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天下之将”乐毅

2017年08月05日 13:08 PDF版 分享转发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及社会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社会上诸子百家争鸣,诸侯彼此间不顾道义的相互争战,君不君臣不臣之事屡见不鲜,孔子所留下的“仁”道荡然无存。

然而在这其中,燕国大将乐毅曾经率领六国联军击溃强大的齐国,功盖天下。可是后来遭受诬陷,以致功败垂成,但他无怨无悔,对于误解他的燕惠王无生怨怼,此可谓战国群将的异数,现就将他的生平事迹娓娓道来:

生平

乐毅原为魏人,祖父乐羊曾为魏文侯之大将,曾率兵大破中山国,并因功受丰于灵寿。然而自魏文侯之后,魏国国事渐衰,历代国君不思振作,因此乐毅便离开魏国前往

赵武灵王非常赏识乐毅,然而却于“沙丘之变”中被害身亡,继任之赵王并不重视乐毅,所以他便返回魏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魏王派他出使燕国,燕国国君昭王雄才大略,并极为礼贤下士,对于乐毅他想以客卿之礼待之,乐毅深受感动,表示身为外人不敢承受此要职,愿身居亚卿,待日后立功再任要职。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联国抗齐 外交全才

此时东方之齐国国君齐愍王残暴成性,并狂妄自大,自称东帝,邻近各国诸侯都受到他的欺凌,怨声载道。燕国与齐国早有宿怨,燕昭王认为齐愍王昏庸无道,应是讨伐之时机,于是问乐毅攻打齐国之意见?乐毅回答说:“齐国是春秋五霸之一,地大人多,单独攻取不易,必联赵、楚、秦、韩、魏五国之力方能败之。”并表示愿出使各国共同伐齐,此时乐毅充分利用诸侯们对于齐愍残暴不仁,早已忍无可忍之心理周游列国,最后各国一致同意出兵伐齐。

燕昭王任乐毅为上将军,统帅赵、楚、韩、魏、燕国之兵攻打齐国。乐毅的大军先于济水之西(今山东荷泽)大败齐国之师,而后立即封赏秦、韩二国之军,使之回国,并派魏国攻取故宋国之地(今山东西南);赵军攻取中山国东部(今河北河间县),自己率领燕军直下齐国首都临淄其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一连攻陷齐国七十余城,齐愍王出逃。之后,各国军队陆续收兵回国,留下乐毅守临淄,继续攻最后之莒、即墨二城。

惠王猜忌 功败垂成

乐毅的战略构想是联合之国以最快之速度击败齐国之军队,使燕军能进入齐国各城经营,以安抚民心,他认为唯有真正得到民心才算真正征服齐国。

齐国首将田单使用反间放出流言说:“乐毅能在半年内,攻下七十余城,为何费了三年还攻不下两座城呢?实际上是想自立当齐王。”燕昭王听了却说:“乐毅功盖天下,就算封王也未尝不可。”从而派使者,要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的厚意,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只实现当年与昭王之诺,封昌国君。

然而燕昭王死后,其子燕惠王继位。田单知道惠王生性多疑,且任太子时曾和乐毅发生不愉快,就在次使用反间计,燕惠王立即改派骑劫接替乐毅的兵符,并把乐毅召回,而田单后来在即墨打败骑劫,并趁胜追击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乐毅之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受污不辩 大将之风

此时乐毅没多说什么,默默地到了赵国,燕惠王此时害怕乐毅心生怨怼将率赵国攻打燕国,于是修书派人送至乐毅言:“你何以报答先王知遇之恩?”乐毅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他首先回顾了往事,婉娩含蓄的表达了他受恩于先王,但鉴于往事不可留于燕,目的是为了保全昭王以及惠王之名声,此书语气婉转,语意恳切真挚。并已以伍子胥辅佐吴王阖庐登基,却不见容于夫差,最后落得身死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效愚忠、不愿屈死,并告知惠王为人要宽容,与人为善。

即使燕惠王托词误会,他依旧礼尚往来。末段以“臣闻古之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并勉励惠王效法先王。最后乐毅真的做到了不念旧恶并在有生之年中不断地修好赵国与燕国的关系直至老死。

后记

乐毅不单是文武双全,其周游列国,合五国之师大败齐国,其势是为战国时期之仅见,更是政治、外交之全才。三国时名相在其军事著作《将苑》中对于武将之将器有以下说明: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

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此天下之将。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曾自比为管仲、乐毅,或许乐毅就是诸葛亮所称的“天下之将”吧!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