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尼克森、毛澤東與對台政策的「國內反對派」

2023年10月01日 22:13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自由時報 作者: 譚慎格 編譯: 陳泓達

半個世紀前,與季辛吉向中國敞開大門,任何深入研究華盛頓這段歷史根源的人,都會被的毫無章法與的冷酷無情所震驚。人們也開始了解到,為什麼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會對他們的政策「遺產」困惑不解。導致問題惡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他們總是說一套、做一套。

尼克森對付國內反對派 慣用兩面手法

尼克森總統在對付美國國內反對其中國政策的聲浪時,慣用這種兩面手法。一方面,正如我今年三月在自由時報與台北時報發表的專論「州長與委員長」(The Governor and the Generalissimo)中所提到的,尼克森委託加州州長雷根(Ronald Reagan)擔任他的私人特使,於一九七一年「雙十國慶」在台北會見蔣介石,並授權他轉達尼克森堅定支持的保證。但在此同時,尼克森又透過他的首席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向中國領導階層私下承諾,他打算背棄台灣。

在雷根訪問台北的十天後,季辛吉抵達北京進行第二次工作訪問,希望初步敲定上海公報草案的措辭。季辛吉向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警告,美國保守派對尼克森聯中制蘇的嚴肅抵制持續高漲。季辛吉敦促對此嚴格保密,並且暗示尼克森在台灣問題上的讓步,將遠遠超過他在公開場合所能承認的內容。在訪問台灣之後幾周,雷根州長甚至懷疑,尼克森會「把台灣拱手讓給北京」。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一九七二年一月,季辛吉的幕僚長海格(Alexander Haig)也偷偷溜到北京,向周恩來重申季辛吉的疑慮。海格說,在美國有一種各股勢力「不尋常的結合」,「致力於阻止總統訪問北京或促成其失敗」。首先,「本質上親蘇聯的美國左派」與「堅定支持台灣的保守派人士」結成「詭異的聯姻」。其次,海格說,美國媒體是第二個危險,然後他沒頭沒腦地發表評論說,「大多數的美國記者都是膚淺的白痴」。海格還留下一個資料夾,內容是《紐約時報》和其他報紙的剪報,讓周總理「能夠親眼看到這些勢力是如何在美國興風作浪,阻撓兩國關係正常化和總統的訪問。」

黨內大老批季辛吉「你把自己給賣了」

然而,事實證明,季辛吉最擔心的既不是美國媒體,也不是尼克森在共和黨內的保守派對手。而是政治上屬於溫和派的前德州州長(當時擔任尼克森政府的財政部長)康諾里(John B. Connally)。康諾里部長是尼克森最景仰的政治家,也是他最信任的顧問,尼克森認為他應該在一九七六年接替他擔任總統。因此,在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森啟程前往北京之前,季辛吉曾針對上海公報草案的「台灣條款」,徵詢康諾里的意見。康諾里看了一眼,直截了當地對季辛吉說:「你把自己給賣了!」

上海公報草案中「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這句話,讓康諾里特別惱火。康諾里堅稱,這句話「在美國有一種特別的含意」。他將其解讀為美國「當下就把台灣交給中國」。季辛吉試圖解釋說,就連蔣介石也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省,但無濟於事。康諾里很生氣地說:「等到一切都失控搞得一團糟之後,你永遠沒有機會解釋這些事情」。季辛吉向他的中方對話官員轉述康諾里部長的憤怒,併為此致歉:美方不能接受「省」這個字,他說,「沒有什麼很複雜的理由」,「我們希望避免使用『省』這個字—而且我們正在積極爭取康諾里的支持,他的支持可能對向美國人民介紹上海公報『很有用』」。

