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李敖之後新的《老年人與棒子》三、梁啟超的意想不到

2023年08月28日 9:03 PDF版 分享轉發

之後新的《老年人與棒子》三、的意想不到

高瞻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三、梁啟超的意想不到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里寫:“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厭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厭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可為者;惟好事也,故常覺一切事無不可為者”;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北京高校學生大遊行后返回傍晚的校園,教師們提前在南校門兩側貼上巨幅歡迎對聯:“學生教先生,先生趕後生,生生不息”。當老年和青年同處於一個進步開放、日新月異的正常社會裡和清明政治中,雖然也常有例外——比如就是這個梁啟超,終其一生直到遲暮,除了胡適,沒有一個年輕人能夠得著他一半的盛氣與豪壯、新銳和先鋒——,但他說的現象仍不失為一個普遍規律。可是,在日益倒行逆施、不斷退化返祖、迭次封閉窒息的當代,面對著一蟹不如一蟹的後生晚輩們,你讓老一代青眼、欽佩他們什麼?更不要說那些天資超人,幾十年裡又一直置身牆外、居處峰頂、放眼世界、日精月華、自強不息、一日千里、與時俱進的民運先賢了。長此以往,幾代人距離越拉越大直至“相看兩不見”。民運先賢們不目下無塵、睥睨群小,就已經是寬宏大度、包容解人了。

1980年代中期,還在北師大任教和攻讀博士學位的劉曉波,一鳴驚人、振聾發聵的揭開了中國現代作家和作品在文化、思想、精神和立意上日益倒退的現象和規律。今不如昔,新時代不如舊時代、新時代之人不如舊時代之人,這種表現和史例比比皆是、難以勝數。經歷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崢嶸歲月的我們都知道:在僭政后的所有日子里,1980年代是中國最好的年代,後來的中國遠遠壞過1980年代的中國,後來的遠遠不如1980年代的北大,後來的北遠遠比不上1980年代的北大學生。今天稍有頭腦與常識的人都知道:即便1980年代的中國也遠遠壞過民國時代的中國,即便1980年代的北大也遠遠不如民國時代的北大,即便1980年代的北大學生也遠遠比不上民國時代的北大學生。既然如此,在被年輕人詰問孰優孰劣、質疑高低上下的時候,年長者完全可以直言不諱、理直氣壯、毫不遮掩,不用趑趄囁嚅、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放眼更久遠浩瀚的歷史,如果張三世和堯舜禹還屬子虛烏、莫須有和古史辨,那麼春秋時代是絕後不再的思想文化輝煌巔峰、東晉十六國遠輸漢魏、五代殊遜隋唐、“崖山之後無中國”,則是幾無異議的事實。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里熱切、堅定寄予厚望的未來中國和未來中國人,僅僅過了半個世紀,就退化成了野蠻荒蕪、屍山血海的大修羅場和掘康有為祖墳、裂康有為屍身、碎康有為頭顱的紅衛兵。實際上,我所見過的大多數八九后大學生,對之前那個年代走過來的我們,無不羡慕垂涎、自愧不如——那些在長輩面前故意自吹自擂、妄自尊大、強詞奪理的新人,不過是掩飾自己的淺薄無知以及生不逢時、錯過火紅歲月的失落、遺憾和自卑罷了。

李敖在六十二歲時寫的回憶錄《李敖快意恩仇錄》里,引用一張羅素晚年被一群大學生圍繞著在倫敦街頭席地示威的照片時說:羅素樣子老得和青春生動的大學生混在一起顯得滑稽可笑,但他的思想可比周圍那些大學生們新的太多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李敖特意登出自己全身裸體照,說:“我就是做給他媽的國民黨新聞局看,你敢辦老子嗎?就是做給他媽的新人類、新新人類看,你們自以為又新又有勇氣,但你們敢嗎?”

來源:北京之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