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专栏 - 纵横大历史:香港的故事第二十一讲 火山爆发

2021年09月01日 23:12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专栏 | 纵横大历史:香港的故事第二十一讲 火山爆发2012年“反国教”抗争中的学生罢课场景。

一、2014年的那场抗争是“雨伞革命”还是“违法占领中环运动”?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进行香港历史系列节目的第二十一讲《火山爆发》,带您继续回顾香港的过去。

在上一讲中,我们回顾了2008—2012年间香港的历史。在至关重要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的发生,曾一度使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在香港达到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峰。然而,就在同一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零八宪章》签署者遭到镇压,又导致香港人在心理上与中国渐行渐远,成为了此后香港当代本土主义思潮崛起的背景。在同一年,有别于传统民主派的激进民主派开始在香港立法会展开议会斗争。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本土主义和激进民主主义力量在香港都有很大的发展。2012年3月,随着建制派梁振英当选特首,香港已经处在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的前夜。

在讲述历史之前,我们还是先从近来发生的一件事开始说起吧。

去年12月28日,“团结香港基金会”出版了号称记录香港几千年历史的著作《香港志》首册。值得注意的是,“团结香港基金会”的理事会主席,正是现任中国政协副主席、曾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董建华曾表示,这本书有着“客观”、“准确”、“系统”的记录,还说“香港与国家命运与共,不可分割地命运相连”。除此之外,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组长谢伏瞻也曾对这本书作出评价,表示这本书可以达到“知香港,爱中国,积极融入国家大局”的效果。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值得注意的是,在描述香港人在2014年发起的雨伞革命时,这本书直接称之为“违法占领中环运动”。单单凭这一点,就不得不让人高度怀疑董建华所说的“客观”、“准确”、“系统”究竟有多少真实性了。(《董建华智库出版〈香港志〉 伞运被定性“违法占中” 仅称“六四事件”未提血腥屠城》,立场新闻,2020年12月28日)

那么,这场被香港人称为“雨伞革命”的社会运动,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呢?现在,就让我们走入历史中吧。

二、预演:2012年的“反国教”抗争

2012年“反国教”抗争的情形。(来自维基百科)
2012年“反国教”抗争的情形。(来自维基百科)

早在2011年,香港当局就曾表示将在中小学中设置“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2012年5月,在梁振英上台后不久,香港教育局就推出了一份名为《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指引》的手册。这份手册表示,政府将开设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在这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自己与国家同根同源,在历史、民族和文化三方面,彼此关系密切。”

不久后,根据传媒的曝光,香港浸会大学当代研究所在教育局的资助下编写了一本名叫《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的“国民教育”书籍。从内容上来看,这本书与中国的政治课课本非常相似。比如,教材当中将中共政权的统治模式称为“中国模式”,并在介绍“中国模式”时使用了“民本思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乃至“进步、无私与团结的执政集团”等词汇。而在介绍美国的两党民主政治时,这本书又用“政党恶斗,人民当灾”来形容。更为令人不安的是,在全书的34页中,只有1页用极其有限的篇幅介绍了所谓“中国模式”的缺点,而且整本书都没有谈及六四事件。这样一来,所谓“德育与国民教育科”的实质已经显露了出来——这实际上相当于变相的中国式政治课。

在这样的时刻,一批年轻的香港学生站了出来,向世人首次展示了热爱自由的香港年轻抗争者的力量。在这些年轻抗争者当中,有一个新兴政治团体展露出了头角,那就是成立于2011年5月29日的新兴团体“学民思潮”。“学民思潮”的召集人是香港汇基书院(东九龙)的中学生,当时分别只有17岁和15岁的林朗彦与黄之锋。这一组织的成立初衷,就是反对“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设立。随着“国民教育”书籍内容的曝光,香港民众的不满一触即发。根据2012年7月27日由《苹果日报》发布的民调数据,反对设置这一学科的受访者达到了52%,而支持者仅仅只有12%。两天后,上万人在港岛发起了名为“全民行动,反对洗脑,7月29日,万人大游行”的示威活动,要求当局撤回“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在这一天,学民思潮的成员作为队伍的先锋,游行到了位于港岛添马的政府总部。到8月,抗争的声势更为浩大了。约50名学民思潮的成员在8月30日这一天来到政府总部,宣布展开 “占领政府总部行动”,包括学民思潮召集人林朗彦在内的三名学生从9月1日开始,进行了连续56个小时的绝食抗议。随后,又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接力绝食。

在许多人绝食的情况下,大批香港人从四面八方向政府总部聚集。在9月1日,聚集在政府总部的人数有4万。而到了9月7日,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12万。人们在政府总部前绝食、演说,表达对所谓“国民教育”的反对。在这一期间,63岁的老教师韩连山持续绝食了140个小时,展现了香港人不屈的抗争精神。面对民众的怒火,梁振英选择暂时退让,在9月8日宣布在五年内将不会推动“国民教育”学科的独立设置。随后,学民思潮在9月9日宣布结束“占领政府总部行动”。在这场被称为“反国教”的抗争中,香港人取得了胜利。不过,这只是此后更大规模抗争的一场预演。

三、公民抗命,争取真普选:“占领中环”计划的提出

学民思潮的标志。(来自维基百科)
学民思潮的标志。(来自维基百科)

