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揭秘記者《內參》對廣東改革開放初期的影響

2018年10月01日 10:03 PDF版 分享轉發

文章轉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何頻與明鏡書刊

(明鏡書刊/法廣 RFI索菲)中國40周年之際,在2018年9月3日的《歷史明鏡》第155期里,明鏡集團總裁何頻和前《人民日報》記者、《海南日報》總編輯程凱座談當年改革開放前沿的政治經濟環境,以及當年《內參》在廣東政界的地位和作用。今天的「明鏡書刊」節目,我們請來明鏡編輯賀蘭若女士給大家詳細介紹這次訪談的具體內容。該節目完整文字整理稿收錄在最新第105期《明鏡月刊》中。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法廣:在改革開放初期主政廣東的中共官員中,後來趙紫陽和萬里升到了中央,而、項南和任仲夷卻沒有升上去?這是為什麼呢?

賀蘭若:程凱先生在接受訪談時認為,和萬里之所以能升上去,是因為當時政府需要他們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比如趙紫陽先到四川解決了那裡人的吃飯問題;而萬里在安徽解決了一個農村體制問題。

至於許家屯、項南和任仲夷為何沒有升上去,程凱認為,除了年齡因素外,就是來自陳雲團伙的阻力。陳雲當時一直在對特區進行干擾,明裡暗裡指責特區就是租界,並且反覆派人到特區調查。因此即使當時鄧小平想重用這三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地方上也需要許家屯他們這樣的人才。

法廣:程凱作為原《》記者,在當時是具備寫《內參》的資格,也就是說具有將地方情況「上達天聽」的權力。那麼請問,具有這種權力的記者們和當時的地方領導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呢?

賀蘭若:程凱說,那個時候,自己雖然要列席地方常委會議,與地方領導人們經常碰面,但《人民日報》有規定,就是駐地方記者不能與當地領導人走得太近,防止被腐蝕,這種規定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

法廣:程凱要列席地方常委會議,那肯定對地方當時的事務很了解,那當時他一般會把什麼樣的事情寫進《內參》呢?

賀蘭若:一般都是比較急迫的事情。程凱在接受採訪時舉了個例子,深圳的黃田機場(后稱寶安機場),這個機場,時任深圳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周鼎他們本來計劃是在黃田的,但是後來李顴上任后,就把機場建在了深圳大學旁邊,挨著小鳥棲息地。對於這個變動,當時已經下來了的周鼎找到程凱,請他寫了個《內參》,之後不久,時任總理李鵬就親自到深圳來調查這個事情了。

另外,程凱還提到,除了記者發現問題主動寫《內參》外;有時還會被要求去調查某事,如調查趙大軍倒賣彩電和顯像管等。

法廣:《內參》寫上去之後,一般什麼人可以看到呢?

賀蘭若:程凱介紹說,《人民日報》當時有兩份《內參》,分兩個級別,一個是送到政治局的,一個是送到政治局常委的。低於相應級別的人都看不到。另外,新華社有一份級別比較低的《內參》,是送到縣團級的。

法廣:《內參》中的文章都可信嗎?我們都知道,在現在中國新聞界,拿錢寫稿子的事情非常普遍。

賀蘭若:程凱在接受採訪時說,那時候《人民日報》的記者和現在完全不同,都是潔身自好,繼承了范長江和鄧拓等人的傳統;再加上那個時候的社長也都是非常開明廉潔的。

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繼偉到了人大之後,全力推動新聞法的修訂,希望可以保障新聞自由和記者的權力。但是這個新聞法最後在陳雲的阻撓下夭折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