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中國央行行長: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階段性成就

2019年10月01日 23:42 PDF版 分享轉發

文章轉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其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今日經濟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法廣RFI)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兼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易綱近日在《金融》發表署名文章指出,防範化解重大取得階段性成就。目前,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市場預期發生積極變化。

就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易綱說,2018年以來,金融系統堅決落實中央關於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一是堅持結構性去槓桿,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出台資管新規並給予適當的過渡期,影子銀行風險得到初步治理。二是專業、高效、穩妥處置重點機構風險,依法果斷對包商銀行實施接管,堅決打破剛性兌付,嚴肅市場紀律。三是有效應對外部衝擊風險,保持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四是深入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網路借貸、虛擬貨幣交易等存量風險大幅壓降。五是及時補齊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礎設施、互聯網金融、影子銀行等領域監管制度短板。目前,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市場預期發生積極變化。

就有效實施逆周期調節的宏觀金融調控體系,易綱說,近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接近潛在增長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超過30%;消費物價漲幅保持在2.2%左右,較好地實現了金融調控預期目標。

就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易綱說, 一是優化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體系。為適應市場經濟需要,改革信貸規模計劃管理模式,取消了信貸規模限額控制,逐步確立貨幣供應量(M2)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隨著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產品日益豐富,貨幣需求函數的穩定性逐步下降,數量型中間目標與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之間的穩定關係趨於弱化,精準調控貨幣供應量的難度增加。為此,2012年我們適時創建優化了社會融資規模指標,並作為貨幣政策重要參考,調控機制逐步從以直接調控為主向以間接調控為主轉變。

二是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體系。為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中國初步建立了中央銀行擔保品管理框架,健全優化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制度,創新設立了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等貨幣政策新工具,不斷提升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三是不斷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1993年利率市場化改革啟動以來,按照「先外幣后本幣、先大額后小額、先長期后短期、先貸款后存款」的思路,有序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範圍,到2015年10月完全放開了存貸款利率管制。2019年8月,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促進貸款利率「兩軌並一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為貨幣政策調控框架逐步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型奠定了基礎。

四是建立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人民銀行較早在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方面進行了創新性探索。2010年以來,通過引入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探索開展宏觀審慎管理,實施逆周期調節。隨後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MPA),逐步將更多金融活動和資產擴張行為納入宏觀審慎管理,並探索建立外匯市場、房地產金融、債券市場等領域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2017年,「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正式寫入報告。

目前,中國貨幣政策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適中,政策空間較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相比一些發達國家中央銀行實施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我國貨幣政策始終保持在正常區間。同時,中國利率水平在發展中國家中處於相對低位,近年來社會融資成本特別是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實現了穩中有降。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