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關稅戰】中國或調高歐美部分進口汽車關稅至25% 賓士、寶馬或受衝擊

2024年05月23日 3:29 PDF版 分享轉發

2024.05.22

日前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一名業專家表述,呼籲提高排氣量2.5公升以上中國商會發聲明指,此舉會對歐美汽車業帶來衝擊。業界人士認為,德國賓士、及日本豐田受影響最大;但專家認為,中國試圖以關稅報復威脅間接施壓歐盟,而歐盟應該不畏威脅,阻擊瘋狂佔據歐盟的中國

根據《彭博社》等傳媒報道,「歐盟中國商會」(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to EU)周二(21日)在社交媒體X上發出一份聲明,引述一中國汽車業內部人士消息,稱中國可能考慮將大型引擎進口汽車的臨時關稅提高至25%。該商會表示,此舉將對歐美汽車業帶來衝擊,並對北京與布魯塞爾的經貿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CCCEU』s Note to Press: China may raise temporary tariffs on EU』s large-engine cars ⬇️⬇️ pic.twitter.com/QZkgZM9Zc5

— 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to the EU (CCCEU) 歐盟中國商會 (@CCCEUofficial) May 21, 2024

「歐盟中國商會」是據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一份獨家報道發出此警示。在《環球時報》的報道中,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斌呼籲,提高排氣量2.5公升以上進口汽車臨時稅率。

以減碳和綠色環保為說辭 而建議提高關稅

劉斌以減碳和綠色環保為說辭,稱中國若對進口大排氣量汽車提高關稅,符合綠色發展理念;他也稱中國對進口汽車的臨時關稅提高至25%,是符合世貿規定的,並暗指「某些國家」對中國電動車的調查和關稅制裁是「保護主義」。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斌呼籲,中國當局將2.5升排氣量以上的進口汽車調高關稅至25%。(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網站截圖)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斌呼籲,中國當局將2.5升排氣量以上的進口汽車調高關稅至25%。(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網站截圖)

顧問公司Intralink的汽車和移動業務負責人科拉(Daniel Kollar)說,受潛在關稅影響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將會是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rp.)、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 Group AG)和寶馬(BMW AG)。

此前,美國拜登政府將中國電動車的關稅提高到100%,歐委會也從去年10月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做反補貼調查,完成調查並在評估和核實相關數據后,一旦認定中國電動車生產商從國家補貼中獲益,就會做出懲罰性關稅措施。

隨著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對中國政府補貼支持下,而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動車展開調查的最後期限臨近,歐盟必須在6月5日前告知中國出口商,是否打算徵收關稅。在此背景下,中國擬因此加大報復威脅。中國上星期也曾暗示,可能對歐洲葡萄酒和乳製品徵收關稅。

評論:「環保牌」可說服歐美左派 也是歐盟軟肋

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楊海英向本台表示,中國電動車的環保牌應和了一些歐美環保左派的主張,因而面對歐盟即將推出針對中國電動車的懲罰性關稅措施,他們繼續打出這些牌,並向歐美汽車大企業施壓,這也是歐盟的軟肋。

楊海英說:「中國會利用各種機會打環保這招,一舉兩得啊,一是可以說服歐美左派;另外一方面還可以給歐美的大公司施加壓力,讓他們對本國政府做些工作,讓歐盟的大資本家屈膝,向中共求情。」

楊海英也指,中國電動車是北京彎道超車的典型做法之一,歐美應對主要是提高關稅,往往招致中國的報復。他認為,歐美只要不動搖制裁決心,中共才應該恐懼。

楊海英說:「中國電動車最典型的彎道超車,超了一段時間,它說:『厲害了我的國』;但是歐美國家不懂中國百年馬拉松騷擾世界秩序的做法,中共也正好看到了她們這個弱點,所以還是利用這個。歐美穩定下來的時候,中共會自亂陣腳的。」

今年3月,比亞迪宣布製造了逾700輛電動車;目前歐洲正在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比亞迪X圖片)
今年3月,比亞迪宣布製造了逾700輛電動車;目前歐洲正在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比亞迪X圖片)

評論:歐盟權衡利弊后 應無懼中國威脅

法國時評人王龍蒙在接受本台訪問時,認為歐盟中國商會的反應過於緊張,應該了解官媒的真正意圖是甚麼。

王龍蒙說:「中國只是藉中國專家之口傳遞北京威脅,而且這種威脅藏有很多陷阱,專家稱對進口大排量汽車徵稅,可能影響賓士、寶馬這樣的大企業。中國政府想用迂迴的辦法施壓,讓這些大企業向政府施壓。」

王龍蒙也認為,中共當局想釋放關稅報復訊號,阻止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懲罰性關稅措施,當權衡利弊后,歐盟應該無懼中國威脅。

王龍蒙說:「多年來,歐盟汽車業依賴中國龐大的市場,代價就是歐盟放鬆對中國的警惕,致使中國扭曲市場經濟衝擊歐盟真正的市場經濟,中國電動車、快時尚等長驅越直入。如果懲收高關稅,相當於卡死了中國電動車產業。」

《環球時報》引述劉斌公布的數據,指中國在2023年進口了25萬輛引擎排氣量大於2.5公升的汽車,約佔所有進口車的32%。相比之下,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出口155萬輛電動車,其中約63.8萬輛出口到歐洲,5.22萬輛出口到北美地區。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分析師周二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的報復性貿易調查和警告並沒有阻止歐盟。布魯塞爾方面急於透過其電動車調查,向北京方面發出一個強烈信號,即歐盟將抵制中國的補貼和產能過剩。」

記者:吳亦桐、宋子傑(倫敦) 編輯:施芷珊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