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既已得道,切勿戀情

2024年03月25日 8:39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正見網 作者: 慧勉

郡人,經營染業。他少年時,修習,經常延請齊魯一帶的術士、道流,總是誠敬接待,可是始終沒有遇見過異人,但他勤勉的志願,更加懇切了。他家很有錢財,廣施濟惠,幫助州里的子弟以及內外姻親,讓許多人家,都能度日、賺錢。因此,每逢李清的生日,他們都來祝壽,爭先饋贈,總共積累了有百余萬。

李清稟性節儉,送來也不拒絕,收下也不分散,如此積累,倉庫里的錢物,都堆積滿了。

他六十九歲的時候,在生日的前一旬,忽然召集親友,大擺宴席,然後對眾人說:「我仰賴你們,都能勤勤懇懇,不犯過失,各自能獨立營生,所以我才得以生活富足。可是我布衣蔬食,已經有三十多年,哪裡還有意于豪華奢侈呢?你們因為我的年歲大、輩份高,每到我生日的時候,就饋送我衣服玩物,這也夠奢侈的了。但我把長久以來所得的饋送,都封存於一間屋子裡,從來沒有省視過,白白損失你們自己的資用,來增加我的糞土,這是幹什麼呢!幸虧上天,還沒有收走我的靈魂,很快又要到我的生辰了。我知道你們又開始要營措我的續壽的禮品,所以我提前召集你們,為的是制止你們的老做法。」親友們都說:「續壽自古就有,沒有這個,還怎麼表達我們對您的感謝、孝敬之心呢?希望不要制止,使得親友們都感到不安。」

李清說:「如果你們不打算改變主意,那麼就按照我的意願來準備,可以么?」眾人都說:「願意聽您的意見。」

李清說:「你們每人給我粗、細麻繩各百尺,總計起來,我就能得到數千百丈了。用來為我續壽,豈不綿長么?」眾人都說:「謹遵命,但您的打算必有緣故,我們很想知道。」李清笑著對他們說:「早晚也是要讓你們知道的。我是個下界俗人,妄想求道,夙夜勤勞,至今已經有六十年了,卻毫無影響。我現在年紀已經很老,衰朽將盡,自己估摸也不過二三年了。我想趁著還能聽見、看見、能走路的時候,實現早年的志願,希望你們不要阻擋。」

在青州城南十里處,有座高山,俯壓郡城,峰頂中裂,豁成一個關隘似的懸崖,州中人家,坐對山嵐,歸雲過鳥,歷歷可見,《圖經》上叫這山為雲門山,民間則叫劈山。李清蓄意已久,到這時,就對親友們說:「雲門山是的住處,我準備前往。我生日那天,讓我坐在一個大竹筐中,用轆轤和粗繩,把我縋下。我用細繩做引媒,如果不可再下,我就急忙拉動細繩,你們就把我拉上來。假如我遇上神仙,而能實現我的志願,我也一定會回來的。」子孫親友都哭泣著勸阻說:「懸崖下邈冥深淵,難於測料,況且還有山精木魅、毒蛇怪獸,什麼東西沒有?您怎能忍心以千金之軀,自投於此,把它看成是達到的階梯呢?」

李清說:「這是我的志願,你們要是阻擋,我就偷偷自己去了。這樣就連竹筐大繩的安全都沒有了。」眾人知道他的主意,不可改變,就一起準備這事。

到那一天,李清的親友鄉鄰,成百上千的人,競相攜帶著酒食,到天蒙蒙亮的時候,大家會於山腳,然後李清就揮手辭別眾人而縋下懸崖。過了很久,才縋至崖底,那裡很是黑暗,仰視天空,才像巴掌那麼大,手捫四壁,底下的空間,才只能放下兩張席子。東南角上有個洞穴,可以佝僂著身子進去。李清就丟下竹筐往裡面走,開始時很狹窄,再走就可以伸直腰了。這樣走了約有三十里,漸漸開朗,見些光明。不久就到了洞口,只見山川景象,雲煙草樹,宛然不像人世。他嘹望了很久,只有東南方十余里處,隱隱約約似乎有人居住。於是他緩步前往,走到后,見到一個高台,階梯很是陡峻,只有南面,可以登攀。

於是他虔誠地登上階梯,心中很有些恐懼。等上到了台頂,窺見上面的堂宇,很是莊嚴,其中有四五個道士。李清便叩門,一會兒就有個青童,應門詢問,李清答道:「我是青州的染工李清。」青童照樣回報上人,李清聽見中堂上,有人說道:「李清你來了?」就讓他近前。李清惶遽趨拜。臨軒有一人遠遠地對他說:「你還不該來,怎麼突然到此?」便讓他向諸人行拜禮。當時日頭已經中午,忽然有個白髮老翁,從門口進來,行禮謁見,啟稟道:「蓬萊霞明觀的丁尊師新到,眾聖命諸真人,登上清赴會。」於是諸真人一同前往,對李清說:「你暫且住在這裏。」

臨出門時,有位尊長,鄭重的囑咐他說:「千萬不要打開北面的門!」後來,李清巡視院宇。並打開東、西兩扇門,情意飄飄然,自以為永遠棲居於仙境。他走至堂北,見北面的門虛掩著,便忘掉尊長鄭重的囑咐,打開北門,出去觀望,只見下面就是青州,宛然在目,於是生出離情別緒,好久才平息下來。等到他悔恨自己思戀舊情、錯開北門的時候,諸真人已經返回,其中那位尊長說:「讓他不要打開北門,他竟然自行迷惑,可知仙界是不能隨便就來的。」接著對他說:「你可以先回去。」

李清磕頭哀求留下。又說:沒有路可回。眾仙對他說:「你是應該來這裏的,只是時限未到而已。你不必為沒有歸途發愁,只要閉上眼睛,腳踏到地上就是到家了。」李清不得已,只得流著眼淚辭別。有人說:「既然打發他回去,也應該讓他有以為生的。」李清心裏自恃豪富,很驚訝這話對自己那麼不了解。有一個人看著李清說:「你到堂內的閣中,取一軸書去。」李清拿了一軸書去,那人又說:「假如回去沒有依靠,可用此書,自給衣食。」李清便閉上眼睛,只覺得身體像飛鳥一樣,聽見風水激蕩之聲,須臾之間,就踏到地上,睜開眼,就是青州的南門。

這時,正是傍晚時分,城池田野,彷彿依舊,至於房屋樹木、居民服飾,已經完全不同了。他獨自行走到天黑,竟然沒有一個認識的人。於是他就前往自己的家,早晨離開時的高屋大門,全然改變了模樣。左側有家染布作坊,他就進去詢問。那人自稱姓李,說:「我本來是北海的富室。」便指著前後的房屋說:「這些過去都是我祖先的產業。我曾聽說,我的祖先在隋朝開皇四年生日那天,自己縋下南山,從此不知所終,而家道就淪落了。」

李清抑鬱悵惘了很久,便改換姓氏,寓居於城中。他拿出所得的書翻閱,原來是治療各種病症的藥方。這一年,青州的小兒鬧,李清所醫治的,無不立即痊癒,不過旬月之間,家業重新振興。當時是永徽元年,天下富庶,而北海郡有不少知道李清的,於是齊魯之人,來隨從他學習道術的,總有成百上千。到永徽五年,他便辭別門徒說:「我要去泰山,觀看封禪大典。」從此就不知所終了。

(出自《集異記》)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