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失败者的中国故事

2021年08月08日 22:16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叫虱 作者: 老虱

去年,电影《夺冠》上演之际,围绕‌‌“郎平是不是伟人‌‌”这个问题,我和一位朋友爆发了一场争论并互相拉黑了对方。

他说,郎平是一个伟人,《夺冠》这部电影一定要看。不看就是不爱国。

我说,‌‌“伟人‌‌”这个帽子不能随便戴。郎平只是一个排球和教练,对人类和中国的历史进程没有任何影响。哪怕是别人掏腰包请客,《夺冠》这部电影我也不会去看。

我认同女排精神曾经感染激励过一代人,但是,在我看来,女排故事更适合拍成不赚钱的非艺术类的纪录片,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排球训练和比赛能提炼出多少艺术审美价值。

如果提炼不出艺术审美价值,为何硬要编成剧本、拍成电影,把大家哄到电影院去感动一回?我看电影的唯一目的是审美,而不是感动。我不想被某些带着商业目的的导演,利用民族情怀的大旗,煽情赚票房。

事情过去了大半年了,我差不多都忘记这部电影和这场争论了,直到前几天甘肃发生的那场惨剧。

2021年5月22日,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第二天凌晨,救援队在山上找到了黄关军的遗体。在他的亲人朋友们悲咽痛哭之时,绝大多数才知道,在这些马拉松比赛遇难者里,有一位年轻的聋哑人。

1岁那年,因为打针失误,黄关军耳朵失聪。从此,命运被改道。他告诉记者,那些年,‌‌“我想读书,我想成绩好,想去读大学,可是老师讲的我听不懂,上学时跟不上学习,每晚都急得大哭。‌‌”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我们不难想象他的内心曾经经历过怎么的挣扎。初二那一年,他不得不辍学。然后,打工、失业、当外卖小哥、饭店服务员……一直默默无闻地活在社会的褶皱里,从未赢得过任何关注。

由于又聋又哑,即便是同家里人,黄关军都很少能沟通。独自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饱受孤独折磨的他,把跑步当成了最好的宣泄。‌‌“寂寞一个人‌‌”是黄关军给自己取的网名,个性签名是‌‌“寂寞长跑‌‌”。

每天,在村子里,他闷头一跑就是十几公里。如此巨大的运动消耗,却只能靠吃泡面补充能量。清瘦文弱的他明知自己这辈子注定与冠军无缘,却从不放弃挑战自己。

这一次在甘肃马拉松惨剧中,唯有他无法呼救。在被无声的绝望吞没之前,他都经历了什么?心里都想了什么?我简直不敢想象。

在短短三十四年的人生中,聋哑残疾的他固然没有为国家做过什么贡献,但也未沦为国家的负担,而是独自撑起了一片寂静无声的小天地,把跑步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直至败给极端天气……

三十多年前,女排在奥运会上夺冠,我激动得在父亲单位会议室的黑白电视机前跟着大家欢呼流泪。那时候的郎平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随着阅历、见识和知识的增长,我逐渐不再把奥运冠军和金牌太当一回事了。

几年前,游泳冠军孙杨被杭州市政府重奖几百万元,我非常愤怒:‌‌“凭什么用纳税人的钱奖励他?‌‌”

前年,孙杨被禁赛,我一点都不难过,因为那是孙杨个人的耻辱,不要绑架这个国家。

邓亚萍赢得的金牌估计有几十公斤重,但是,功成名就之后的她一个人就败光了国家二十个亿。这些钱可以为西部山区的孩子们修建多少橡胶跑道啊。现在,我对她已经毫无敬意。

我一度非常喜欢乒乓球冠军王楠。那一年,他们夫妻在日本宾馆打开所有水龙头大放水,说是要以此举来报复日本侵华罪行。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为她感到脸红害躁。

如今,我已经不再崇拜冠军。我甚至认为,拼搏精神绝不仅仅属于奥运场上的胜利者。在奥运比赛之前,哪个运动员和哪支队伍不是艰苦训练?一旦进入奥运赛场,哪支队伍和哪个运动员不想奋力夺冠?哪个运动员和哪支队伍不是一分一分地拼?胜利了,就有拼搏精神。失败了,难道就没有拼搏精神?

在我的眼里,黄关军的拼搏精神一点都不比郎平的拼搏精神逊色。时至今日,我们千万不要再天真地以为,金牌数量越多,便意味着国威越大。中国人的民族自信不应该再继续被捆绑在体育金牌上。

2017年春节,我走出国门,来到了东南亚。在柬埔寨机场,看到了让我愤怒的一幕:柬埔寨海关工作人员只针对中国大陆来的游客强收小费。

更让人无语的是,中国人越多的时候,越会被海关张嘴要小费。一是因为人多,一次性多开几次口,总额相当可观。二是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团结不起来,会一个接着一个地乖乖掏出20-100元不等的小费。

最让我感到羞耻的是,在这个赤裸裸的国别歧视面前,大多数国人都没有脾气。

我开始怀疑,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大?金牌再多,别的国家该怎么看我们,还是怎么看我们,不会因此有丝毫改变。如果我们眼中民族强大的象征,在别的国家眼里,仅仅只是一项娱乐活动,那么,这种自信几乎等同于自嗨。

很多人认为,金牌能提升民族凝聚力。那我不禁要问:因为在奥运会上中国收获的金牌多了,在单位里,你难道从此就不再和同事争名夺利?不再为年底奖金争的面红耳赤?

提升民族凝聚力,靠的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通过改善用人和竞争机制,培育团队精神,让颜宁们不再出走,而不是一边为奥运金牌雀跃欢呼‌‌“中国雄起‌‌”,一边极力排挤身边那些不与自己一道随波逐流的、比自己优秀的人。

我们是否有必要思考一下,本该只是一项娱乐的国际体育比赛,是否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为了它而举国狂欢或沮丧吗?某位导演有必要为一个奥运会冠军或教练专门编一部剧本、拍一部电影吗?

我们热捧奥运冠军,却普遍冷落、漠视了同样付出辛劳汗水,同样斗志昂扬地奔赴赛场,同样努力拼搏到最后时刻,最终却由于对手太强大而痛失金牌的其他奥运项目参赛队员。

比赛结束,冠军们赚得盆满钵满,一夜暴富。那些付出了青春,荒废了学业,最终却失败的运动员们,在伤心落泪之后,有如一粒尘埃,从此消失在芸芸众生中。礼遇冠军的同时,也应该善待奥林匹克竞技场上的失败者。这才是检验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已经过了那个需要用体育金牌来证明自己,用奥运冠军给国民打强心剂的时代了。到了应该让体育回归它本来意义的时候了。

与其为奥运金牌砸巨资,不如把钱省下来用于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推广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为千千万万个黄关军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训练条件和生活保障。

要说感动,从那些一辈子都难以指望出头的人生竞技场上的‌‌“失败者‌‌”身上,同样可以挖掘出很多感人的故事。他们在逆境中隐忍坚毅、甘于平凡的精神,同样是我们这个民族非常需要的。

讲好中国故事,不应该忽视和遗漏他们。一个容纳和记录了‌‌“失败者‌‌”的中国故事,一定更加感人,一定能比奥运金牌和电影《夺冠》为中国赢得更多真正的国际尊重。

哪一天,如果黄关军的经历被拍成电影,我一定会去看。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