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为什么美国年轻人也穷却有点自得其乐

2020年07月30日 21:35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知乎 作者: Yifan

我今年24岁,在待了四年,今年回国工作。虽然没有在生活过,暂不能对是否自得其乐这一命题做解答,但十分想谈谈我自己对于的一点看法。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难免把身边的人当作锚定物,看到自己比别人过得好,会觉得幸福觉得得意。看到自己比别人过得差,会沮丧也会有想发奋的愿望。

这作为社会性动物的基本常理,是存在的。但是我自己有一个理论,在所谓的好和差之间,当这个区间拉得过大的时候,所有的比较都失去了意义。

如果你没看懂上面这句,我给你打个比方。比如你开的是奔驰,一起等个红灯,你旁边的人开的是桑塔纳。虽然讲出来比较俗气但是你确实那一瞬间自我感觉挺好的。倘若是一起等红灯,你旁边是一老太太,拉着一个烂板车。她确实不如你,不如你很多,但你能从这种比较中得到幸福和快乐吗?

更别说如果你左边停着布加迪威龙,右边停着烂板车了。你在中间你有个屁的快乐。只能感叹一句魔幻现实魔幻现实。

我,作为中国社会中间那一波(感性定义,不要纠结这个)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对抬头仰望的那一批人已经完全做到了心理舒适。知乎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不太会仇富,有比自己过得好的多的朋友也能舒服的相处。嫉妒,仇富这些词早被打磨平了。

但是我看见后浪这部片子时,我也真实的不舒服。我的不舒服不是说我有多恨那些满屏的布加迪威龙,而是这么一个街道宣传片,把拖着烂板车的人和开着普通车的人都摘掉了,就留了满屏的布加迪威龙,然后说,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街道。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如果你有心,向下凝视,就像一个黑洞一样,而且是被我们选择性盲目已久的黑洞。题主一定是从小被保护得很好,对于这些事情或许是真的没有留意过没有看见过。

我的高中是在我们那儿的县重点读的,小地方,班里还是以农村苦读上来的学霸为主。所以就算那时没出社会,我也能认识到就算同在一个教室里读书,有些人生来就得背负许多许多。他们坐在那里,是在真真实实的改变着命运。

那年我们班的一本率96%如果人生的赛场这个就是终点站了的话,那该多好。但是现实里这个社会却越来越变得脱离‌‌“努力就能改变命运‌‌”这个朴素的道理。

基尼指数早已大得裂开,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摸得着。这就像是生活在同一片水域里的鱼,你不用看农科所出台的水质报告今天水里的氮磷钾指数是多少,但是这水质在变差你能感觉到,因为你快无法呼吸了。

而且人,对于社会信息的接收处理其实比你自己想象的还要敏感纤细许多。许多人身处中间不快乐,往往以为自己只是因为向上看差距太多而又无法追赶。我们流传的那句老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个语境其实就是说你的痛苦都是比上而造成的,当你无法缓解这个痛苦时比下你就舒服了。但这个是有问题的,就是我上面说的,一个正常人不可能因为他比一个拉烂板车的老太太过得好而感到幸福。你其实每天都在接受到所谓‌‌“下面‌‌”的世界的信息,这构成了你所处的世界的极大一部分。在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世界里这句话不成立,稍作修改应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愧。无法快乐。

我在英国的时候路上也会遇到工人,他们裤腿也有泥浆,衣服也不干净。我观察到他们有被太阳晒得发红老化的皮肤,手看起来也会糙。但是所谓阶级的体会远没有你在国内遇到一个劳动人民时那样强烈。

如果你好好的正眼瞧过一个我们国内建设城市的。油腻结块的头发,晒得黧黑得脸,肝不好而发黄的眼睛,长期过度劳动而变形的手指关节,裂开的指甲里面满是黑泥。这些都很常见。

我知道,不论是英国还是中国的工人们,他们的一生基本被铆在这个位置上了,阶层固化的问题大家都挺严重的。但是,上述的那些不体面的问题带来的影响比不体面还要不体面。不仅仅是说在有阶层流动的机会时,他们扭曲的双手和糟糕的肝脏会让一个招聘文员的雇主拒绝他们(假定他们识字)更在于就算留在原有的这个阶级,英国的工人们能安安稳稳的留一辈子。但我们的工人在自杀式的工作下职业寿命很可能提前45岁就结束。45岁之后他们失去收入有一大家老小等着吃饭自己还一身病,能怎么活?