尼克森在台灣問題上面臨的政治反對聲浪,是季辛吉與周恩來談話時經常提出的話題之一。關於台灣,季辛吉說,「在美國,有許多人強烈反對我們正在推動的政策,而隨著政策開始鬆動,他們會反對得更強烈。」因此,季辛吉有充分的理由,讓康諾里部長站在他這邊。從一開始,尼克森訪問中國已經給他帶來「國內紛擾」。民主黨溫和派領袖韓福瑞(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和傑克遜(華盛頓州聯邦參議員)對此感到不安。傑克遜對尼克森在大選年嘩眾取寵提出質疑,並警告說,上海公報讓人覺得「我們向後撤退,而(中共黨人)卻寸土不讓」,還說「我認為這不是一筆成功的交易。」韓福瑞說:「我在看公報的時候明顯感受到,總統和季辛吉博士做出讓步,但就我能夠理解的部分,中國人並沒有做出任何妥協。」資深共和黨人也普遍感到震驚。紐約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巴克利(James L. Buckley)「召開記者會」,表達對這份公報「在國內外被廣泛解讀為美國最終將放棄台灣的訊號」的擔憂。事實上,保守派共和黨領導階層整個瞠目結舌。他們簡直無法相信尼克森會出賣台灣。德州共和党參議員陶爾認為,這份公報「需要說清楚、講明白」。科羅拉多州共和党參議員多米尼克(Peter H. Dominick)希望了解更多資訊。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保守派共和党參議員告訴《紐約時報》:「總統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商人,他不可能在沒有任何交換條件的情況下放棄台灣」,「因此,我認為一定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安排。」

帶頭反「美帝」 遊說毛與蘇聯和解

就在尼克森總統為了應付他的「國內反對派」,在中國、美國和台灣三方玩弄迎合他們的話術之際,周恩來總理和主席也遭遇他們的「國內反對派」,而且是更致命的。當時的「副主席」林彪,帶頭反對毛澤東。林彪叫囂與「美帝」勢不兩立,不斷遊說毛澤東與蘇聯和解。

然而,尼克森和季辛吉顯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一九七一年七月,季辛吉首次訪問中國時,帶來尼克森送給中國三位最高領袖的禮物。周恩來親切地說:「我們對總統和您送給毛主席、林彪和我的禮物表示謝意」。周恩來明確地沒有使用林彪的「副主席」頭銜。他接著說:「您可以轉達毛主席和我兩個人對尼克森總統的問候」。周也顯然沒有代表林彪問候。可是,季辛吉對這些刻意的遺漏不以為意。多年之後,前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索樂文(Richard Solomon),才注意到周總理對林彪下場透露的線索,他在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對季辛吉的談話紀錄進行編目分類和交叉比對。

不過,林彪這件事表明,毛和周有他們自己對付「國內反對派」的方式。一九七一年九月,林彪元帥搭乘一架被徵用的噴射機逃往俄羅斯,在一次未遂的政變中喪生,全世界都被蒙在鼓裡。他的飛機墜毀在荒涼的蒙古東部大草原,機上人員全部罹難。林彪元帥已經死亡,屍體還被挖出來,但在季辛吉面前,周恩來卻表現得若無其事,好像毛主席的憲法繼承人只是「病得很嚴重—可能命不久矣」。

隔年二月廿一日,尼克森抵達北京展開歷史性訪問,他的第一場會晤是與毛主席談話。尼克森和毛進行了愉快的交流。毛甚至承諾,會在一九七二年的總統大選中「投尼克森一票」。尼克森抱怨說,他遭到「左邊的人」反對,這些人「是親蘇的,不會鼓勵我們朝人民共和國靠攏」。聽到「親蘇」二字,主席笑了,「就是啰!」

毛也有他自己的反對派:「我們國內也有反動集團,反對我們與你接觸。結果呢,他們跳上飛機逃往國外了」。毛還冷血地補上一句:「蘇聯呢?他們最後總算跑去收屍了…」美國客人茫然地睜大眼睛。周總理好心地幫毛把話說完:「…在外蒙古」。

林彪墜機身亡 毛對付反對派首選策略

毛和周看起來志得意滿。尼克森則一頭霧水。毛和周都沒有提到林彪的名字。尼克森和季辛吉也不知道毛在說什麼。

毛在無意中透露,殺人是他對付國內反對勢力的首選策略。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卻對毛的暗示一無所知;四個月後,也就是一九七二年七月,中情局對林彪失蹤的第一份評估報告寫道:「中國官員仍未向外國人承認—事實上是否認—林彪已經死亡。」

順道一提,在毛澤東和尼克森的第一次,也是尼克森擔任總統時期的唯一一次談話中,毛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台灣」。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