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魏武大帝曹操】第10集 举兵抗暴 (音频/视频)

2018年06月18日 13:19 PDF版 分享转发

在东汉末年时,这个字的解释多为“背负”,如果是这样,各位请仔细品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有 “不如所有责任都由我担着吧”的感觉呢?
在东汉末年时,这个字的解释多为“背负”,如果是这样,各位请仔细品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有 “不如所有责任都由我担着吧”的感觉呢?

记者/主持人:静汝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听众朋友您好,这里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欢迎您收听「千古」,我是德明,现在为您播出的是魏武大帝第十集-举兵

上一集我们说到想废了汉少帝,令立一个新的傀儡皇帝,但是对董卓来说有两个最大的障碍。一个,是以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为首的何家,另一个便是同样受何进之召前来的诸侯,并州刺史丁原,此人刚正、勇武,手下有骁勇善战的,吕布是三国时期的头号战将,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除他之外还有张杨、张辽等名将。董卓虽然也带备了很多兵马,但如果丁原连同其余诸侯群起反抗,他是万万敌不—-过的。所以董卓派人四处打探,试图发现对手的弱点。

不久,董卓听说吕布虽然勇猛,但是为人势利多变,于是利诱吕布杀掉了丁原。之后在弟弟董旻的协助下董卓成功策反了何进的旧部吴匡等人,除掉了何苗。在并吞了丁原及何苗的兵力后,董卓实力大增,他随即废掉了少帝,立刘协即位,史称汉献帝。

董卓这一逆行引起了一直保持中立态度的袁绍的不满,可是此时,他却不敢与董卓正面对抗,在和董卓发生了些争执后逃到了冀州,就是现在的河北省衡水市一带,董卓深知袁氏家族威望极高“门生故吏满天下”,采取硬攻的手段是带有很大的风险的。所以董卓非但没有降罪袁绍,反而封他为勃海太守,邟乡侯。其实,早在董卓刚入京的时候,实力还很弱,当时任骑都尉的鲍信就认为董卓是个祸患,劝袁绍先发制人除掉董卓。当时,除了袁绍本身的军队之外,洛阳云集了由各地赶来的队伍,其中包括颇有实力的张邈、鲍信和丁原,以及后来蜀中称王的刘备,当时论身份和地位,属袁绍最高,如果他振臂一呼,率群雄灭董卓并不是难事,可是袁绍此人优柔寡断,一直犹豫不决,直到董卓废帝,才幡然悔悟,但为时已晚。

除了袁绍以外,还有位重要人物也逃出了洛阳,那便是曹操。但曹操却不是因为和董卓发生争执才出逃的,相反,董卓还很赏识曹操的才干。在袁绍出走以后,董卓收编了西园八校尉,并特地为曹操设立了一个名曰骁骑校尉的官职,地位在西园八校尉之上,能统兵五万,且不分兵种。但曹操认为董卓废帝大逆不道,在得知董卓表他为骁骑校尉的时候,来不及同家里商量,就弃官逃出了洛阳。

曹操这一走,还留在洛阳的家中就成了群龙无首的状态。不久,从南阳传来消息说曹操已被捕斩首,曹操的部属闻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散伙回家乡,就在此时有一人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打消了回乡的念头,此人并非名仕豪客,也非文人谋士,而是随曹操进京的妻子卞氏。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卞氏冷静地劝说道:“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你们今日因此辞归乡里,倘若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为避未知之祸便轻率放弃一生名节声誉,值得吗?” 众人听后都自觉惭愧,便听从了卞氏的安排,表面伪装成一切正常,暗中则积极打听曹操的下落。待得知曹操逃脱的信息之后,卞氏才安排众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洛阳,回到谯地。

那么为什么会有传言所说曹操被捕斩首了呢?这是妒忌曹操的袁术为了添乱而散播的流言,但是曹操确实有过几天牢狱之灾。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曹操在路过中牟县的时候,县令怀疑他是逃犯而把他抓了起来,但中牟的功曹却认为如今天下大乱,不能囚禁像曹操这样的英雄,于是便命人放了他。关于这两人的名字,史书上并未记载,但并不是《》中所说的陈宫,陈宫是后来曹操任东郡太守时的部下。

说到这里,听众们可能会想起曹操夜访吕伯奢家的故事,这也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凸显曹操多疑、险诈的一个颇为有名的桥段,特别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被当成了曹操的座右铭。那么这段故事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对此史书的记叙各有不同:据《魏略》的记载,曹操拜访吕伯奢的时候,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和宾客想要抢夺曹操的马匹和财物,曹操出于正当防卫杀了数人逃出吕伯奢家。而《世说新语》和《异同杂记》的记述是,伯奢不在家,曹操怀疑其子和宾客想要谋害自己,持剑夜杀数人而去。曹操那句所谓的“座右铭”便是改编于《异同杂记》,但原文是“(曹操)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两本书中都没表明曹操的疑虑是否误会,更没有他为掩饰罪行而杀害吕伯奢的记载,而这桩悬而未决的疑案通过添油加醋地改写却成了证明曹操奸诈的所谓“事实依据”了。再说那句所谓的“曹操名言”,先不论曹操有没有说过那句话,就以这句话的解释来说,“负”这个字到了明代才有了“辜负”这个含义,在东汉末年时,这个字的解释多为“背负”,如果是这样,各位请仔细品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有 “不如所有责任都由我担着吧”的感觉呢?

我们现代人对于史书的理解不一定都正确,多字少字改字和不同的解释都有可能造成对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误解。

曹操出逃后不久,董卓便毒杀了何太后,成为汉室实际控制人,担任相国。他在洛阳实行恐怖统治,纵容士兵奸淫掳掠,连皇室、公主、宫人也不能幸免。据《献帝纪》记载,董卓使用的刑法极为残忍,断人四肢,挖人双眼,将人投入锅中煮,他还会在宴会上向众宾客展示这些刑法,面对如此骇人的场景,众宾客皆胆颤心惊,甚至呕吐不止,而董卓则吃喝照常,毫不受影响。《礼记·中庸》云‘国之将乱,必有妖孽’,百姓们纷纷传言董卓乃是凶兽饕鬄转世,祸害人间。 董卓的暴行引起了众怒,各地诸侯结成盟军,以当时声望最高的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董卓闻讯大为震惊,于是又做了一件令人痛恨的事,什么事呢?请听下一集 “联军讨董”。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