我的本职工作是景观设计,也学了一些城市规划。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我很想问一问如果我国的各行各业存在一个设计者,这个设计者为什么这么不考虑‌‌“可持续性‌‌”呢?就算养韭菜,割完这茬也要考虑留个根,施点肥等下一茬。底层人民实际上的使用情况类似于‌‌“耗材‌‌”。

而且不管是同坐地铁上,还是走路面对面碰见,他们都好像成为了‌‌“第二种人类‌‌”,完全隔离了社会交流的第二种人类。在英国遇到工人时,我也很习惯的把眼睛挪开,躲避目光交流,仿佛看不见就是最大的礼貌。但是人家朝你乐呵一笑,还比了一个请的手势。更别说坐在教室里上课,旁边工人正好在砌墙,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们老师聊天了。

他们不是因为生来是英国人,所以自带那扯淡的英伦风范绅士风度,从而看起来比我们国内的工人体面。而是,他们的工地配备有完善的洗澡间(路过从外面看到了他们的板房,内里一应俱全,整得相当好了),他们一天工作八小时就能保证生存,所以不用干12个小时搞到关节变形。他们干活可以不必追求速度(慢是皆有体会),我还总在超市碰到他们下午茶时间来买咖啡什么的。他们下班后能在社区里找到正常的免费娱乐场地,我打乒乓球老遇到他们(为国争光时刻)。

国内媒体就更可笑了,‌‌“地铁遇到,TA竟远远躲开‌‌”/‌‌“地铁遇到农民工,TA这样做了,赢得全车厢一众喝采‌‌”/‌‌“地铁遇到农民工怕弄脏座位席地而坐,这就是素质,喝采!‌‌”这样的新闻看得不少吧?为什么从来都是绕着最表浅的那层打转?为什么他们都默认了我们的劳动者就该是满身污渍加臭气的形象。抛开本质问题谈道德,是最媚俗的道德。他们从来不去诘问资本家为什么不给工人们提供好一点的工作环境。不去推动行业的进步,只要给工人们提供一间供应热水的洗澡间,让他们下班后挺起腰板,干净清爽的走进地铁,这花得了资本家几个钱?这问题的本质不在于你我的道德感高低,你必须承认,如果一个人满身污渍臭气的走进来,你大概率是会躲的。如果他知道给别人带来的难堪,还掏出个塑料袋席地而坐,那更加令人心碎。凭什么要我们的劳动者在道德上成为圣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媒体讨论这样的道德是没有意义的,资本家哪怕能有那个怕妨碍别人而坐在地上的劳动者的千分之一的高尚,都不会产生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很多关于贫富差距的讨论,就犹如走在路上碰到工人,不自觉的避免目光对视的我一样,那些人‌‌“被看不见了‌‌”。被自动隔绝出讨论了。

你看到大家所讨论的贫富差距,只在于从我,到最富的这一个区间。因为这个区间被拉得过大,感到焦虑,愤怒。也许你是能很好的消化这一区间,所以你感到疑惑为什么他们不能。

我作为同样对这一个区间有比较好的消化能力的人,建议你把另一个区间也看上也体会上。我们不要因为忽视而沾沾自喜,我们不要被异化成甚至能从这种畸形的比较中得到快乐,我们不要把这玩成一个零和游戏,我们不要用今天杀死明天。

我们奋斗的目标应该是让这个区间越来越小。

————————————————————

解禁后的一点更新:

禁言期间回复不了评论,私信,甚至不能回关。谢谢与我讨论的每一位朋友,尤其是许多劳动者们在评论区给出的亲身经历,感谢你们的分享,每一条我都会去手动置顶,欢迎移步(仅限亲自答,所有‌‌“我觉得‌‌”‌‌“我听说‌‌”不予选录)

太多的不能说,看完评论区只能给朋友们再分享一丢丢:

1.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我们归根结底钱太少了。我不同意。因为按照6亿人月收入不足一千来算,这句话的反面就是……所以不是总量的问题,是头重脚轻的问题。

2.说他们的‌‌“牺牲‌‌”是不可避的,是实现大梦必须的。我不同意。因为他们能健康的工作到60岁再退休比45岁报废对家庭,对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更优解。也许过去我们就是人多到能把人当耗材用,但是以后的情况已经不允许了,不该省的不要省,到最后这笔帐还是我们的下一代来掏。

3.说他们的待遇上来了,中产的生活品质就要下去了。我不同意。因为剥削他们的受益者并不是中产。一个马云就算挣1000亿,他个人的消费能力顶天也就那样,顶多开枝散叶生20个孩子继续替他消费,但是如果这1000亿分给一亿个工人了,他们对社会的消费贡献会比一个资本家来的更大。中产同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会越来越好,实业也会越来越兴旺,所有人的生活都会越来越好。反之,看看现在的资本家拿着钱都干嘛了,实业有变好吗?

4.说我们跟英国比不公平,有历史包袱在。我部分同意,从新中国建国算起,我们从那样的起跑线跑到了第二名,不容易。但也是时候考虑怎么样把这场长跑可持续的跑下去了。

5.说我们心态应该转变。我同意。做景观设计的,总会在设计里去想怎么增进一个社区的交流(比方整点面对面的椅子啊,会相遇的小空间啊这种)这方面有很多的研究支持,一个交流度高的社区更加的可持续。有些隔阂不是你本愿去造成的,设计的暂时还有问题,但我们不要背上包袱,去成为那个主动day hi的人吧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