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点明罪犯的移民背景:德国媒体的新趋势?

2017年04月08日 21:10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之声 作者: Janina Semenova

新闻报道中要点明犯罪分子的移民背景吗?这在其他国家也许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德国却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犯罪嫌疑人是一名“没有移民背景的德国人”。这是曼海姆有人驾车冲击人群的事件发生后,当地警方在推特上发出的告示。当时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猜测犯罪嫌疑人的出身背景,甚至指责警方故意隐瞒其真实身份,警方推特上的描述,正是对这类指控作出的回应。

这一事件的背后其实也是德国媒体长年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是否应当报道犯罪分子是来自什么国家的人?令美茵茨大学传媒研究所尼古拉·雅科布不解的是,对于一起打劫小卖店的案件,案犯原籍国是塞尔维亚,还是土耳其,或者是土生土长的法兰克福人,真的那么重要吗?

事实上,德国迄今为止在报道此类案件时,通常不会说明案犯的原籍国。而最近的趋势却显示,犯罪分子的原籍在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导致这一趋势的导火索是2015年“科隆除夕夜”事件,当时,有大量女性遭到性侵和偷窃。目击者称,犯罪分子“长得像北非或阿拉伯人”。此后,媒体受到的批评越来越激烈。有人指责媒体故意隐瞒了犯罪分子的原籍国信息。事实上,事件初期大多数媒体确实没有报道犯罪嫌疑人的原籍,这是出于职业操守的考虑。

新闻理事会修正了编辑准则

来自公众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新闻界一时难以招架。慕尼黑大学前不久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科隆除夕夜事件发生后的几周内,德国报章报道犯罪分子原籍信息的情况明显多于以往。但同一时期,外籍人士犯罪率并没有明显提高。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尼古拉斯·雅科布也发现了这一持续至今的趋势。德国新闻理事会目前也修正在刑事案件报道方面的编辑准则。同此前的版本相比,修正后的准则显得宽松了许多:如果“公众利益”有需要,就可以报道犯罪嫌疑人的国籍、民族以及背景。而在此前,报道罪犯民族背景时,必须存在报道事实时的切实需要,比如报道意大利黑手党时,就不得不提及意大利。

德国大多数媒体都会遵循德国新闻理事会的编辑准则,这是德国记者在纳粹统治结束后,成立的一个自律性组织。修正前的编辑准则认为,报道犯罪分子的原籍信息,容易引发对某一个少数族裔的偏见。尽量少报或不报原籍信息可以避免对某一族裔或宗教团体产生先入之见。

鉴于黑暗的纳粹历史,德国对待族裔问题极为谨慎,在报道刑事犯罪时同样如此。雅科布表示,英美媒体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他们在报道名人和刑事犯罪问题时,显得丝毫不留情面。

均衡报道仍是关键

雅科布认为,越来越多的德国记者都在就一个问题感到疑惑:“人们总是指责我们在故意隐瞒某些事实,我们应当怎么办?这对新闻界的信誉造成的损失岂不是更大吗?”面对指责,是要顺应形势呢?还是应当继续坚持原则?在坚持原则方面现在似乎已经出现了松动。有些人走上街头,高喊“媒体造谣”,而有些媒体面对这种指控,显然希望做出一些让步。但更多的记者对这一趋势则持批评态度。

私营电视台NTV会根据个案的不同,就每一个个案进行新闻伦理角度的评估。该台新闻总编索尼亚·施韦杰(Sonja Schwetje)对德国之声表示:“我们每一次就个案做出决定时,都会考虑我们应当怎样为观众提供全面的信息,而不是要对他们进行说教。而公共媒体德国电视二台只有在描述案情必需的情况下,才会报道案犯的原籍和宗教信息。但是如何判定描述案情是否有这种需要,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萨克森日报》可以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去年七月开始,该报在报道刑事案件时,一律会说明犯罪分子的原国籍。起因则是传媒学教授鲁茨·哈根此前对该报读者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民调显示,大约半数受访者坚信,报章不愿披露犯罪分子原籍的原因是,“鉴于难民危机,上面发布了相应的禁令”。

此外,从犯罪统计的角度来看,外国人犯罪问题显然被夸大了。一年后,鲁茨教授将会再进行一次同样的民意调查。鲁茨假设的结论是,在报道中提及犯罪分子的原籍,会更有利于读者对外国人犯罪问题做出正确评估。

尽管在这一方面增加新闻报道的透明度,能够帮助读者更大程度的了解现状,但此举同时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乔治·卢尔曼(Georg Ruhrmann)对德国之声表示:“根据记者立场和新闻素养的不同,这类报道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催生偏见和歧视性言论。”卢尔曼从事移民与传媒问题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他表示,歧视性言论尤其会在那些具有崇尚权威、反伊斯兰以及种族主义思想的人群中引起共鸣。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