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2020年,你已經中了手機的哪些「毒」

2020年03月17日 3:15 PDF版 分享轉發
phone
手機(pixabay)

希望之聲2020年3月16日】(編輯:李智)來襲,我們每個人更加重視個人衛生、生活健康。更高度嚴謹的衛生理念和衛生習慣,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今天藉著這個契機,我們就來聊一聊日常生活中,高頻使用的手機,它會讓我們中哪些毒呢?

中了手機使用不衛生的毒

馬桶圈比手機屏幕乾淨、衛生

2018年,英國的一家研究機構將當時流行的幾款智能手機與馬桶座圈、抽水馬桶等生活物品就菌落含量進行比較。

數據表明,我們日常親密的小夥伴-智能手機,屏幕表面上的微生物(含黴菌、酵母、細菌等元素)每平方厘米含量竟然比馬桶座圈等其他生活物品要高很多,尤其是我們平時直接觸碰到臉部、手部的手機屏幕,其含量最高 。

另有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數據也表明,手機攜帶的細菌含量甚至是包含致病性的微生物含量,都比馬桶圈等其他生活用品含量高。

phone
手機屏幕比馬桶圈還臟(pixabay)

每次飯前洗手是不是只是一種心理安慰

這就給了我們嚴重的提醒,我們很多時候是機不離手,工作、就餐、如廁、休息,等等很多場景。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比如,我們飯前簡單洗手,但轉眼間又手握手機,熟悉的細菌又回到了我們手中,這其中,我們並沒有過多地減少細菌,可能只是獲得了洗手這個流程的心理安慰。

那麼,大家究竟有沒有清洗手機的習慣呢,顯而易見,就周邊生活常識而言,大多數的我們可能並沒有這麼做。

對手機,要定期清洗消毒

病菌是通過某種媒介來傳播的,既然我們知道了手機可以傳播細菌或病毒,那我們就要杜絕這一傳播通道,對手機進行清洗消毒,從而保證我們的健康。

手機殼及手機表面的消毒,科技的發展,我們當前使用的手機基本是一體機(手機主板及屏幕核心部分、電池、后殼「合三為一」),清洗相對較簡單,最簡單的就是固定場所(家裡、辦公室)常備正規廠家生產的消毒濕紙巾,或者用乾淨的纖維布配合著酒精,養成隨手擦拭的習慣即可,一般一天一次的清洗頻率可大概率降低細菌的生存空間。

phone
手機要定期消毒(pixabay)

無死角擦拭

擦拭的時候,要注意無死角的擦拭,比如手機的聽筒、固件連接的縫隙間,這些地方都要擦拭地到,不能只擦手機屏幕或后殼。

除了以上的人工消毒外,也可藉助專用工具,比如市場上有出售手機專用消毒盒,其藉助激光器或紫外線,通過電磁波對手機消毒,同時還可以給手機充電,這樣也可達到同樣效果。

不推薦水洗

當然,還有一部分防水手機,是否可以直接用水清洗呢,這裏提醒一點,防水有好多等級,針對生活防水的手機,盡量不要用清水沖洗。其實用水沖洗並不簡單,水沖之後,還要擦乾淨,但縫隙里的水珠很難被直接擦掉,只能慢慢干去,這樣反而影響使用體驗。

中了不合理使用手機的那些毒

手機覆蓋你每天睜開眼睛的每個時間段

當今社會手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也承載了大家與外部聯繫的幾乎所有的訊息通道,尤其是近段時間的遠程辦公、遠程教學,幾乎都是通過手機來完成的,這種情況,更促使人們依賴手機,越來越離不開它。

然而,在不同的生活、工作乃至休息的場景下,大家都要去用手機,無論是否是真正的需要,手機在身邊總是感覺到安全。這時,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手機不在你身邊,你可以心安理得地支持多久呢?一個小時?半天?一天?還是一秒也不行呢?

phone
片刻不離的手機(pixabay)

離開手機的忍受時間只有幾分鐘

這個問題早在2017年,就已有了答案,那就是:幾分鐘。匈牙利厄特沃什·羅蘭大學的科學家,他們發表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ur》期刊上的論文證實了這一點,當然,它的調研對象是18-26歲的年輕人。

這一現象通常被命名為「無手機恐懼症」或「手機依賴症」,還有一些研究顯示,約有五分之四的年輕人都或多或少存在這種問題。

對手機使用度的不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健康,我們來看一看那些手機使用不當的百態:

被遊戲、娛樂所奴役

手機遊戲過度沉迷,某音、某手天天刷不停,這種場景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很常見,手機被遊戲、娛樂霸屏,甚至有的遊戲還可以設置通訊免打擾等功能,這些保姆式的服務,讓一些愛好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這也直接影響了其正常的工作生活。

