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专栏 - 绿色情报员:海洋升温失控 金枪鱼中枪

2022年03月17日 22:37 PDF版 分享转发

专栏 | 绿色情报员:海洋升温失控 金枪鱼中枪全球暖化加剧,从的渔场分布和汞毒浓度,投射出问题。

地球发烧有多失速?海洋最憋不住,给了即时的答案,2021年海洋热含量再次打破记录,暖化这一枪也打中金枪鱼,不但打乱了洄游路径,汞毒浓度也大幅攀升,赤裸裸上演升温危机。

2022年元月,国际团队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e Sciences)的气候报告指出,2021年海洋暖化创下新高记录,全球海洋上层2000公尺在2021年所吸收的热量与2020年相比,又增加了1.5×1022焦耳,海洋热含量增高率是半世纪前的8倍。这惊人的数字提供了全球暖化加速的直接证据。

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副教授张以杰指出,海洋吸收了90%以上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所释放的热能,海洋热含量从人类有纪录以来持续增加,热含量增加率提高代表海洋暖化速度加剧,海洋物理环境随着升温发生变化,导致物种分布改变和多样性下降,对于海洋生态系的影响层面非常广。

金枪鱼吹响暖化哨声

2021年海洋热含量再次创下新高纪录,金枪鱼也吹响气候哨声。(路透社)
2021年海洋热含量再次创下新高纪录,金枪鱼也吹响气候哨声。(路透社)

金枪鱼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鱼种之一,在各大洋吹响了暖化哨声。2021年秋天,英格兰西南部海域出现大量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俗称北方黑鲔鱼),60年来几乎在英国海域消失匿迹,有些渔民甚至一辈子没抓过,当地专家推测海水暖化是原因之一,使得诱饵鱼的数量和分布增加,大西洋蓝鳍金枪鱼跟着重返海域。

气候变迁改变了鱼类的生存地盘,张以杰表示,海洋环境条件与鱼类的成长、生殖、死亡、分布及洄游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海水暖化可能造成金枪鱼资源和渔场的变动。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张以杰研究团队把目光投向长鳍金枪鱼,餐桌上从罐头、生鱼片到寿司都有牠的踪影,南太平洋是最主要的捕捞海域,近10年来,每年总渔获量大约是8万公吨,超过90%渔获量来自延绳钓中国是最大的捕捞国,台湾、太平洋岛国也占有一席之地,不过,气候变迁悄悄埋下困局。

气候变迁打乱渔场分布

海洋暖化改变了金枪鱼的渔场分布,捕捞大国无可避免受到冲击。(路透社)
海洋暖化改变了金枪鱼的渔场分布,捕捞大国无可避免受到冲击。(路透社)

“水底下的溶氧和温度对长鳍金枪鱼分布范围的影响很重要。”张以杰利用渔业和海洋环境资料进行分布分析,“牠们偏好的栖地为海下100公尺溶氧量0.2-0.25 mmol/L,温度范围大约是13-22 ℃,再套用在未来全球暖化的海洋环境条件下,研究显示大约在2080年南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偏好的栖地范围会南移约5°纬度。”

这份研究去年9月刊登在国际期刊《海洋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随着未来长鳍金枪鱼往南移,研究预测南太平洋大部分国家经济海域的钓获率会减少,因为鱼的密度、丰度没有那么高,其中以新喀里多尼亚减少的程度最高,原本新西兰和诺福克岛经济水域的钓获率反而会提升。

暖化搅局不只打乱渔场,汞毒风暴也尾随而来。国际研究陆续揭示,气候变迁和过度捕捞导致鱼体内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包括蓝鳍金枪鱼和鳕鱼。联合国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在本世纪末最温暖的气候情境下,浮游生物的甲基汞含量会增加到2至7倍,中北半球的水域将成为鱼汞含量激增的地区。

2017年联合国将汞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甲基汞是汞在微生物作用下的甲基化产物,具有极高的神经毒性和环境污染性。“海水暖化让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甲基汞的生成速率比较高,水中浓度也会比较高。”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曾钧懋说,“甲基汞对中枢神经影响很大,一旦损伤就不可逆,终生受影响。”

从金枪鱼看见海洋汞污染

蓝鳍金枪鱼借由食物链累积体内的汞含量,从汞累积速率可推估海域污染情形。(美国罗斯大学曾恩湛绘制)
蓝鳍金枪鱼借由食物链累积体内的汞含量,从汞累积速率可推估海域污染情形。(美国罗斯大学曾恩湛绘制)

过去半世纪以来,海洋中的甲基汞含量和鱼体内的汞含量关联性始终未被解答,曾钧懋研究团队和国际科研团队联手找出答案,研究成果去年9月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以蓝鳍金枪鱼作为环境指标生物,发现全球海洋的汞循环和污染趋势,也证实自古以来“吃什么像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的不变真理。

