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胡耀邦被迫做檢查 失聲痛哭

2017年10月06日 12:00 PDF版 分享轉發

作者:李銳

1982年12月20日,胡耀邦、、陳雲與共青書記處第一書記王兆國(左一)、書記處書記陳昊蘇(右二)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休息室里

不正常的黨內生活

要談胡耀邦,不得不先談。自建黨以來,任何黨員都是黨的馴服工具,這個觀念深入人心,也作為組織原則貫徹下去。作為一個實質上的農民黨,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締造者。毛澤東這個人很複雜,毛的周圍有一幫人。

毛澤東最喜歡的人是、林彪和鄧小平,曾打算讓高崗當接班人。高崗有他的本事,屬於“綠林豪傑”,毛很欣賞。我當過高崗的政治秘書,他喜歡下圍棋,晚上同我下棋是從不接電話的。離休后我負責編中共組織史資料,從打AB團起,10年內戰肅反,自己殺自己人,殺了10萬。時期搶救運動打了1萬5千個特務,但事實上一個打入黨內的特務都沒有。我問過黃克誠,在江西時他就感到,毛有兩個毛病:一是脾氣太壞,二是任人唯親。井岡山下來在福建選前委,多數人投陳毅的票,毛澤東就甩手不幹了。後來陳毅去上海找周恩來,周讓陳趕緊把毛請回來。如蕭克沒投毛的票,毛對蕭一直記在心上。

沒有林彪的吹捧與參与,“文化大革命”可能搞不起來;“林彪事件”后毛澤東就垮了。後來接班的鄧小平,其實也是半個毛澤東。1989年“六四”風波,出動軍隊鎮壓學生運動,這種連毛澤東活著都不可能幹出來的事,鄧小平卻幹了。“”期間,他聽信李鵬和李錫銘謊報“學生動亂”的讒言,要實行軍事戒嚴,蕭克、張愛萍等7位上將聯名上書反對武力鎮壓,他毫不理睬。

總之,80年代的局勢對耀邦來說,很難辦,上面兩個老人壓著。鄧小平贊成“權威主義”,他認為中國總得有“一個人說了算”。耀邦告訴過我,鄧小平與陳雲這兩位政治老人的關係,按鄧小平的話說,是“談不攏”,胡耀邦在位時,就開不成常委會;“只能有一個婆婆”,這是鄧小平讓薄一波向陳雲傳達的。在意識形態上,鄧小平“不問姓資姓社”,“不管黑貓白貓”,“摸著石頭過河”,不為既往的正統理論所限制,敢於突破。而陳雲仍跳不出舊框框,1989年,中顧委發了個“一號文件”,刊載了陳雲同趙紫陽、胡啟立、李瑞環1987年以後的談話,他說:“列寧帝國主義論沒有過時”。對“六四”風波,陳雲則有自己的看法。當時在中顧委,我們四個人(杜潤生、李昌、于光遠和我)反對鎮壓,幾個月批鬥,將要開除黨籍,是陳雲挽救了我們;他說,這種事不能再幹了,否則,以後還要平反

陳雲對胡耀邦有看法,認為他在人事上用“青紅幫”(青年團、紅衛兵)。1982年初我已經65歲,決定在電力部退下來。這時陳雲要我到中央組織部組建青年幹部局,意見極其堅決,促我上任,還誤會我是“能上不能下”、不願當局長。於是我只好服從,於該年3月調入中央組織部。上任后我只見他一次,見了面就說要“頂住”,言下之意就是頂住胡耀邦。1987年耀邦在“生活會”上被以前的戰友王鶴壽揭發,非常傷心,他曾對王鶴壽講過一些心裡話。王鶴壽的侄女後來向我透露,揭發耀邦是陳雲的命令。

