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三字经》读书笔谈(十八)

2018年08月20日 15:03 PDF版 分享转发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字词义解释】

(1)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2)周礼:书名。周公着。记载古代政府各部门的职官制度。故又名周官。
(3)着:撰写叙述。
(4)六官:周朝的六种官制。它们是:(一)天官蒙宰,(二)地官司徒,(三)春官宗伯,(四)夏官司马,(五)秋官司寇,(六)冬官司空。
(5)存:存有、存在。
(6)治体:治理国家的体制。
(7)大小戴:指西汉的学者戴德与戴圣。二人是叔侄关系,有“大戴”、“小戴”之称。
(8)注:解释。
(9)述:阐述。
(10)圣言:圣贤的言论。
(11)礼乐:各种礼仪与配合典礼的音乐与制度。
(12)备:完备。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译文参考】

周公撰写了《周礼》这本书,记载了周朝的六种官制,保存了治理国家的体制。

西汉的学者戴德和戴圣,分别注释了《礼记》这本书,书中阐述圣贤的言论,以及各种有关礼乐的典仪制度,相当完备。

【读书笔谈】

周公之所以撰写六官的礼制,无非就是要君臣上下都谨守自己的身份职责,不要做出逾越礼制的行为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管理国家的一套官员体制。孩子们可以从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来理解。

比如,班级的同学或干部分工不同,有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等,大家各尽其责,统一听从班长的协调。班长就像国家的君王,各个组长或者委员,就像各级官员,都要做好各自的工作,整个班级的事物才能管理好。如果没有管理上的规定和处理事情的规矩,没有做好本分的事,或者互相干扰,出现矛盾,那么这个班级就会乱套了。定好的事情无法下达,出现的问题,无法上传,班级如同一盘散沙,风气会如何,可想而知。

正如以前所说,孔子一生的理想,就是希望德化天下,他的教育,最后就是希望培养出,让君子来管理国家,让自己的弟子能拥有胸怀天下的志向,以高尚的道德为百姓谋福利,让天下太平。因此,几千年来,儒家的教育,是站在为国为民忧心,以仁爱关怀天下的角度来培养人才的。所以,必然涉及到国家体制的学习。周礼和礼记,是必学典籍,否则光有救国救民之心,而无六经之才——这些将来管理国家必须具备的学识,就无法具体承担官员的职务。

所以通晓《易经》和《尚书》后,还要懂得管理体制,通晓各种典仪和礼乐。这样一来,各自的本分和享有的礼遇清清楚楚,赏罚有据,进退有礼,次序井然。就连为君者,国王自己,婚丧用度,皆有规定,为君者也不敢肆意妄为。

正因如此,中国的士大夫,以天下民生为己任,为民请命,责无旁贷,敢于纠正君王的过失。敢于真实记录君王的言行。留下千古骂名是历代帝王最为害怕的,因为一切有根有据,有祖先治国礼仪制度在,谁都不敢为所欲为。中共之所以对知识分子大开杀戒,之后毁掉所有文物和典籍,彻底文化大革命,为的就是让后人失去这些基本的认识,它便可以为所欲为,进行流氓土匪式的霸权,将所有人的声音通通关闭。让人变成不敢讨论政策得失,不敢纠正国是的小人。

三字经的深度,到此依稀可见。谁读了,都会升起治国救民的壮志,深思自己的责任和人生价值,会自发地想要跟随圣贤的脚步,变成真正的君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字经,是一本启蒙人生志向的书,启蒙为何学习的书,以及如何学习该学习什么的书。

我们中国人,在古代,只要受过儒学的教育,都会升起将来成为君子的志向,所以,他们不会将钱财看重,将变节视为极大的耻辱。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何等宽广高尚的胸襟。学习不是为荣华富贵,也不是为风花雪夜,而是为国为民奉献自我。如今人们羡慕日本,其实日本的忠义诚信等伦理观,就是儒家理念在日本的一点点继承和表现。中国礼仪之邦的美好,是不可思议的,是曾被全世界公认和仰慕的。

所以,三字经学完,孩子们便会立志,便会关心天下百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君臣之道的学习,是以王道治国的启蒙,是正统帝王学的开始。

所以,若要展开系统了解这些经书,就要接受进一步的学习,启蒙阶段,必然只是需要知道有这些经书,以及学习这些经书的目的和作用即可。但是意义非凡。

【故事天地】 曾子易箦

曾子重病躺在床上,弟子乐正、子春坐在床下,儿子曾元、曾申坐在床脚。坐在角落的童子拿着蜡烛。

童子无意中发现曾子身下是一张华美而圆润,只有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便脱口称赞,子春忙制止他不要讲下去。曾子听见后,惊惧地说:“啊!” “是的。那是季孙赐给我的。我一直没换。元,扶我起来换竹席。”

曾元答道:“您的病很严重,不能挪动您的身体。等天亮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童子。君子以德爱人,小人用姑息迁就来爱人。我还有什么可求的? 我能得正道而死,已足够了。”

于是,他们赶紧换掉席子。换完席子,曾子尚未安稳地躺下就逝去了。这就是“曾子易箦”的故事。(《礼记.檀弓上》)

从这故事,人们就会真正懂得,儒家对君子的理解是节操胜过生命,所谓舍生取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儒生将仁义看得很重,不会为了金钱地位和生命将自己做人的原则更改。而且我们也理解了,什么叫以德爱人,对君王劝谏,给以忠告,才是爱君王,才是真正的忠心,只有小人,才会投其所好,或者迁就姑息。抱有私心。

那么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君子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给朋友忠告才是真正的仁爱。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含义。讲的是干净的德行,不带私欲的关系。

(注:根据正见网《三字经》教材改编)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