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專欄 - 縱橫大歷史:文革系列 第七十九講 大串聯(二)

2024年02月15日 0:06 PDF版 分享轉發

專欄 | 縱橫大歷史:文革系列 第七十九講 大串聯(二)接見的行為一共進行過八次,分別發生在1966年的8月到11月之間。

一、毛澤東「主動出擊」式接見紅衛兵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縱橫大歷史》,我是主持人孫誠。今天,我們將繼續進行歷史系列節目。

在上一講當中,我們談到了毛澤東在1966年8月18日第一次接見紅衛兵時的狂熱情況。在這一講中,我們將繼續從毛澤東接見紅衛兵的情況談起。

在文革前期,毛澤東接見紅衛兵的行為一共進行過八次,分別發生在1966年的8月18日、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到11日、11月25到26日。在這八次接見活動中,他見過的人數量都極其龐大,分別是100萬、50萬、100萬、150萬、150萬、200萬、180萬和250萬。今天這一講,我們就先從毛澤東接見人數最多的第八次接見談起。

與大部分接見時,毛澤東站在城樓上「檢閱」遊行的紅衛兵隊伍、和上到城樓上的紅衛兵們握手不同,毛澤東的第八次接見紅衛兵,採取了他自己「主動出擊」的方式。對於當時的情形,文革史學者舒雲曾在她專論毛澤東接見紅衛兵問題的文章中寫道說:

「(毛澤東)最後一次接見的紅衛兵比較多,達200多萬。11月25日和11月26日聯合起來算作是第八次接見。除了第一次,後來接見的時間一般都不長,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毛澤東在天安門上跟紅衛兵代表握握手,也不說什麼話,主要是集合時間長。本來有一個方案是想讓更多地見到群眾,也可以解決群眾看不清毛澤東的問題。這第八次,毛澤東乘車環城接見。原來考慮從通縣一直到建國門大街,路兩邊都站上人,讓領袖從中間過。但馬上又有反對意見,車速慢了,出事怎麼辦?就一直沒有採用。最後這一次接見為了更多地見紅衛兵,還是決定『環城』,只是車速一定要快。那一次,幾乎全城的老百姓都出來了,各單位都有通知,只是沒有說時間。人們在馬路上耐心地等著,良久,車隊才來。最前面是幾輛摩托開路,穿著軍大衣的毛澤東站在敞篷吉普車上,繞城一周。車開得快極了,根本看不清車上的人,只覺得一陣風呼呼地過去。

「環城的路線基本上是現在的二環路,從天安門出發,走東直門。過鐵路時車速慢了一些,群眾就立刻圍了上來,走不了,只好下車。由警衛開路,繞道到釣魚台休息。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第二天安排在西郊,計劃天安門安排一部分,毛澤東從天安門那邊過來再到西郊機場。本來西郊機場也就容納20萬人,頂多40萬人,沒有想到那天一下子去了足足200萬人,大大超過了計劃,快擠崩了。把警衛部隊和西郊機場的空軍全動員來維持秩序,好不容易才弄得差不多了。這時周恩來到了,張德斌給他彙報,群眾怎麼擺的?道路怎麼走的?因為張德斌著急,怕主席很快到,就說得快了一點。周恩來說,不要講這麼快,講慢一點。彙報完之後,周恩來說,光這樣講不行,你帶我走一圈。還沒轉上一圈,毛澤東就到了。主席剛過,紅衛兵就湧上來了,海浪一般。後面的警衛車一下子被擠壞了不說,還傷亡了兩個人。真是險之又險。」

(見舒雲:《毛澤東八次接見紅衛兵內幕》,《華夏文摘》增刊第四七〇期,2005年12月7日出版)

對於這次接見活動的狂熱情況,另一位文革史學者楊繼繩則有這樣的敘述:

「11月25日,氣溫零下4度,毛在凜冽的寒風中站了4個小時,在接見了65萬紅衛兵。

「11月26日,毛乘車在釣魚台、西郊機場接見了最後一批185萬紅衛兵。路被堵,毛的車不能回中南海,只好開向玉泉山,讓毛暫時在玉泉山休息,但到玉泉山下,車又被圍,警衛只好扶著毛步行進入玉泉山。這一次,散場混亂,一座小橋被壓斷,踩死了幾個人,擠傷的更多。

「由於在接見時人群擁擠,每一次接見完,天安門廣場上都要拉走一車一車的鞋子,踩爛的手錶每回都有好幾十塊。每一次接見,的主要街道都要斷絕交通。」

(楊繼繩:《天地翻覆》第七章第一節)

二、毛澤東接見紅衛兵如同戰爭動員

上述的種種描述,足可以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一般感受到接見現場的狂熱。儘管毛澤東乘坐的汽車在第八次接見時只是高速駛過,但這也依然抵擋不住參加這次「愛豆」見面會的「粉絲」們的狂熱情緒。在這裏,一個非常值得追問的問題是,如果要接見數量這麼龐大的人群,這些人的後勤該如何保障?擔任過中共軍隊總參謀部作戰部參謀的張輝燦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講述了相關詳情。他的文章說道:

「進入1966年11月下旬,上次接見過的紅衛兵還未走完,新來京的紅衛兵又達到250萬,兩項之和,在京的紅衛兵將近400萬。

「『小雪』過後北京的天氣已經很冷了,可是這400萬紅衛兵或是離家過早,或是從南方來,他們絕大多數都穿著單衣,沒有禦寒衣物。這時,周總理遇到的最大困難,最大壓力是給這些衣食住行全免費的「客人」解決禦寒被服,防止凍傷的問題。的庫存物資全部拿出來了也無濟於事。經報請毛主席同意,周總理像進行戰爭動員那樣在工商系統和北京市進行了全面動員,號召工商部門、工廠、商店、倉庫,把棉被、棉衣、毯子、絨衣、球衣等禦寒物品全部拿出來。幾經動員,同舟共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見張輝燦:《毛澤東八次接見紅衛兵內情》,愛思想網,2013年2月28日)

時任北京市委第二書記的吳德所做的口述歷史當中,也對當時北京面臨的後勤壓力進行了充滿細節的描述,談道:

「八次檢閱,每次都是周總理找我們親自布置,當時真是刻刻提著心,怕出事。

「紅衛兵在北京,包括新到和原來沒有離開的,人數最多的一天達到300萬。當時北京市區的居民也就是300多萬,不到400萬人,一時增加了這麼多人,吃、住、行都很困難。南方的人要吃大米,北方的人要吃白面,盡量調劑。其實不止是食、住、行,衣也攤上,天涼了,南方來的人還得給他們發禦寒軍衣。北京市委紅衛兵接待站設在先農壇,負責人是國防科委的一位同志,他很好,還有一些軍隊「支左」的同志在做招待工作,大家忙得不可開交,昏頭昏腦的。這些吃、住等問題是不好解決的,接待站的同志解決不了問題,紅衛兵就打罵他們,甚至抓他們去遊行,做「噴氣式」來批判。這些同志很苦,見到我時委屈得哭,提出不幹了。那時,我也被揪斗,但還要勸這些同志,說工作是黨交給的任務,不能不幹,而且要干好。

「有一天,來的人特別多,前門那一帶都擠滿了,人山人海。實在沒辦法了,我去找周總理,說北京市各機關容納不了了,中央各機關我動員不了,如何是好?周總理說通知中央各機關和市委各機關開一個會。於是,馬上在工人體育館開了個萬人動員大會。大家都到了,我一說話滿場起鬨,沒人聽。無法,我就打電話報告周總理。周總理來了,他要求各機關派人去市委接待站領人,各機關能住多少就領走多少人,管吃管住。中南海也騰出一些地方住紅衛兵。

「以後按這個辦法,一來就通知各方面來領人安排住宿。那時,北京差不多家家戶戶都住了紅衛兵。上上下下,一片沸騰。」

(見吳德口述·訪談、朱元石等整理:《十年風雨紀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經歷》,《華夏文摘》增刊第399期,2004年10月18日出版)

從吳德的這些描述中,可見當時的狂熱氣氛,並且能夠知道,毛澤東規模浩大的「愛豆」見面會所帶來的後勤壓力,完全不亞於一次戰爭動員。那麼,他這些數量龐大的「粉絲」,又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三、這麼多紅衛兵都從哪裡來?

文革史學者卜偉華整理的資料中,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這樣的敘述,說道:

「11月26日,毛澤東繼續檢閱紅衛兵。來自全國各地的180多萬紅衛兵和串連師生,排列在天安門廣場和廣場西側的寬廣大道兩旁,以及西郊機場上。
在天安門東側勞動人民文化宮門前,經西長安街、復興門大街,到釣魚台東門的馬路上,全長6500米,組織了80萬紅衛兵師生接受檢閱。在西郊機場,組織了100萬紅衛兵接受檢閱。
    「在他們當中,有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遼寧、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陝西、江蘇、吉林、江西等省區徒步來京的500多支紅衛兵長征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部分軍事院校的師生也參加了這次接見。
    「下午2時30分,毛澤東、林彪以及其他中央領導人,在《東方紅》樂曲聲中,分乘敞蓬汽車接見了紅衛兵和串連師生。毛澤東的汽車所到之處,『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響徹雲霄。
    「據當時的北京新市委第二書記、代市長吳德回憶,這次接見秩序混亂,大家都沒命地往前擁,形成不由自主的強大人潮。『當時踩死了兩三個人』。據總參作戰部的張輝燦說,散場時紅衛兵擁擠不堪,將機場外的一座羅鍋橋壓斷,踩死了幾個人,傷了十幾個人。另據倪天祚文章介紹,11月26日下午的接見結束后,一輛乘坐紅衛兵的車翻在橋下,有人員傷亡。倪當時趕到現場,『車輛是從沒欄杆的一端翻到河裡的。那時,受傷的紅衛兵已被送往醫院。後來,有兩名紅衛兵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

(卜偉華整理:《毛澤東八次接見紅衛兵資料》,文革與當代史資料,2011年2月8日)

可以說,這些來參加「愛豆」見面會的狂熱「粉絲」們來自許許多多的地方,而且這種見面會由於參与人數太多,很難維持秩序,會發生死人傷人的種種意外事件。接下來需要追問的就是,數量這麼龐大的人,究竟是怎麼到達北京的呢?這個問題,我們在下一講當中再來做出解答。

感謝大家。這周就講到這裏,我們下個星期再見。

撰稿、主持、製作:孫誠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