除了兩個老人,當時還有兩個“左王”看不起他,在兩老之間講閑話,一個是,一個是。胡喬木這個人,“一日無君則惶惶然”。以後,主要在意識形態上,胡喬木仍堅持毛澤東“政治挂帥”的路線,實質上是“以階級鬥爭為綱”,不過不明說罷了。他是個兩面派,真正的兩面派,今天這樣明天又翻過來。我跟胡喬木的淵源很深,對他比較了解。像胡喬木那樣的人,不當奴才不行啊!他願意當奴才,因為有好處。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這種人物。

1986年,鄧力群把陸鏗同胡耀邦的訪談交給鄧小平,引起鄧的震怒,這也成為1987年1月“生活會”后胡耀邦下台的一根導火索。1987年春,陳雲讓王震等人活動,把鄧力群抬出來當總書記。我在1987年7月11日給鄧小平、趙紫陽寫了一封信表示反對,除了揭發他抵制改革開放外,還述及他在延安搶救運動時犯的一件嚴重政治錯誤。鄧小平14日批示,撤銷鄧力群的職務,陳雲、李先念、薄一波三人也畫圈了,制止了這個危機。

除了一些小事,胡耀邦和趙紫陽合作比較融洽,對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全面改革的看法也基本一致。但鄧小平、陳雲兩位老人對全面改革卻有不一致的看法。那兩個“左王”趁機在鄧小平、陳雲兩位老人中穿梭,大進讒言。這兩個“左王”對改革開放起了很壞的作用,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領域,先搞“清除精神污染”,后又批“資產階級自由化”。清污只搞了28天,幸好被胡、趙聯手制止了。

1987年的“生活會”上,耀邦被迫作了檢查,聽說離開會場后即失聲痛哭。一個人如果不是因受大委屈而傷心透了,是不會這樣大哭的,尤其是在這種場合。他在擔任總書記時就說過:我尊重老人,又獨立思考。他儘力在兩位老人之間溝通協調,遇大事必請示,同時還要面對兩個“左王”的明槍暗箭與各種阻撓,最後遭到兩方面夾擊,個人事小,全局堪憂,他怎能不放聲大哭!

胡耀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胡耀邦十四五歲就參加革命,文化程度不高。他碰到第一件事是打AB團,幾乎喪命,此事終生難忘。此後歷次政治運動直到“文化大革命”,他都儘可能予以抵制或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做有益之事。耀邦歷來對“政治挂帥”有自己的看法,不喜歡搞條條框框,堅守言行一致。“大躍進”失敗后,1960年就主張恢復長途販運;他曾公開講話:“衣食足而知廉恥,學習毛主席著作不能飽肚子”,不怕被扣“修正主義”帽子。

胡耀邦能在共產黨內出現,非常了不起,戰爭年代出來的人,服從慣了,更不容易了。他獨立思考,他不當奴隸,更不願意當奴才。延安搶救運動時,到處大抓特務,他當時擔任總政組織部長,自己做了個試驗,找幾個絕對沒有問題的年青人,一逼供信,就都承認是特務了。於是他立即找毛主席說,不能再幹這種事情。這是他親口對我說的。

5年前,耀邦去世15周年時,幾位團中央的老同志編寫《胡耀邦傳》,我為這本書寫過一個序言。這個序言里提到:1950年到1952年,擔任川北黨政領導時,耀邦親自起草“人民代表公約”;土改中實行保護富農和對地主的溫和政策;不許農民亂罰亂斗,進城抓人。當年鄧小平這樣評價他:“有主見,不盲從。”

1952年到1966年,他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提倡八個大字:“朝氣蓬勃,實事求是。”他說:“實事求是就是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要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不弄虛作假。要有實幹的精神,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他認為執政黨尤其要這樣要求。戰爭年代,形勢逼得你非實事求是不可;執政以後,即容易自以為是,走向反面;堅持實事求是,必須深入實際,尤其需要民主制度和黨的紀律的保證。1954年10月,《中國青年》編輯問他,“怎樣理解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耀邦回答:“無產階級不是只講革命,只講鬥爭,它也講愛心,講人情味,講對同志、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尊重、關心和愛護。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才是可愛的,人們才能從中感受到更多的歡樂和溫暖。