与“反国教”相比,此时的香港人正面临着更为紧迫的任务,那就是为争取特首和立法会的“双普选”进行抗争。如此前所述,在2003年的七一抗争中,香港人曾提出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实现特首及立法会普选的政治诉求,简称“0708年双普选”。中国人大常委会则针锋相对地在2004年发布名为“四二六框架”的决定,表示2007年不会进行特首普选,2008年也不会进行立法会普选。在这之后,香港立法会曾在2005年提议在2012年实现“双普选”。但在2007年12月29日,中国人大常委会又否决了“2012年双普选”的计划。根据香港《基本法》的规定,特首在理论上“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第45条),立法会在理论上“由选举产生”(第68条)。在《基本法》附件中则是说,2007年以后的特首和立法会产生程序如需修改,“须经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行政长官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然而,到了2012年,普选依然遥遥无期。在这样的情况下,香港人开始采用更为激烈的抗争手段。

2013年1月16日,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庭在《信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公民抗命的最大杀伤力武器》的文章,提出民众应该用占领港岛商业及政治中心中环的方式争取普选权。在这篇文章中,戴耀庭说:“要争取香港落实真普选,可能要准备‘杀伤力’更大的武器——占领中环。行动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违法地长期占领中环要道,以瘫痪香港的政经中心,迫使北京改变立场。要能产生足够的‘杀伤力’。”

戴耀庭的“占领中环”倡议,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和柴湾浸信会牧师朱牧民的响应。2013年3月27日,被称为“占中三子”的戴耀廷、陈健民和朱牧民发表了“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运动信念书。这份信念书这样说:“这个运动的目标是要争取2017年普选特区行政长官。我们认为这运动的成败取决于公民的觉醒。为要唤起公民的反思和参与,我们必须进行对话、商议、公民授权和不合作运动等。”信念书阐述了“占领中环”计划的步骤:“这运动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签署誓约、商讨日、公民授权和公民抗命。经过商讨日和公民授权后,此运动会对2017年特首选举提出具体方案,假如有关方面漠视公民的民主诉求,提出不符合国际普选标准的选举方法,我们会在适当时间进行包括“占领中环”的公民抗命。参与这行动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参与方式:一、支援那些进行公民抗命行为的公民,但自己无需进行违法行为;二、参与公民抗命的行为,但无需主动自首或放弃抗辩;三、参与公民抗命的行为,并之后会主动自首并于法庭不作抗辩。”信念书还表示,“我们期望最少有一万人本着良知的呼唤,按其处境投入运动各个环节,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占领中环信念书全文》,《苹果日报》,2013年3月27日)

四、大时代的揭幕:通往雨伞革命之路

2013年3月27日,“占中三子”的戴耀廷、陈健民和朱牧民发表 “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运动信念书。(来自维基百科)
2013年3月27日,“占中三子”的戴耀廷、陈健民和朱牧民发表 “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运动信念书。(来自维基百科)

随着信念书的发布,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宣布支持“占领中环”的行动。2013年6月9日,约700人按照信念书提出的计划在香港大学举行了“占领中环”的首次商讨日,提出应将占领中环变成一场全民运动。另一方面,包括香港立法会中所有民主派议员在内的一批民主派人士,在同一年的3月21日成立了政治团体“真普选联盟”,提出了争取“双普选”的政治目标。在2014年3月9日和5月6日,又举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商讨日。在第三次商讨日中,戴耀廷等人宣布将发起民间公投,在众多政治团体和各界人士提出的普选方案中,选出一个实现特首普选的方案。2014年6月20—29日,超过79万香港人参加了这场公投,并以33万票的最高票数选出了真普选联盟的普选方案。这个方案主张,特首候选人只要获得1%选民的提名,或者得到政党或提名委员会的提名,就可以得到候选资格。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在香港的派出机构中联办曾在2013年3月27日表示,“中央政府落实2017年普选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2014年3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张德江又表示,中国当局采取“支持香港循序渐进,发展民主的立场”。但是,张德江也说“普选不能照抄西方那一套,否则水土不服”,暗示中共不会轻易允许香港拥有真正的普选。在这之后,香港建制派也动员了起来,在2014年7月3日组建了政治团体“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这个组织的成员和支持者以蓝色丝带为反对占中运动的象征,由此形成了香港人以“蓝丝”一词称呼亲共人士的传统。讽刺的是,尽管这个团体在8月11日声称,他们征集到了120万个支持反对占领中环运动的签名,但他们于8月17日组织的“反占中”马拉松运动,却只有区区1500人参加。

就在各方集结力量的时候,导火索被点燃了。2014年8月31日,中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著名的“八三一决定”,宣布了2017年特首的产生办法,表示到时将会维持现有的、由亲共人士占据优势的1200人选举委员会,并由这个选举委员会推选出2到3名特首候选人供市民普选。而有资格变成候选人的人,则需要得到选举委员会超过半数成员的提名。也就是说,经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到时能够成为特首候选人的人,必然会是几个符合中共心意的人士。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谁当选特首,最终上台的都会是建制派人士。而香港民众则只能获得一个所谓的“普选”虚名,根本没有可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第二天,也就是2014年9月1日,曾发起2003年七一大游行的团体民间人权阵线宣布发起以黄丝带为象征的“还政于民,落实普选”行动,呼吁市民佩戴黄丝带、争取真普选,随后得到了全社会极其广泛的响应。至此,被称为“黄丝”的香港抗争群体已经展开了大规模动员。9月28日,大批愤怒的示威者走上街头,与警察在政府总部附近展开了激烈的冲突。

声势浩大的雨伞革命,就这样如火山一样地爆发了。延续到今天的香港全民抗争时代,在这一刻拉开了序幕。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