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為什麼說粵語的廣東人越來越少了?

2020年08月29日 14:30 PDF版 分享轉發

文: 小蟲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說人,好像越來越少了?

前段時間,某直播平台的一位主播,因為使用粵語直播而遭到了平台的封禁處罰。

同時,他還收到了來自官方的「 重要通知」——請盡量使用普通話,照顧一下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

這個處罰的原因,讓很多廣東人感到十分震驚。難道講粵語是什麼過錯嗎?難道講粵語就是不尊重其他地方的朋友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答案。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們身邊,好像說粵語的廣東人似乎越來越少了……

一、粵語到底是怎麼來的

粵語,又稱為廣東話、廣府話。是除了漢語外最流行的華人語言。

粵語的歷史非常悠久,即便是講了一輩子粵語的人也不一定真正的了解。粵語其實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古漢語,經過各種演變發展至今的。

廣東的由來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自信的以為中原已完全降服,便派出兩支軍隊分別北上抗擊匈奴和南下征服百越。

趙佗率領的南下軍隊在人員裝備和作戰能力上都有很大優勢,所以順利的征服了百越地區。

此時中原軍力匱乏,讓起義軍鑽了空子。但是趙佗拒絕回中原平叛,便在這裏自立為王,稱為「 南越國」,並把中心設定在番禺(現廣州越秀區),算起來廣州的建城歷史也有兩千多年。

直到南越國被漢武帝收復后,把中心從番禺遷到現肇慶市封開縣,自此縣城以東為廣東,以西為廣西。

廣東人的歷史

到了三國時期,東吳政權曾統治兩廣地區,又重新將中心搬回番禺,並改名「 廣州」,從此廣州一直是廣東的行政中心再也沒變過名字。

之後中原飽受戰亂摧殘,很多漢人在家族族長的帶領下南遷至廣東,翻山越嶺過後終於到達粵北韶關南雄縣,開始在這裏休養生息。因此南雄縣的珠璣巷又被稱為廣東人真正意義上的發源地。

還有一部分漢人南遷到粵東地區的潮汕平原,成為潮汕人的祖先,大規模的南遷使得原百越諸部徹底消失。這裏的人也創造了與越發音相同的漢字——粵。

粵語的徹底形成

唐朝時期,各地的語言文化已經趨於一致,到了北宋年間又出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發音韻律書《大宋重修廣韻》,書里記載的文字發音與如今的粵語發音幾乎完全吻合。

南宋后,北方少數民族入侵,又有一部分漢人大規模南遷廣東,因為廣東平原地區已經被廣府人和潮汕人全部佔據,所以只能遷到粵東粵北與江西、福建交界的梅縣山區,並被稱為「 客家人」,意為「 客居他人地方的人」。

他們說的語言由於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開始胡化,也就演變成了如今的「 客家話」。

在經歷更朝換代后,廣府話也受到了外國語言的影響,在清朝末年徹底形成。而現在的普通話則是以北京為中心形成,與北方胡語一致。

粵語有九音,普通話有四音,所以粵語和普通話相比擁有更多古漢語元素,更顯古色古香。

廣東人也是出了名的愛闖蕩,粵語就被帶到了世界各個角落,除了是、澳門的官方語言外,粵語還是美國、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的第四大語言。全世界使用粵語的人口也有近1.2億人。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二、粵語流行文化是我的啟蒙老師

我最開始接觸粵語還是在青春期聽的粵語歌、看的粵語電影里。

上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發展迅速,香港人在物質方面得到滿足之餘,便開始搞起了流行文化的熱情創作。

創作當然離不開音樂。在那個年代,粵語歌都是表達市井生活的。後來在日本流行文化中找到靈感,只要日本出新歌,香港的唱片公司就會把版權買進再改編成中文。

所以我們聽到的很多膾炙人口的粵語歌,其實都是日語的翻唱版。儘管這樣,也造就了一個華語盛世。

但沒有創新,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從70年代到90年代,一批批的填詞人和編曲人站了出來,撐起了粵語歌的江山,創造了香港獨有的情歌和搖滾風格。

從那時候開始,粵語歌開始風靡大江南北。流行文化基本處於空白的大陸人民就像發現了新世界,對粵語歌開始瘋狂的熱愛。

當年男生們最喜歡的就是Beyond,為了唱粵語歌自學吉他的人也不在少數,只要聽見「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都會情不自禁地接上下一句。

哥哥張國榮的《Monica》也成為了國內迪廳的標配。儘管好多人說粵語歌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粵語歌在華語樂壇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當然也成為了無數人的青春回憶甚至變成一種情懷。

不光是粵語歌,也是自成一派。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就發展成為華人世界和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人稱「 東方好萊塢」。

最初香港影視是以武俠片為主,拍攝只講究一個「 快」。為了追趕明星和院線的上映檔期,有些電影甚至10天就能完成。這也成了香港電影最正常的作風習慣。

慢慢觀眾對遠離現實的武俠片失去興趣,就過渡到成龍、洪金寶的動作片,吳宇森、周潤發的警匪片,王家衛的文藝片,周星馳的搞笑片等等。

小時候每天晚上,家旁邊的廣場上都會支起幕布和放映機播放香港電影,一到點就會拿著小板凳圍過去。那時候最常播放的就是發哥的《上海灘》和許冠傑的《半斤八兩》。

每次看完電影都會用蹩腳的粵語唱一句:「 狼奔,狼樓,蠻里偷偷缸水永罷咻」。這也是我的粵語歌入門。

後來家裡有了電視,但沒有選擇的權力,只能是電台放什麼我們就看什麼。除了香港電影,看的最多的就是TVB電視劇,天龍八部和鹿鼎記已經數不清是幾刷了。

三、粵語——廣東人認定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充斥著粵語的香港電影也不再是我們的首選,漸漸淡出我們的視線。

而現如今,無論是大環境普通話的推廣還是小環境教育對粵語的衝擊,都讓我們感受到粵語在慢慢的「 消失」。

就在前幾年,廣州一小學強制規定學生進入校園後用普通話交流,不許說粵語。這樣的做法確實不妥,學校教育以普通話為主,但是推普不廢粵才是宗旨。

小朋友從小就處在複雜的語言環境中,甚至在家裡都不用粵語交流,時間久了,本地的小朋友也越來越不會說粵語了。

這也讓很多老廣東人不再糾結髮音是否標準的問題,而是更擔心粵語還能不能傳承下去?

在廣府人的心裏,粵語不僅僅是他們的母語,更是他們流傳千年的一種文化符號,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就像客家人有一警句這樣說:「 寧賣祖宗田,不廢祖宗言」。雖然講粵語的人越來越少,但每個廣東人還是有責任將粵語發揚光大。

無論走到哪裡,當聽到最熟悉的鄉音時都會撥動我們心底的那根弦,希望講粵語不會成為廣東人最後的倔強,而粵語代表的廣府文化也可以繼續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發亮。

「 地球上消失一種語言,就等於失去一座盧浮宮」。

在快節奏的時代里,我們不應該就這樣輕易放棄華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語言文明,傳承本土文化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來源     深圳百事通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