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老愚:忘記了死神的存在

2017年07月09日 10:21 PDF版 分享轉發

作者:老愚

驅逐了神祇,又對死缺乏敬畏,作惡才會肆無忌憚。在人生不可知的旅途中,有人亢奮而死。

【憐憫】這兩日,一幅長沙80后女社區書記暈倒在抗洪現場的照片遭網友熱評。照片上,她被眾人抬著,雙目緊閉,發帖人配的說明是:她在現場工作了三天三夜,暈倒在河堤,醒來后的第一句話是:“湘江水退了嗎?快扶我回去,我要繼續盯著。”

“老戲骨!”非議者的邏輯如下:乾淨的白鞋白衫碎花褲,見不到一絲泥水侵蝕的痕迹,顯然沒有暈倒在現場;“抗日神劇看太多,那些八路軍戰士不是個個穿一身整潔乾淨的衣服在山溝里浴血奮戰嗎?”還有更深刻的議論:“多難不會興邦,但是多演一定會穿幫。”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平心而論,這張照片並不能說明女書記沒有暈倒,因為她只是巡視堤防,並非參与救災。推出這個東西,意在說明政府真的在救災,而且有人付出了代價。至於那些高大上的話,亦有可能出自她口。在某種情境下,人會產生自我奉獻的意識,對有他想的人而言,說出幾句閃光的金句,更非難事。

之所以會引爆輿論,根源恐怕在於幾個因素:面對一場空前嚴重的水災,主流媒體沒有在第一時間對準焦點,還沉浸在香港回歸等官方設置的議題上;地方政府在洪水來臨前的6月30日闢謠,向大眾說不會有大水。當人們渴望知道災區真實情況時,當災區民眾需要得到切實救援時,把控輿論的竟然推出了這樣不識相的“正能量新聞”。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國紅十字會貪腐醜聞、地方政府揮霍貪污救災款相繼曝光,慈善業遭遇致命一擊,共赴國難的精神不復存在。許多人明白了,這個國家其實是人家的,而不是自己的。人心的分裂釀成了今日奇觀,大家不再有感同身受的共同體意識,他人的痛苦不再令其揪心,而樂於做看客。另一個因素是,政府嚴厲打壓非政府組織,導致民間志願者活動夭折。對政府機構的不信任,又無可信的民間組織,民間救助通道就這樣堵死了。對政府推出的“救災英雄”,人們願意給出的便是嘲諷。

】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之心靈晉級說,本是讓人認識生命本質,因認命而通達,捨棄悖逆幸福的慾望,精神精進最終臻於完善境界,坦然面對死亡。如今,不論是政客、文人抑或小民,許多人似乎忘記了死神的存在,不論其處於哪個生命階段,全然一副德行:貪婪無恥,狂躁焦慮,冷酷無情——只求升官發財、恣肆作樂,不願直面老、病、死,而且是病態地迴避不可避免的死亡。“我要為自己活!”“我要活一百歲!”“七十歲,人生的下半場才開始!”……斜陽悠悠,他們卻以為鬥志可以驅走死神,因臨近人生終點而愈加亢奮。

驅逐了神祇,又對死缺乏敬畏,作惡才會肆無忌憚。在人生不可知的旅途中,有人亢奮而死,我心頭一怔:此君篤信好日子還在後頭,吃喝無節制,跪舔權貴,左右逢源,每日不忘曬紅光滿面酒後照。卻不料想,一天後面未必還有一天:死神在你得意忘形之際,扭斷了你正在伸長的脖子。

【沉痛悼念】追悼會橫幅已經格式化,“沉痛悼念……”後面可加某老“孺人”某某“先生”某某“同志”某某“老師”等等。這個偏正片語,儼然替治喪者表達了哀悼的心情,實際上並不帶一絲沉痛的意思,淪為跟“老師”一樣無情無義的標配。一看到“沉痛悼念”四個字,人們會條件反射地知道又有人死了。饒是如此,仍不失為一種有用的格式。倘若將其作為一個固定片語,前加“為”而成“為沉痛悼念某某先生”,就不免令人有滑稽之感了,這種句式將“沉痛悼念”一詞的無情本質表達無遺,轉而生出某種嘲諷、敷衍之意了。本意要傳達深情,因為圖方便,反而作成了無情。這樣的用法竟然由一些文化出版單位發明,就更讓人瞠目結舌了。

【劉樹屏】今年是劉樹屏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不知他的家鄉江蘇武進會否紀念。甲午戰爭之後,他提倡改革教育,對教育貢獻甚大。他編撰的識字百科《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足以讓其青史留名。劉公在凡例里稱,“是書為小學訓蒙堂而作,故詞尚淺近,一切深文奧義不及焉。”即便如此,因近七十年的文化隔絕,今日大學生已不能識矣!

對於被迫用《新華字典》識字的新中國識字者而言,此書可讓他們補上識字這一課。成書於1901年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以九宮格的形式,圖文並茂地解釋了3291個漢字,對字的解釋,知識、倫理兼具,中西融匯,充滿中正、優雅的人文精神,精要的內容,精妙的書法,精美的插圖,精良的編校,無不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的氣度與尊嚴。三年前,它被修復出版時,曾遭詬病,以其檢索僅有繁體筆畫方式,現在的人們無法登堂入室。如今,含有新式檢索手冊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已經徹底解決了檢索困難,讓古籍從古董變為翻開即用的字典。

劉樹屏曾為上海澄衷學堂題寫過一副對字,闡明了葉澄衷先生開辦蒙學堂的初衷,不妨照錄如下:

昔以孤幼旅寓申江,自傷老大無成,有類夜行須炳燭;

今為童蒙特開講舍,所望髻年志學,一般努力惜分陰。

來源:FT中文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