大家都知道,網頁的「信息流」技術發展越來越聰明,它一直推送給你的,全是你想看的,想玩的。你使用時間越長,頻次越高,它推送的越精準。這讓你越看越上癮,越玩越想玩,欲罷不能。

phone
玩手機要節制(pixabay)

被過度使用所奴役

人們之間面對面的交流越來越少,影響了正常的社交。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在刷手機」,這確實很無奈。

被瑣碎信息所奴役

我們的碎片時間全部被手機佔滿,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快餐式的知識消費或娛樂,這對我們的獨立思考的廣度和深度影響是致命的,久而久之,可能我們就會不再追求事物的本質,而只停留在表象上。

當然,手機使用不當還對我們身體有一個物理上的傷害。

對身體的物理傷害

當我們保持一個姿勢,拿著手機玩幾個小時,長時間的使用,對眼睛、對手臂關節哪怕是手指頭都有一定的損傷。

玩過遊戲或某音某手的小夥伴們,當夜已深,是否我們還在遊戲或娛樂場景的亢奮中,這樣夜夜不得休,這打擾了生活規律,導致白天精神萎靡,久而久之,也影響我們的情緒和生理、心理健康。

phone
不要長手機的用手機(pixabay)

坦然面對手機,要為我所用

手機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我們要泰然面對。

隨著晶元計算能力的提升,手機等智能設備越來越人性化,智能設備將與人的距離越來越近,甚至與人融合在一起,這必然人-物密不可分,所以人越來越依賴手機也不可避免。合理使用,物為我所用,而不是物要駕馭我。所以,我們在使用手機上要學會控制自我,駕馭手機,而不能被手機內容所駕馭。

中了手機系統被浸入的毒

手機大概率中毒的時代一去不返

手機越來越智能化的發展,系統中毒這個事情越來越不好辦,記得殺毒軟體收費的年代,手機系統還有中毒、染上木馬的狀況,甚至某些殺毒軟體廠家還做出邊放病毒邊收錢殺毒這種見不得光的勾當。

一般手機系統中毒,是因為你做了不該做的事:手機下載了攜帶木馬的應用軟體,有一些app軟體攜帶了第三方應用,進行推廣收費,第三方軟體帶有木馬,或者這些app本身就攜帶木馬。只要裝上這樣的軟體,其內置的木馬將在我們手機里肆意橫行。

手機瀏覽了不該打開的網站網頁,這些網站網頁都內置流氓軟體,即使我們關閉了,它也可能在手機後台運行,耗你的流量,收集你的數據,竊取你的信息。

phone
手機很容易被他人控制(pixabay)

不該做的不做,不該看的不看

如果要避免手機中招,很簡單,不該下載的不明應用(下載時手機系統一般會有提醒),堅決不下載,不該上的不良網站堅決不點擊。

如果你的手機運行突然莫名其妙變慢了,網頁時不時彈出一些廣告鏈接,或你未使用手機,但後台流量消耗很快,等等現象出現,恭喜您,手機中招了。

清理快速清理病毒的兩招

萬一,我們不小心中招了,那也很簡單,從手機自帶的應用商店下載殺毒軟體,全面掃描、殺毒。

如果殺毒無效的話,那就保存好數據,直接恢復出場設置, 這樣也可以解決病毒或木馬問題。

中了手機輻射的毒?

手機輻射有毒嗎?大部分沒有

手機輻射是指手機通過電磁波進行信息傳遞時產生的電波,它一般用SAR值來衡量,這裏我們先不討論專業的SAR值是多少,就一句話來總結這個問題,目前市場上正常銷售的正規廠家生產的手機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安全值標準一般是它們正常使用輻射值的好多倍。

當然,這裏要注意,不能為了追求便宜或僥倖心理,而使用來路不明的山寨手機,往往這些黑工廠為了追求通話質量,加大手機的發射功率,從而產生較大輻射。

phone
合理使用手機(pixabay)

另外,家中使用的WIFI路由器也要注意

順便說一句,我們家中日常使用的WIFI路由器,也要選擇正規廠家,堅決不使用不知名品牌產品,也不是說他們不好,關鍵在於很多廠家為了追求信號好,而片面加大發射功率,造成影響身體健康的輻射。

在今天,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工作的一部分,與我們密不可分。希望我們都能夠很好地利用它,而不是被它所駕馭。

我們利用它創造更大的價值,要發揮它的積極效用,讓手機的成熟技術真正地為我所有,為我們的美好生活助力。

本文章或節目經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原文鏈接:2020年,你已經中了手機的哪些「毒」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周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