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存在主义时代第一节 法国存在主义的源头

2019年09月09日 19:23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转自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存在主义时代第一节 法国存在主义的源头西蒙娜·德·波伏娃和让 – 保罗·萨特1960年在哈瓦那,旁边是菲德尔·卡斯特罗

Alberto Korda,1960年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思想长廊 】 :[提要] 结束后的法国,思想界一片迷惘,太多的问题摆在法国知识人的面前,要他们反思、判断,并寻找未来的方向。二次大战造成的空前浩劫,几乎让每一个人都卷入其中,面临过生死抉择。一个高度文明的欧洲,一时间会被一个不入流的奥地利下士左右,个人,家庭,国家被毫无预兆地抛入毁灭的险境。人们不禁发问,文明可靠吗?人的生存意义何在?善恶的界限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行动?者试图作出回答。

问:存在主义思潮在战后法国,曾一度占据统治地位。它的思想背景很深厚,影响也极大。我想听友们一定会有兴趣听你的介绍。

答:好,我们今天进入存在主义专题,和这个流派有关的人很多,而且他们各有不同的思想背景,比如加布里耶·马塞尔,他是一位天主教思想家,梅洛·庞蒂他是一位现象学家。在法国存在主义家中,影响最大的是萨特。他和加缪一样,也是一位文学家。对普通人来说,他的影响力是通过小说、戏剧来传播的。只是这些小说、戏剧中,充满了存在主义的思想。而西蒙娜·波伏娃则是女性学的奠基人。加缪被人归入存在主义流派,他本人坚决否认,所以我们先把他拿出来,单独给听友们作了介绍。在我们往下讲述存在主义的时候,听友们会发现加缪的思路和存在主义,实在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请听友们注意,存在主义哲学并不是法国原产的哲学,这和启蒙哲学不同,我们可以说启蒙哲学是法国土生土长的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却是从德国学来的。不过,只是在法国,存在主义哲学才成为一种影响社会、改变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思想资源。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像萨特,一方面写《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判》这样的大部头哲学着作,其艰深晦涩,连专业哲学研究者都很难完全搞懂。但它同时也为朱丽叶特·格里柯这位女歌星写歌词儿,由她在夜总会、吧演唱。记得我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生时,听北大的熊伟先生讲存在主义。他开玩笑说,法国的存在主义是哲学。熊先生是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的亲传弟子,他的学生陈嘉映、王庆节,是存在主义哲学奠基性着作《存在与时间》的译者,现在他们都是事业有成的大学者。但熊先生这话也是真的,因为萨特、波伏娃哲学圈子的活动地点,就在圣日耳曼草地的花神咖啡和双叟咖啡馆里,因为二战之后法国物资紧张,取暖困难,所以萨特他们就在近旁的咖啡吧取暖写作,以至这些咖啡馆现在成了旅游点儿。

问:圣日耳曼草地一带,确实就是法国文人活动的地方。

答:可是,燃起存在主义之火的咖啡吧,倒真不在圣日耳曼,波伏娃的回忆录里记了这样一个故事。1933年初,雷蒙·阿隆和萨特、波伏娃相约在蒙帕纳斯煤气灯咖啡吧见面。那时阿隆刚从回来。听友们应该记得我们讲阿隆时,曾介绍过他是最早去德国学习和工作的人。他和萨特、波伏娃都是法国高师的同学。阿隆称萨特为mon petit camarade, 我的小同志。三人一边喝咖啡一边听阿隆介绍他在德国发现一种新学说叫“现象学”。这个学说与传统哲学不同,认为,新的哲学应该抛开那些老问题,比如“是否有真实的客体存在”、“我们如何确认我们的知识是真理”,而要直接关注给予你知识的现象本身。这个哲学的口号是“回到事物本身”。阿隆对萨特说:“我的小同志,你如果是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波伏娃记着,萨特听到这话,脸色一下子就白了。分手之后他立即去书店去找有关现象学的书,他找到一本列维纳斯的《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觉理论》。这书的书页还未裁开,萨特急不可耐,一边用手撕开书页,一边就读起来。此后不久他就去德国学习了。在德国他系统地研习了现象学,并且从克尔恺郭尔与尼采的思想中,看到存在哲学的渊源。

问:看来存在主义哲学的背景比较复杂,你是不是给听友们理理线索?

答:好。不过这里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大哲学家。我只能作个极其简单的介绍。首先,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他是一位有点儿另类的基督徒,对看重的,只是它所激发起来的人的内在情感。克尔恺郭尔最重要的思想贡献是,他反驳了理性主义者,例如,以理论框架来推论存在,而他认为,存在就是我们平常的个人的存在,这个存在没有一个理论的结构,它是具体的、个人的、有限的、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也就是,它是开放的。他的名言是:“一刻不要忘记,主体就是存在着的个人”。无疑,这是奠定了存在主义的基石。再有就是尼采,他批判基督教的内在含义,是说人已不再能依靠上帝来确定自己的生存意义,人是自己活动的负责者。宗教信仰的流失,正是人遗忘上帝的结果。他的名言:“上帝已死”,而且是“我们杀死了祂”,就是描述这种个体的罪责状态。这种认识的后果,是人必须担负起历史和生存的责任。这其实也暗含着个人才是存在的唯一承担者。第三位,我们要提到雅斯贝尔斯,他是和海德格尔齐名的存在哲学大师。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当以往的形而上学给人的本质的种种规定,比如理性、认知、交往、政治、信仰、自由等等规定被打碎的时候,仍有一个不变的事实,就是人存在着,这个存在是一个实存(existence)。这个实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向,就是超越(transcendence)。每一个实存者都在日常生活中超越着自己的当下状态,所以不管现存的意义在何时何地被打破,他都会寻找新的意义。我们会在法国存在主义者中看到这个思想的延续。最后,我们走到海德格尔,他是存在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明确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的漫长历程中,最大的失误是存在的遗失。在他看来,存在是最高的普遍性,它是不言自明,无需论证的。但我们只要谈到它,就必定是从存在的某种东西,也就是存在者开始,而人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者,他只要实存着就要同其他的一切存在者打交道,从而使存在这个普遍性具体化地呈现出来。人活动,他才是人,也只有人才会追问,什么是存在。所以要想考察什么是存在,就必须从人入手。

问:我们能看出来所有的存在主义思想先驱,都是以人为中心来考察存在问题。

答:你总结得很好。我们从最抽象的概念存在出发,达到最具体的实际,人的实存。存在哲学就从这里出发。下一次我们来介绍存在主义的具体内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乔枫