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清廷宣戰 - 革命的真相-​第1章 庚子國難

2018年05月28日 18:31 PDF版 分享轉發

​清廷宣戰

6月16日至19日,在儀鸞殿召集百余「王大臣六部九卿」的連續會議,繼續辯論對義和團剿撫問題。袁昶上《急救目前危局折》,痛陳:「拳術不可恃,外釁不可開,殺公使,悖公法,事將不可收拾。」曾任駐外大使多年的許景澄痛陳:「鬧教堂、傷害教士的事一直都有,但攻殺使臣,中外皆無成案;毀滅外國使館,則情節異常重大,即國際交涉上,亦罕有此種成案,不能不格外審慎。兵釁不可啟,春秋之大義不殺來使,圍攻使館背公法。況甲午一戰,中國的對手為彈丸小國日本,結果喪師辱國,如今再與眾國為敵,只怕國力不足,重蹈甲午的覆轍。無論是非得失,萬無以一國盡敵諸國之理。」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總理各國事務部行走兼禮部侍郎聯元支持袁、許說:「與世界各國宣戰,外侮一入,內亂隨發,後患不堪設想,懇求皇、皇帝聖明裁斷。」主和五大臣不計個人安危,當廷參劾「主戰派」眾臣誤國殃民,信崇邪術,再請鎮壓義和團,對外緩和。會議期間,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封疆大吏致電朝廷反對宣戰,力促鎮壓義和團;載漪通過榮祿向太后呈上了一份偽造的「列強促皇太后歸政光緒皇帝」照會。偽造的照會起到了作用。慈禧太后懼怕「歸政」,不滿列強支持光緒皇帝,決定招撫義和團,對列強各國宣戰。

6日19 日,清廷照會各國使館,限使館人員二十四小時離京。光緒帝、許景澄等人知道國家大難將至,當廷共泣。聯元不顧個人安危冒死再諫,謂絕無同時向十幾國列強宣戰之理,同時致書唯一有能力讓慈禧太后改變主意的榮祿,質問榮為何在朝廷鑄成大錯時沉默。同日,攻陷了大沽炮台的戰報到京。6月20日,清兵槍殺了德國公使克林德,內閣學士那桐繼續擴大事態,請端王將克林德戮屍。袁昶冒死阻止了戮屍,主持盛棺埋葬了克林德。

6月21日,清廷頒布了宣戰諭詔和招撫義和團諭詔。宣戰詔書沒有說明向誰宣戰和宣戰理由,也未向任何國家的駐華機構遞交,只是下令向在京洋人和教民開戰。根據朝廷的宣戰詔書,榮祿率武衛軍,董福祥率甘軍,夥同義和團進攻與圍困東交民巷使館區,焚燒了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奧國等國公使館。各國公使及其家眷和教民紛紛逃入與翰林院毗鄰的英國公使館避難。當時躲在英國公使館內的馬丁(Lizzer Martin)記述:「翰林院是他們所珍貴的文學館,我們不認為會有什麼危險。因為中國人沒有必要摧毀它……。」然而,清軍不顧毗鄰的翰林院,縱火焚燒英國公使館,[12]結果將翰林院輝煌建築,連同《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等萬卷珍貴古籍焚毀。「沒有被焚燃的價值連城的古籍被焚毀,有些從未在皇宮之外面世的古版書籍被隨意拋到院子里,池塘中。公使館內所有人,尤其外國學者對中國人踐踏文明聖地的野蠻暴行感到震驚。他們認為,翰林院所藏珍貴典籍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全世界。」[13]  「公使館界內的外國學者們在檢拾灰燼中殘片時不禁落淚。」[14]  英國記者莫里循(George Ernesr Morrison)寫道:「……灰燼中的大堆的殘骸、木本與殘枝敗葉一齊飛散,裝點著這個帝王中國的輝煌書館的廢墟。為了向外國人泄憤雪恥,不惜毀滅自己最神聖的殿堂建築。而這座建築數百年來是這個國家及其學者們的驕傲與榮耀所在!對於作出這等事的民族,我們能夠作何感想?如此褻瀆神聖,駭人聽聞!」[15]  庚子國難多年後,革命黨的史書隱瞞國人的暴行,如同將焚毀圓明園說成英法聯軍所為,將劫掠戶部存銀說成八國聯軍所為一樣,將焚毀翰林院、《永樂大典》說成是八國聯軍所為。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清廷在招撫義和團詔書中將義和團暴民稱為「執干戈以衛社稷」的「義民」,令直隸各州縣釋放被捕團民,向義和團發放錢糧。在清廷鼓勵下,義和團在華北、東北各地到處焚毀教堂,殺害外國傳教士及其眷屬,破壞鐵路、電線、機器、輪船,甚至並紙煙,眼鏡,洋傘、洋襪,鉛筆,洋紙,甚至火柴等他們認為的「洋物」銷毀。[16]  可嘆中國追隨世界進步潮流而引入的鐵路、橋樑、機器、電線等第一批國有現代化工業設施設慘遭義和團摧毀。

7月中,軍機大臣榮祿上奏慈禧太后,揭露「歸政照會」並非出自洋人,而是端王載漪偽造。袁昶再上《為禍亂亟迅謀維持大局事》折,促清廷改變政策,駁斥載漪「拳民忠勇有神術可用」之言。他在折中寫道:「攻打使館今已二十余日,洋兵死者寥寥,而拳團骸骼狼籍遍於東交民巷口,其刀槍不入之術安在?……臣亦知飛蝗蔽天,言出禍隨。顧念存亡呼吸,區區螻蟻,微薄心意,不忍言亦不忍不言。是用冒死具奏,伏乞太后皇上聖鑒。」袁昶再與許景澄聯名上《請懲禍首以遏亂源而救危局》疏,冒死再諫:「請旨將徐桐、剛毅、啟秀、趙舒翹、裕祿、毓賢、董福祥先治以重典,其餘袒護拳匪者一律治以應得之罪。然後誅臣等以謝徐桐、剛毅諸臣。臣等雖死,當含笑入地。無任流涕具陳,不勝痛憤惶惶之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袁等沒有參端王載漪,因為他們知道慈禧不會追究端王。端王載漪知道袁、許明參剛毅等人矛頭實指自己,說服慈禧同意后,下令將袁、許處斬,隨後再指派拳匪殺害了反對宣戰的徐用儀、立山、聯元。被殺害的五位大臣在國家危難之際不計個人安危,冒死為國、為民請命,一而再,再而三地譴責朝廷政策和禍國權臣,是二十世紀中國史上忠良的代表。對比多年後一致舉手擁護毛澤東禍國政策的中共眾高層,對比毛澤東統治時代無一高層敢於冒死為民請命的史實,國人倍感「庚子五大臣」的高風亮節,倍感有敢言忠臣的晚清比革命黨政府進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趙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