如果胡老师把音读错,每一天都用新的错误读音挑战听者的词汇认知,听多少天都难适应。类比一下。一些搞人力资源的人,如果英语基础差,容易把excel表的某张表sheet,元音发长一,念成shit(屎),发一的时间过短,就不好了。你想像那个场景,HR领导对小秘书说,快把你的那几个shit找出来,谁不崩溃呢?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胡老师真正的问题是语法。人口语表达和写作表达,就是三个永恒问题。一是名词单复数和加冠词问题;二是动词时态问题;三是主谓要保持一致。英语叫形合语言,形式上要一码扣一码,说1倍,是1time,说4倍了,那就要复数了,就是4 times;主语是中国,首先,国家名不能加冠词the,其次,谓语必须是个动词,不能用名词success,要用动词succeed,还要想,当你说succeed的时候,到底是现在呢,还是过去或将来呢,这就是时态问题;更复杂的是,如果是现在时,由于中国是第三人称(不是我不是你,是他)又是单数,succeed就要加s;还有更复杂的,中国现在成功了吗,如果谦虚地说,中国还没有成功,成功是一种美好愿景,也就是与事实相反的话,还要使用虚拟语态。用虚拟时,还要想是和现在还是和过去或将来相反,配合不同的时态。这一系列思考,是中文不需要的,中文是意合语言,只要意思能理解,就行了,“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把概念放出来,大家自己去感受。语法有各自的规矩,中文这里,可以自由发挥,像泼墨山水;英语那里,就要像人物工笔,连根汗毛都要画出来。

胡老师以下这三句英语,语法错误过于严重,还是要摘录出来,警示正在初学语法的小学高年级同学吧:

If the China success, the world success.

If the China failure, the world should be failure.

Before international crisis, US GDP is about 4 time that of China.

二、要善于利用资源去学习语言

胡老师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刚好我业余也爱读一些社会科学的书。但我发现,也许是翻译水平,也许是英文本身逻辑性强更适合说明阐述,英文原著都比中文译本更容易理解。举个例子。笛卡尔写过一本《谈谈方法》,中文读起来有点难,读英文就顺。再比如,我因为恐惧飞行,以前总读飞机原理给自己壮胆,但明白得有点似是而非,直至多年前我在奥地利航空的飞机上的杂志里读到一个英文小段,一下子就读明白了,极大地提升了我坐飞机的勇气。

我想,中英文双语阅读对社科研究是必要的。从胡老师口语表达的水准来看,英文阅读的能力或者说英语阅读的总量不强。而您拥有的语言环境真是令人羡慕,无论是清华这个顶级学府,还是各种国际交流,您比我们的学生拥有太多的条件去学习语言。

教您一个办法。我2004年给申花俱乐部英国主教练威尔金森当翻译时,每天从康桥训练基地返回市内的路上,我都抓紧十来分钟给老爷子读一段英文,让他给我挑毛病。我读英文真正懂得抑扬顿挫是那时候才悟出来的,离我从北外毕业已经8年了。我觉得您应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三、降低身段,自知才有畏惧

确实,我也很难想象,胡老师您会真的坐在一个美国友人面前,说:“我的英文很差,下面我读一段,麻烦您帮我挑挑错儿。”您在央视采访中论证超英赶美时的大义凛然舍我其谁,实在是体现了前段时间北大校长的理念-“质疑不能产生价值”,既不质疑别人,也不质疑自己。我当时就想,谁说有清华北大之争,本来就是一家。

只有您不质疑,觉得自己老好了,才敢于走上讲台,用着broken English侃侃而谈,但分您稍微觉得自己英语不行,都会安排个翻译,或者把英文演讲词准备得更准确、背得更熟练。比如吧,我多少也会弹两个钢琴曲子,但都是年轻时跟着我表姐屁股后面学的,只是能弹成个调,一生只会两段;拥有这样的自知,即使一架明晃晃的钢琴就摆在我面前,再有众多人唆使,我也不会真的把屁股放在那张琴前的小凳子上。

有不足没关系。我爱国,我希望祖国强大,即使我发现了国家还有不强大,我也不会惶恐,我依然爱她,力有所及时,我会去建设自己周围的那个小角;我也喜欢英语这个饭碗,我四十好几了还跟学生一起做题,因为我还想不断通过做题发现我的问题,语言不可一日松懈。我没有胡老师的盛誉之下,所以这也可能是我孜孜以求的动力。

但我想提醒胡老师知微见著的道理。前两天我看了一个美国影片叫“解放”,讲一个美国人从延安时间就追随我们一直到文革结束,中间有大富大贵,但也有蒙冤入狱。他老了回到了故土美国,回忆当年的疯狂,记者问他,现在看起来是如此疯狂的事情,您当时为什么没有意识,甚至长期为动乱推波助澜?他说,因为在大多数人生活还不宽裕的中国解放初期,我在北京住着外国专家公寓、每月拿着一百多元的工资,过得太幸福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我只知道顺应上面的要求,失去了独立的判断。他讲这些话的时候,眼神呆滞。

既得利益,包含着很多东西。我们这些活到了中老年的男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既得利益,工作的、生活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作为一名学者,我觉得胡老师至少应该放下一些技术的既得利益,放低身段,谨慎求证,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您的普通话会越来越标准,英语会说得越来越准确,观点也可能越来越客观。到时候,等您老的那一天,才可以面对自己的人生吧。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