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人民的名义”形塑对立面就能反腐?

2017年05月15日 18:58 PDF版 分享转发

中国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高达40亿以上点播,全球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收看、传播和讨论,形成一场浩大的人民运动。透过现代传播科技,根本不必复制,随时上网即可下载收看。更厉害的是,移动端用户可随时追剧,配合剧情每天有大老虎被打、小苍蝇遭拍,虚拟与现实结合,剧即是真,真亦入戏,创下电视十年来从未有的收视纪录,剧情和回响热烈,前所未有。

腐败官员满口人民,人民在他们那里变得也就是个名义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这部电视剧以“人民”为名,意在刻画反噬人民。“人民”两字,中共60多年来始终挂在衔牌上,如“人民医院”、“人民法院”、“人民政府”等,但基本上除了名称,政治上很少有人民到位的故事。这令人想起1973年首映、义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虽以中国为名,入镜的都是劳苦凄惶的“人民”,真真实实反映百姓大众实况。

因为那部电影太真实,让外界看到建国20余年的中国新社会是怎么回事。片中人民的不堪与落后,更给了江青灵感,发动四人帮,批斗以周恩来为首的外交系统,掀起一场政治风暴。如今恩怨是非已过,那部纪录片却能留下上一代真实的“人民”身影。

1989年5、6月天安门广场,则是一次“人民”大集结,反官倒、追求自由民主,演变成不幸的大事件。那是“人民力量”凝聚,但也仅延续一个月,昙花一现。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猛进的浪潮,人们追钱都来不及,还有谁记得1989年这个时代历史的烙印。

全世界都淡忘了,只有年年举行纪念会。何以然?香藉纪念会,不敢或忘 大陆“人民”曾发生过、遭遇过什么劫难。以这种方式提醒 ,港人注意祖国动向,期待祖国发展正常,香港自然跟着好。要警惕,历史不能在香港重演,这正是港人挥之不去的阴影与心结。

作家余华写过一本书“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第一个词就是“人民”。他这样形容:“人民”这个词汇让我有时候陌生,有时候熟悉,还有哪个词像人民这样处境奇怪,它无处不在,同时又被人视而不见。今天的中国,好像只有官员们还在张口闭口说着“人民”,人民却很少提及这个词汇,或者正在遗忘它。

余华洞悉“人民”的时代变化,中国如潮的网民、炒股的股民、购买基金的基民、追星的粉民,正在支解瓜分“人民”这个业已褪色的词汇。“人民”在1989年后,进行了资产重组。“人民”这个词汇在中国的现实里,好像是空的,“人民”只是一个壳资源,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内容用它借壳上市。

余华戳破“人民”的空洞性,又道出了“人民”的多样性和自我变化。他用反讽口吻说,“多亏了官员们的唾沫,这个词汇才显示了自己仍然存在”。

“人民的名义”正是最好写照,剧中众书记们左一句“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人民币服务”,右一句“权力再大也是为人民服务”,再一句“你当官,不能拿着人民的名义当幌子蒙事”,人民、人民,满口人民,其实正是这些当官的,藉着人民名义遂行贪腐。

中共当局既不禁播此剧,证明剧情都在影射,一天两天就有一个大官涉贪下马,速度比剧集跑得还快。“人民的名义”带来追剧风潮,证明打贪大快人心,贪腐的操作与进行,透过此剧细腻描写,全暴露在“人民”眼前。原来贪腐严重,无日无之,无处无之,党纪审查与纪检调查,才能使其无所遁形,透过剧情把现实政治中大小贪腐集团打到“人民的对立面”,让14亿人民解气。

政治现实中,正是随“人民的名义”跌宕起伏,反腐肃贪,严惩不贷。但也因此剧揭开了党领导“依法治国”的重幕,“双规”、“检调”孰先孰后,是可以看人办事的。“人民的名义”留下一个大疑惑:“第一把手”谁来监督?难道他们都是圣人?都不会坠入“人民的对立面”?剧情虽没给出答案,却也不避讳。

此剧更让香港人不舒服,贪官在香港洗钱、养小三,出事也到香港避风头,好像香港是犯罪天堂。一位中央驻港官员竟公开宣扬,国家正进行一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反贪风暴!这话是说给谁听呢?无怪乎标榜法治、有廉政DNA的港人要觉得气闷,反驳“ 大陆还是管好自己,才能教人放心”。

来源:世界日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