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緣分決定得道與否

2024年01月06日 8:33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正見網 作者: 陸文農

字長休,是邯鄲人,經常服用黃精和鉛,已經三百三十八歲了,面容仍然像年輕人一樣,登山時經過險段,仍然行走如飛。他年輕時本來是太學的學生,學習中涉獵的範圍極廣,經常與人談論五經以及的言論,他對這些知識,都很淵博。中散大夫、譙國的嵇叔夜,非常尊敬喜歡他,經常向他請教,二人還經常一起進山遊玩,採藥。

後來,王烈獨自到中,忽然聽到山的東邊崩塌了,轟隆隆的就像打雷的聲音。他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於是就去看,只見山石開裂了幾百丈,兩邊都是青石,石頭中間有一個洞口,直徑約有一尺,洞口中有像骨髓一樣的青泥流出來。王烈取了點泥,試著團成丸狀,這小丸一會兒就成了石頭,就像燭淚落地隨即就凝固堅硬了一樣。那泥的氣味就像大米飯一樣,試著嚼一嚼,也是這個味。他團了像桃子那麼大的幾團,用這種方法,帶了一點泥回去。回去后,他把這些東西拿給嵇叔夜看,對他說:「我得了件奇異的東西。」嵇叔夜很高興,他拿過來一看,那泥丸已經成青石了,敲擊一下,就發出丁丁當當像銅器一樣的響聲。嵇叔夜立即就和王烈去觀看,但那崩塌的山,已經恢復成原樣了。

王烈進了河東地方的抱犢山,看見了一個石洞,洞中有白石頭的架子,架子上邊有兩卷白綢子寫的書。他取下書來看,但卻不認識上邊的字。他不敢拿走這書,就又把它放回架上,只是暗中記下了幾十個字形,帶回來給嵇叔夜看,那些字,嵇叔夜都認識。王烈很高興,於是就和嵇叔夜一起,去讀那書。那裡的道路,王烈記得非常清楚,但是等到了山中,卻找不到石洞在哪裡了。王烈私下對弟子說:「這是嵇叔夜不應當的緣故啊。」據《經》中說,神山每過五百年就開裂一次,裡邊有石髓流出來,取來服用,壽命與天地相同。王烈以前得到的東西,肯定就是這個。河東聞喜地方的人,很多都好幾代侍奉王烈,說明王烈已經得道了。

晉朝永寧年間,王烈到了,遊覽各處,和別人作射箭的遊戲,他拉開一張兩石力的弓,射百步之外的目標,十發九中。在洛陽住了一年後,他又離開了。有個九十多歲的人,叫張子道,他跪拜王烈,王烈就坐在那兒接受了,在座的人都很奇怪。張子道解釋說:「我八九歲的時候,看見過他,那時他的氣色就和今天一樣。我現在老了,可他卻仍然是年輕的樣子。」

王烈得道了,嵇叔夜卻沒有得道。這是他們的緣分不同。後來,人們不知道王烈到哪兒去了。

(選自李昉《太平廣記》)

2019年02月07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