曾钧懋指出,蓝鳍金枪鱼是长寿的高阶掠食鱼类,在大洋中广泛洄游迁徙,研究发现鱼体内累积了相当量的甲基汞,且浓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研究团队进一步建立衡量汞污染及食物传输的标准方法“鱼汞累积速率”,结果显示不同海域的蓝鳍金枪鱼的汞累积速率不同,同时每个海域的鱼汞累积率和海水、食物链底层浮游生物中的甲基汞浓度有正相关。

“蓝鳍金枪鱼的汞积累速率,反映了海水中甲基汞的污染状况。”曾钧懋说明,“我们的研究发现,地中海的汞生物累积率最高,再来是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大西洋。”

地中海的汞生物累积率名列前茅,曾钧懋分析,除了跟人为活动有关外,因为这里地处板块边界且蕴藏汞矿,在地震、火山地热作用下,汞进入海中的量就比较多,再加上半封闭的海盆和全球暖化效应,海温增加率也比较高。

北太平洋的祸端则指向污染大国,曾钧懋表示,这里位在全球汞污染排放最大的区域,亚洲是全球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汞量最多的地区,排放量占全球50%,中国大约占30%,这些汞经过大气传输到大洋,尤其向东传输到北太平洋,最后沈降到海里,另外,陆源的污染物也会经河口排放入海,而东亚海域升温远高于全球水平,海洋中的甲基汞浓度不容乐观。

永续渔业跟暖化速度赛跑

海洋持续升温,餐桌浮现食安风险,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也面临挑战。(路透社)
海洋持续升温,餐桌浮现食安风险,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也面临挑战。(路透社)

随着海洋暖化加剧,餐桌浮现食安风险,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也面临挑战,商业性鱼种的渔场版图将出现大洗牌。张以杰表示,气候变迁对于全球海洋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主要是管辖公约水域内的海洋环境、渔业资源及渔获量,以南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来看,目前中西太平洋渔业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措施为“禁止南纬20°以南的作业渔船数量超过2005年水准”,不过未来长鳍金枪鱼的分布范围可能南移,现行渔业管理措施也需要因应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讨论和调整。

金枪鱼属于高度洄游鱼种,气候变迁也会增加资源量评估的难度,仅管2021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调降4种金枪鱼的保护评级,其中,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从“濒危”改为“无危”,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从“极危”改为“濒危”,太平洋的黄鳍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则从“近危”改为“无危”,专家认为这些金枪鱼的保护力度仍不容轻忽。

“这有可能是渔业管理发挥作用,也有可能是渔业资源的资料掌握度和科学精确度提高,所以资源量有恢复的情况。”张以杰提醒,“这不代表我们可以抓更多、吃更多,因为跟历史未开发前的水准相比的话,资源量还是属于相对的低点。”

张以杰指出,尽管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在资源评估和制定管理政策时会考量预警原则,当中却可能存在局限,第一个局限是他们可能把气候变迁视为一般的环境压力,而不是独特的环境挑战,资源管理及保护政策的力道也会有所不同,还有另一个局限是,这些国际渔业管理组织的政策措施都是渐进式的改革,资源永续管理措施的调整、进程和规模可能赶不上气候变迁的速度。

气候变迁不断捎来坏消息,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指出,全球暖化使海洋的含氧量在过去50年间减少2%,当中以太平洋减少总量最大。中国研究团队去年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的研究显示,到了2080年,暖化将使72%以上的海洋没有足够的氧气,鱼类会随之减少,某些区域将因此面临食物短缺的危机。

“全球暖化造成海水溶氧的变化,的确会造成鱼类分布丰度的改变,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就是一个例子。”张以杰说,“针对气候变迁对于鱼类资源的影响,某些鱼可能会得利,某些鱼可能有负面影响,这可能跟牠所处的生态海域、生物特性有关系,也跟牠受人类捕捞的历史量有关系。”

张以杰指出,国际科学团队曾针对全球38个生态海域、大约124个鱼种进行研究,海水暖化导致有些鱼种在数量上有正向增加,有些鱼种则是负向减少,研究人员发现,大约有5个生态海域在气候变迁的情况之下,原本的最大可持续生产量,也就是最适的渔获量水准可能需要下修15至35%,当中以西太平洋、北东大西洋尤其显著。

面对气候变迁的复杂性和各种不确定因子,张以杰强调,不论是国际渔业管理组织或国内渔政管理单位都必须重视这个议题,因应气候变迁的速度,滚动式调整管理政策,这才是海洋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及海洋保育的正确方向。

撰文:麦小田 责编:陈美华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