1957年反右派時,他不在國內;回國后,對團中央打的右派進行安慰。他同我談過,生平憾事,對項南和蘇進沒有保護好;兩次自責,批鬥彭德懷時沒講公道話,開除劉少奇黨籍也舉了手。

文革後期,耀邦負責科學院工作,主持起草了《彙報提綱》。根據馬克思的著作,最早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后而否定了“知識私有”、“白專道路”等錯誤提法,並作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新長征”的報告。後來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中,這《彙報提綱》成了集中批判的“三株大毒草”之一,他又受到殘酷鬥爭。

由於上述這些事例,我們知道耀邦一生歷經革命磨練,特別注重理論實踐的結合,尤其看重實踐效果,因而能抓住過去黨和毛澤東屢犯錯誤最終走上文革絕路的癥結,那就是毛接受了斯大林的一套做法,從政治、經濟到文化、思想的絕對統治,名為無產階級專政實為一黨專政,一黨專政又變成了領袖專政。

耀邦對中國問題的反思

從投身革命到最後辭世,胡耀邦在黨內生活了60年。對這段漫長而沉重的歷史,他有深刻的反思;對當代中國的痼疾,他有透闢的洞察。反思和洞察的結果,使他形成了許多反映和順應人類文明主流的思想、觀點和理念。耀邦認為,黨不能再受“左”的危害;絕對不能迷信任何人,而應該獨立思考;黨和國家生活應該正常化、民主化、法治化,必須杜絕家長制、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要愛護知識分子、儘力發揚知識分子的才能;應當重視自由、民主、人道和法治原則,吸取人類文明共同的優秀成果。改革開放以來,他提出和實施的許多政策主張,尤其堅持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同步,都體現出一種超越原有意識形態的人類普適價值。即便發生1987年的“辭職事件”后,他的思考仍然沒有停止,反而更加深刻。

推進改革,完成耀邦的遺願

胡耀邦去世,是一切以他為師、為友、為長者、為楷模的人很大不幸。但共產黨里出了個胡耀邦,這又是中共的大幸。胡耀邦否定“文革”最徹底,在“真理標準”的討論中最堅定。他認為黨不能再受“左”的危害,對於“左”禍肆虐的記憶可謂刻骨銘心。他重視自由、民主、人道,熟悉西方的發展歷史,很願意接受外來的新思想。他對毛澤東的認識是全面的,在“文革”時便不盲從,常說絕對不能迷信任何人,要獨立思考。他力主黨內生活正常化、民主化,應健康發展,一定要避免過去搞家長制、一人說了算的錯誤,並主持了“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的起草。

1989年4月20日,趙紫陽代表中共中央在胡耀邦追悼大會上對耀邦一生作了評價,悼詞是經過鄧小平和中央負責同志討論過的,還是比較公正的。但由於1987年1月“生活會”上強加給他的那些不實之詞,以及迫使他下台的做法,曾使得黨內外廣大黨員和群眾為之憤憤不平,以致後來引發了“六四”政治風波。對胡耀邦的作為,要有一個全面公正符合實際的總結,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問題,也是關係到我們黨在國內外公眾中的形象問題。如果不能正確認識昨天,也就掌握不好今天和明天。

今天,鄧小平、陳雲兩位老人已不在了,兩個“左王”的干擾也不存在,這是一種便於與世界同步前進的好形勢。第二個“歷史決議”對毛澤東晚年錯誤做過總結,對鄧小平也應當照此辦理。這樣,進一步全面改革開放的路就會好走一些。經過30年的經濟體制改革,代價太大,單位能耗和對資源、環境的破壞也居世界前列。中國現在的經濟總量大概佔全世界的15%,可是我們用掉的煤炭大概佔世界三分之一。更可怕的是貪污、腐敗愈演愈烈。大大小小的腐敗分子上下其手,互相勾結,使共產黨淪向了一個利益集團、構成了新興的權貴資本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