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高考政審:歷史幽靈及其當代浮現

2018年11月23日 0:22 PDF版 分享轉發

變態辣椒:政審才能考大學。變態辣椒:才能考大學。

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旅美中國作家遇羅文,原《中學報》編輯

一、: 似曾相識燕歸來

近日,《重慶日報》報導稱,政審材料是參加錄取的必備材料,是高考錄取時的重要依據,政審不合格者不能參加普通高校的錄取。政審不合格事項包括:反對四項基本原則,道德品質惡劣,有違法犯罪行為等。該材料主要由考生所在的學校或單位提供。

與此同時,福建教育考試院9日公告,日後要對高考考生進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對考生的政治態度和道德品德作出全面鑒定。公告還明訂,「有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言行或參加邪教組織,情節嚴重的」,不得參加高考。

重慶福建敢為先並不意味著這是地方的行為,而應該是中央統一部署。

這次政審毛時代血統論的再現。雖然字面上說的是學生的政治表現,但是作為高中生來說,怎麼可能有能力和精力去參加所謂的「邪教組織」和上訪維權?當然這些行為都是學生家長乾的,他們的孩子因此就受到了株連。

四十年來亦不曾聽聞的「高考政審」突然現身,像一個歷史降臨大地,喚醒了人們的恐怖回憶,引發國內外輿論大嘩。

二、還原歷史:出身歧視肆虐的毛氏

在中國大陸,自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間,實行著一種堂而皇之公然宣告的等級賤民制度——成分論:國家政權以階級出身對國民進行等級式划類。這一劃分及其造成的社會氛圍,從50年代至60年代逐步強化,至文化大革命初期達到頂點,由半遮半掩的檔案內部划類,走向赤裸裸的「紅五類(工人、貧下中農、革命幹部、革命軍人、革命烈士)、黑五類(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份子)、和麻五類」等公開的侮辱性分類。

這種名為政審的出身歧視,最典型、影響面最大時間最長的就是高考政審。

很多出身不紅的考生,檔案里早就有了一紙『不宜錄取』的判決條。考試只是走過場而已。

文革前毛時代高考政審是血統論的體現。在中國報考大學素有「先看政審結論,后看考試分數」的做法,那些出身地主富農家庭或家庭成員有「右派分子」的子女,都會面臨同等命運。(而在文革中,中國大學實行「推薦制」招生,「家庭成分」幾乎成為中國大學錄取的唯一指標。

雖然字面上說的是學生的政治表現,但是作為高中生來說,怎麼可能有能力和精力去參加所謂的「邪教組織」和上訪維權?當然這些行為都是學生家長乾的,他們的孩子因此就受到了株連。

文革初期,這種「血統論」發展到了頂峰: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

「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

在那30年裡,「出身」,像一個巨大的陰影,籠罩在人們頭上,像一塊燒紅的烙鐵,燙在人們心上,陰霾、流血永無止期。中國人,無論長幼,都在階級路線的名義下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而那些先天的「賤民」,從識字開始,就對填寫各種與出身有關的表格,有一種天生的抗拒與恐懼。在一生中,他們遭遇了無數障礙:參軍、招工、「提干」、求偶,特別是所謂「高考進大學」的過程中……一代又一代,像一群吃草的動物,天性馴良、柔弱,離群索居。在眾人面前,他們總是保守沉默,不願談說自己的親人,甚至迴避自己。等到文化大革命起來,就又多出了一個稱謂:「狗崽子」。他們的一生無所期待:沒有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沒有愛與被愛的權利,沒有寫作發表的權利,沒有發展自己興趣和施展自己才能的權利,……只有絕望,只有看不到頭的黑暗的隧道,漫長無盡。正義、平等、自由、良知、愛情,事業,幸福,對他們而言,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三、恐怖中的人權吶喊:遇羅克的《出身論》

在這種恐怖和高壓的氛圍下,一個名叫遇羅克的青年(遇羅文先生的兄長),站了起來,戰勝恐懼,出了長篇文章《出身論》。發表在《中學文革報》上,獲得長期受壓的「賤民」們深深共鳴與支持,一紙風行,產生了某種雪球效應,激發出了被壓在社會底層的「賤民」們的權利意識。

遇羅克在《出身論》中,凜然指出:「在表現面前,所有的青年都是平等的。」「任何通過個人努力所達不到的權利,我們一概不承認。」在他的另一文章《談鴻溝》中,他更是明確宣稱「無論甚麼出身的青年,都應該享受平等的政治待遇。」雖然在其文章中,他所使用的術語還難免帶有時代烙印和馬克思主義痕迹,但其文的核心宗旨,清晰明確,是呼喚平等與尊嚴,是籲求基本的人權。
是遇羅克,在文革混亂之際,終於,把那些人多年來憋在心裏的話說出來了! 當他在《中學文革報》上點燃野火時,其氣勢,逆風千里;頃刻間,朝野震動。人們排著長隊購買它,如飢如渴閱讀它,讀者來信從全國各地像雪片一樣飛去,以致郵遞員不堪重負,要他的夥伴蹬著三輪車到郵局自己領取郵袋;袋裡的來信,每天都有幾千封。他抨擊的目標是明確的,那就是中國式的「新的種姓制度」,中國式的「賤民劃分」。

遇羅克為撰寫《出身論》於1968年1月以「現行反革命罪」被判處死刑,1970年3月5日被槍決。年僅27歲。他是為千千萬萬「賤民」殉道而死的,是為中國大地上的人權殉道而死的。
…………………….
直到1977年8月,鄧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決定恢復高考,並對高考實行政審的做法連說了三個「繁瑣」,為高考政審制度鬆綁,此舉得到了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支持,為鄧本人贏得了各種光環。迄今已有四十年了。

四、何以紅色幽靈重返中國?

這些年來,中共暗中仍然有出身歧視。改革開放以後中共當局這麼干已經不止一次了。如徐文立的女兒、遇羅文兒子在高考的時候都遇到了要填寫父母的政治表現問題,聽說幾年前維權人士的孩子也在高考時遇到了刁難現象。與這次不同的是:前幾次比較隱晦,這次是大張旗鼓地宣傳;以前由於信息不夠發達,局外人知道的不多。

這次拜互聯網之福,出身歧視。當前更是由於當局內外交困群體事件愈演愈烈,在黔驢技窮的情況下,拿出了血統論這個毫無人性的「法寶」,來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同時也說明了中共當局真是走到窮途末路了。

重啟高考政審,表現了源於中共的內外交困的恐懼,折射了其深知其所面臨的已然是隨時倒塌的危局。沒有人否認,一方面,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中共經濟的脆弱性暴露無遺,股市、房市慘淡,製造業下滑,人民幣持續貶值,消費降級,外資進一步加速撤離,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厲害的國」的新衣被扎得千瘡百孔。另一方面,國內各種惡性事件,如毒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P2P爆雷、新疆勞改營、退伍軍人維權等層出不窮,導致民怨沸騰,在多重壓力下,中共政權搖搖欲墜。

可能對外趨軟,但對內更硬。

對內,日益乞靈于毛澤東式的統治手法。北京當局對內為了維穩,對民企、高校、民眾等加強了控制,輿論鉗制更是達到了新的高度,近萬家自媒體被關閉,任何「過格」言論都要被警告。

一邊對外高呼自己將會「更加開放」,一邊對內加緊推行「政治審查」。北京的統治將明顯呈現內政與外交分裂的兩張皮形態。

五、能行得通否?壽命幾何?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